張永萍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CT檢查及結果報告分析
張永萍
目的探究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時CT影像學特點,為臨床檢測提供依據。方法6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統計分析患者的CT影像學特征。結果60例實驗對象中,15例患者呈現斑片影,15例患者呈現實變影,16例患者呈現肺間質浸潤性影,11例患者呈現腺泡結節影,8例患者肺門淋巴結增大。結論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其CT成像有多種形式,有的患者還有多種影像學改變。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CT;影像學改變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兒科疾病,其發病多數是學齡期兒童或青少年,發病后治療周期較長[1-4]。雖然臨床上對于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胸片的報道較多,但是對于CT應用于此的報道甚少。本文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醫院接受的確診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究CT在診斷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時候影像學改變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依據?,F將具體實驗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的確診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51±3.11)歲。臨床癥狀表現為干咳的患兒20例,吐痰患兒30例,發熱患兒10例。通過實驗室常規檢查,60例研究對象中,白細胞含量正常的患兒45例,含量升高的患兒15例。支原體肺炎患者通過間接血凝法診斷,10例患者測定結果呈陽性。
1.2方法
1.2.1藥物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時,均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必要時進行對癥支持治療。
1.2.2CT檢查方法 胸廓入口至肋膈角下緣,采用CT掃描方法。層距和厚度為5~6 mm。
統計數據發現,在不同的發病階段,患者會出現≥2種的CT影像學改變,本次實驗中共有5例患者含有2種影像學改變。
2.1CT呈現斑片影 本次實驗中,有15例患者出現斑片影,其中右側肺8例(上葉2例,中葉2例,下葉4例),左側7例(上葉3例,下葉4例)。在CT檢測下,肺實質內可見小斑片密度增高影,邊界清晰或者模糊。高密度影像內部可以看到支氣管的氣象影,影像外部可以看到肺氣腫的特點。
2.2CT呈現實變影 本次實驗中,有15例患者出現實變影,其中右側肺7例(上葉2例,中葉2例,下葉3例),左側8例(上葉4例,下葉4例)。CT檢測下,肺實質內浸潤性高密度的影像,一般是節段性的分布,在這個高密度的區域內,可以看到支氣管的氣相影像,但是邊緣不清晰。
2.3CT呈現肺間質浸潤性影 本次實驗中,有16例患者出現實變影,其中右側肺7例,左側9例。CT檢測下,可以看到患者的肺門有著不同程度的增大,且患者的支氣管管壁增厚較多,沿著支氣管壁的血管增粗。
2.4CT呈現腺泡結節影 本次實驗中,有11例患者出現腺泡結節影,其中右側肺患者6例,左側肺部患者5例。所有腺泡結節影直徑都< 1 cm,且邊緣較為清晰。
2.4CT呈現肺門淋巴結增大 本次實驗中,有8例患者出現淋巴結增大。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兒科疾病,其中支原體肺炎是由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有資料統計顯示[5-7],支原體肺炎占肺炎患者的1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臨床癥狀是刺激性干咳、吐痰和發熱等。臨床上經常通過X線影像學檢測,且變化較為明顯,早期通常表現為間質性肺炎,肺部表明的紋理增加。而后發展呈斑點狀,一般在下葉居多。很多時候會呈現浸潤和淋巴結腫大情況,極少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腔積液。
CT是一種很常見的臨床影像學檢測方法[8],應用于肺內間質和一些實質性的病變均有著很好的判定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到的報道顯示,應用CT檢測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種生物。支原體感染人體主要通過唾沫傳播,影響人的呼吸系統功能,另外該病的潛伏期長治療周期長,即使通過臨床治療,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后,仍有可能攜帶部分病原體[9],這給整個治療過程帶來嚴重的不便。一般第一次感染支原體后,支原體可能存在在患者呼吸道上表皮細胞一段時間,開始一段時間可能無明顯臨床癥狀,但是容易引起反復交叉感染。
MP是引起兒童非典型肺炎最常見的病原體,臨床資料顯示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加。患者感染后,通常變現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且男女患病的比率無明顯差異。
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病理學特點是支氣管壁出現急性炎癥,表現為水腫或者潰瘍狀的癥狀。因而當出現支原體感染肺炎時候,會呈現不同的影像學改變。
病理改變會影響患者的肺泡和肺間質,因而在進行X線檢查時候,表現各不相同,臨床上常常按照浸潤范圍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0]:患者肺部以間質浸潤為主,肺部局部透明度減低,肺門處出現片狀影,結構模糊,在進行CT檢測時候,容易與病毒性肝炎相混淆;當患者小葉實質浸潤性病變時候,CT檢測容易與支氣管肺炎相混淆,因為在檢測時候看到斑片狀的陰影,且很多病灶容易重合;但是當患者肺部實質浸潤性病變時候,多為單側肺葉發病,臨床表現為大片狀的陰影,且密度增高。這樣可以與一些細菌性的大葉肺炎相區分。
臨床研究發現:支原體引起肺炎時候,有一個很典型的癥狀,患者的肺門呈扇形或者常見的放射狀態向外延伸,肺門邊緣較模糊,密度也較低。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在各個年齡群體CT檢查影像學差異比較大,通常容易與病毒性或者支氣管肺炎相混淆。但是臨床醫生只要做到根據患者體征和CT檢查相結合的理念,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準確判斷。
[1]許英.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123例的診斷體會.當代醫學,2010,16(28):57-58.
[2]郝長鎖,劉長山,王雪艷,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64排螺旋CT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3,19(5):418-420.
[3]郭美玲,王月訓,郭麗.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與鏈球菌屬感染肺炎的CT鑒別診斷.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443-445.
[4]胡祥英,韓釗啶,王開梅.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260例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征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5929-5930.
[5]陳春暉,房濤.46例小兒支原體肺炎胸部CT比較分析.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4):33-35.
[6]張新波.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CT影像特點與治療.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9):233.
[7]陳霞,侯振洲.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胸部CT影像學特點及臨床診斷.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865-1866.
[8]竇文廣,岳軍艷,吳清武.小兒支原體肺炎與衣原體肺炎的CT影像特征.江蘇醫藥,2013,39(14):1723-1724.
[9]陳霞,侯振洲.兒童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CT表現分析.浙江臨床醫學,2015,17(6):1004-1005.
[10]張楚和,呂懷志.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X線和CT的臨床表現區別.現代醫用影像學,2014,(2):108-10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53
2016-05-16]
451100 新鄭市人民醫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