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梅
微卡聯用抗結核藥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觀察
任紅梅
目的探討微卡聯用抗結核對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方法86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隨機分成微卡組(微卡+抗結核治療 )和對照組(單用抗結核),各43例。所有患者的抗結核方案均為3HL2ZV聯合5HL2V(H為異煙肼,L2為利福噴丁,Z為吡嗪酰胺,V為左氧氟沙星),連續治療不低于8個月,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8個月時分別采取胸部X線檢查觀察空洞變化和痰菌陰轉率,同時記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微卡組治療3個月時,空洞閉合率為16.28%,痰菌陰轉率為55.81%,治療8個月時空洞閉合率為67.44%,痰菌陰轉率為86.05%。微卡組臨床癥狀消失平均用時(3.5±0.9)個月,對照組治療3個月時,空洞閉合率為6.98%,痰菌陰轉率為41.86%,治療8個月時空洞閉合率為32.56%,痰菌陰轉率為60.47%,臨床癥狀消失平均用時(5.3±1.4)個月。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卡聯用抗結核治療能夠促進耐多藥肺結核康復,值得推廣。
微卡;抗結核治療;耐多藥肺結核
抗結核治療是目前肺結核治療最常用方法[1],雖然其對于首次發病患者具有較高療效,但是對于耐多藥肺結核卻療效欠佳。本實驗通過對不同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情況進行分析,以期改善耐多藥肺結核的預后。現報告如上。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確診的86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經倫理委員會核查批準后,隨機分為微卡組與對照組,各43例。微卡組男28例,女15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6.3±5.7)歲,病程6個月~18年,平均病程(5.7±1.2)年;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5.9±5.4)歲,病程8個月~17.5年,平均病程(5.1±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2]①明確診斷為肺結核,且經過抗結核藥物治療6個月以上后,痰菌檢查仍為陽性;②藥敏試驗顯示利福平、鏈霉素、吡嗪酰胺等一線抗結核藥物中有兩種以上耐藥;③X線檢查顯示存在明顯空洞征象;④未見肝、腎、心等疾病;⑤無糖尿病、免疫缺陷、塵肺等基礎疾病;⑥無癲癇或精神異常病史;⑦最近2個月內未接受免疫制劑、中藥等輔助治療;⑧知情同意,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配合完成規范治療和隨訪。
1.3排除標準[2]①未完成規范治療,中途自行退出者;②合并嚴重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等,無法完成治療者;③資料缺失;④中途服用影響療效的治療。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規范使用3HL2ZV聯合5HL2抗結核治療方案,具體方法為:①強化治療3個月:異煙肼片(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50,生產批號1403122),口服0.3 g/次,1次/d;利福噴汀膠囊(四川省長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211,生產批號20140205),口服0.45 g/次(<55 kg)或0.6 g(≥55 kg),2次/周;吡嗪酰胺(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52,生產批號1305121)口服0.5 g/次,3次/d;左氧氟沙星片(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091,生產批號1306G11),口服0.5 g/次,1次/d;②鞏固治療5個月:停用吡嗪酰胺,其他按照上述劑量和用法給藥。微卡組:在以上抗結核治療基礎上,在治療后第21天起給予微卡菌苗:起始量為0.1 mg,治療量為0.5 mg/次滅菌用水溶解,左右臀部交替注射,2周1次,當痰菌轉陰后即停用。
1.3觀察指標 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以及8個月時分別行胸部X線檢查,觀察空洞閉合情況,同時每月監測痰菌情況,詳細記錄并比較組間空洞閉合率、痰菌陰轉率和臨床癥狀消失用時。空洞閉合標準[3]:空洞完全閉合或者阻塞閉合均視為空洞閉合;痰菌陰轉標準[3]:痰抗酸桿菌檢測結果為(-),且連續2個月以上未再復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所有患者均存在肺部空洞,且痰菌檢測結果為陽性。微卡組治療3個月時,空洞閉合7例,閉合率為16.28%,痰菌陰轉24例,痰菌陰轉率為55.81%,治療8個月時空洞閉合29例,閉合率為67.44%,痰菌陰轉37例,痰菌陰轉率為86.05%。微卡組臨床癥狀消失平均用時(3.5±0.9)個月,對照組治療3個月時,空洞閉合3例,閉合率為6.98%,痰菌陰轉18例,痰菌陰轉率為41.86%,治療8個月時空洞閉合14例,閉合率為32.56%,痰菌陰轉26例,痰菌陰轉率為60.47%,臨床癥狀消失平均用時(5.3±1.4)個月。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屬于傳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具有較高的傳播率,早在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選取結核病呈全球緊急狀態,明確提出加大結核病防治力度的要求。多耐藥肺結核由于對多種一線抗結核藥物據明顯耐藥性,預后往往較差,微卡屬于免疫調節類藥物,具有較高的免疫功能性和生物特性,能夠防止組織器官出現破壞性變化和損傷性反應[4]。在本實驗中,微卡組在空洞閉合率、痰菌轉陰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證實在傳統抗結核治療基礎上,應用微卡不僅能夠改善臨床癥狀,而且能夠促進空洞閉合和痰菌轉陰。
綜上所述,微卡聯用抗結核治療對于耐多藥肺結核療效改善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值得推廣。
[1]羅丹霖.120例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與肺功能的變化關系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3,8(16):131-132.
[2]王丹.微卡配合治療58例難治結核病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51-552.
[3]王懷沖,徐穎穎,張相彩,等.中藥與免疫調節劑輔助治療復治肺結核臨床研究.中華全科醫學,2014,12(5):815-817.
[4]郭惠環,林少玲.抗癆藥物聯合微卡治療復治肺結核的療效觀察.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5):3416-34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43
2016-05-20]
110044 沈陽市胸科醫院結核四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