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洲
甲狀腺微小癌的臨床診治分析
滕海洲
目的探討甲狀腺微小癌的臨床診斷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66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6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手術時間40~135 min,平均時間62 min,術中出血量10~80 ml,平均出血量25 ml;術后病理濾泡性腺癌5例;乳頭狀腺癌61例。單側微小癌57例,雙側9例;6例原發灶直徑1.0 cm,60例原發灶直徑0.4~0.8 cm,平均直徑0.65 cm。31例合并有良性疾病,7例患者伴橋本病(10.61%),24例患者伴有結節性甲狀腺腫(36.36%)。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隨訪6~36個月,未見復發和轉移。結論甲狀腺微小癌術前B超檢查、細針穿刺活檢病理檢查對提高甲狀腺微小癌術前的診斷率有重要意義,術中需要行常規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手術方式以患側腺葉加峽部全切,對側次全切為宜。有頸淋巴結轉移患者則需要行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甲狀腺微小癌;臨床診治;分析
甲狀腺微小癌是指腫瘤直徑小于1 cm 的甲狀腺原發性惡性腫瘤[1]。臨床進展緩慢,臨床表現不顯著,預后良好,對于甲狀腺微小癌治療如是否需要積極治療以及如何選擇手術治療方案和確定手術切除范圍仍存在較多分歧。本院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6例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其中女57例,男9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3.5歲。50例患者體檢頸部B超檢查發現甲狀腺結節,16例患者無意中發現頸部包塊就診,24例患者伴有結節性甲狀腺腫,7例患者伴橋本病;其中27例患者術前B超檢查診斷為可疑微小癌,59例患者術中常規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證實甲狀腺微小癌,7例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疑似病例術后常規行石蠟病理切片證實甲狀腺微小癌;根據2002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甲狀腺癌TNM分期標準,T1NOM0 56例,TlNIaM0 6例,TlNlbM0 4例。
1.2超聲檢查 術前常規彩超檢查,彩超共發現可疑結節78 個(66例) ,最大9 mm×10 mm ,最小2 mm×2 mm ,其中1~5 mm 13 個(10例) ,5~10 mm 65 個(56例) ;形態不規則或欠規則60 個,形態較規則18 個;邊界尚清晰21 個,邊界不清晰或欠清晰57 個;病灶為等回聲6個,高回聲2個,低回聲70 個;血液豐富結節有12 個;病灶內有微鈣化64個;13例可測及動脈血流,阻力指數超過0.7;17例患者懷疑淋巴結轉移。27 例高度懷疑為甲狀腺微小癌(TMC)。
1.3治療方法 59例術中常規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證實甲狀腺微小癌患者,其中10例行雙側甲狀腺全切,32例行患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對側腺體次全切除,7例患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對側腺體次全切除加行選擇性清掃頸內靜脈周圍及氣管食管溝區淋巴結;10例確診淋巴結轉移者行患側腺體、峽部切除及對側腺體次全切除加同側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7例患者術后石蠟切片病理確診,其中2例患者行患側腺葉次全切除,2例患者行雙側甲狀腺大部切除,3例患者行患側腺葉次全加峽部切除。
66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手術時間40~135 min,平均時間62 min,術中出血量10~80 ml,平均出血量25 ml;術后病理濾泡性腺癌5例;乳頭狀腺癌61例。單側微小癌57例,雙側9例;6例原發灶直徑1.0 cm,60例原發灶直徑0.4~0.8 cm,平均直徑0.65 cm。31例合并有良性疾病,7例患者伴橋本病(10.61%),24例患者伴有結節性甲狀腺腫(36.36%)。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隨訪6~36個月,未見復發和轉移。
甲狀腺腫瘤直徑≤10 mm,無論是否有區域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均稱為微小癌。由于結節小,有些結節位于甲狀腺腺體內或后被膜處,因此臨床難發現,發病具有隱匿性,又被稱作為隱匿癌。女性發病率要遠遠高于男性,均文獻報道男女比例大約為1:6[2]。部分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通常又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等,在多個大小不等的結節中,小結節的檢查常常被忽略。近些年由于高頻彩超體檢的普及,臨床上微小癌的發現大大增加。B型超聲圖像在甲狀腺微小癌的診斷特征為:結節為實質性,形態不規則,周邊有偽足或毛刺,多無包膜,邊界不清,多為低回聲型,內有細小鈣化灶。甲狀腺結節中的砂粒樣鈣化作為診斷甲狀腺癌指標,文獻報道符合率為83%~90%[3]。
對于甲狀腺微小癌外科治療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其處于亞臨床狀態,于建軍等[4]發現對于無癥狀以及轉移的微小癌可不給予任何治療,但需要動態觀察。西方國家學者已經把全甲狀腺切除術作為TMC的常規手術方式,而我國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基本術式是甲狀腺次全切除。國內甲狀腺外科學者認為,對于甲狀腺微小癌手術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5,6]:甲狀腺近全切除是甲狀腺微小癌最佳術式;第一次手術切除范圍不足需要行二次手術,已行雙甲次全切者可不行二次手術;有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則要行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不需要行預防性頸淋巴清掃;患者如果出現術后復發,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
[1]曹其彬,吳旭東,徐振敏,等.甲狀腺微小癌92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12):751-752.
[2]范西紅,賀青卿,范子義,等.甲狀腺微小癌的診斷和治療.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14(19):1480-1482.
[3]江洪濤,謝亮喜.甲狀腺機能亢進癥100例外科治療體會.河北醫藥,2014,26(1):21-22.
[4]于建軍,周東華.甲狀腺微小癌1089例手術病例分析.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12(17):37-38.
[5]索文軍,李明,鞏有方,等.甲狀腺微小癌臨床診治分析.中國綜合臨床,2011,25(3):310-311.
[6]向俊,吳毅.甲狀腺癌臨床診治新特點(附572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5):365-3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70
2016-05-17]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乳甲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