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華
丁苯酞序貫干預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及生活能力的影響
黃忠華
目的探討丁苯酞序貫干預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及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94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均干預2個月,比較干預前后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分,同時記錄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后觀察組NSE(7.24±1.03) μg/L、NIHSS評分(10.27±1.4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74±1.02) μg/L、(15.37±0.25)分,觀察組ADL評分(86.42±1.07)分高于對照組(75.43±1.65)分(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4%(3/47)、對照組4.3%(2/4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1,P>0.05)。結論丁苯酞序貫干預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及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丁苯酞;序貫干預;缺血性腦血管病;神經;生活能力
缺血性腦血管病為臨床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頸動脈板塊分析、頸動脈狹窄檢測等技術不斷發展,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確診率不斷提高,而其治療方法亦成為臨床關注焦點[1]。目前認為丁苯酞為新型抗大腦缺血藥,可有效改善腦缺血狀態,但目前其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報道較少[2]。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分析丁苯酞對其神經及生活能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9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4.21±6.7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入院時表現為一過性眩暈、單癱、失語、單眼視力障礙等,后經血液流變學、腦血管檢查、頭顱CT掃描及MRI檢查等確診。排除存在腦出血及其他嚴重并發癥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控壓降糖、改善腦循環等治療,主要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腸溶片、桂利嗪、曲克蘆丁等。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丁苯酞(國藥準字H20050299,生產單位: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1 g),2粒/次,3次/d。兩組均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取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分離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分析血清NSE水平,并應用NIHSS量表評價神經功能,該表滿分42分,得分越高代表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②癥狀及生活能力:應用ADL量表評價生活能力,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③記錄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NSE分別為(12.76±1.49)、(12.75±1.47) μg/L,NIHSS評分分別為(28.47±1.65)、(28.48±1.64)分,ADL評分分別為(25.43±6.78)、(25.42±6.79)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SE(7.24±1.03) μg/L、NIHSS評分(10.27±1.49)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74±1.02) μg/L、(15.37±0.25)分,觀察組ADL評分(86.42±1.07)分高于對照組(75.43±1.65)分(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惡心1例,腹痛2例;對照組出現惡心合并腹痛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4%(3/47)、4.3%(2/4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1,P>0.05)。
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由顱內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腦局灶供血不足時缺血性鈣離子水平上調,促進興奮性氨基酸釋放,NSE水平升高,受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癥、尿酸代謝與排泄、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本病在我國具有高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等特點,而隨腦血管病診斷及發病機制不斷發展,其治療方法亦不斷增多,目前已有研究應用腦蛋白水解物、去氧腎上腺素與多巴胺治療本病,但效果均不夠理想,且對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研究較少[3-5]。
李靜[6]應用丁苯酞序貫療法治療短暫性腦缺血患者124例,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SE、神經膠質線微酸性蛋白、S100B蛋白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神經功能改善率較對照組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SE、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考慮可能是因為丁苯酞通過緩解患者微血管痙攣、保護病患線粒體,進而抑制體內NSE、血小板聚集等功能,發揮抗腦缺血作用,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丁苯酞序貫干預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易婷玉,張梅芳.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影像學新進展.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30(6):564-567.
[2]郝振.丁苯酞聯合神經節苷酯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PAL及NDS評分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057-2058.
[3]劉艷艷,陳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危險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9):5633-5634.
[4]錢李冕,蔣麗丹.腦蛋白水解物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的影響.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17(9):1123-1126.
[5]張樹峰,劉中光,李曼,等.去氧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經介入手術中應用的比較.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0):107-109,125.
[6]李靜.丁苯酞序貫療法對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2):135-1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57
2016-05-04]
113006 撫順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