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偉 仝江麗
踝關節骨折42例臨床診治體會
陳政偉 仝江麗
目的探討踝關節骨折42例臨床診治體會。方法42例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診斷, 并依據診斷結果采取相應治療, 評估本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42例患者中, 單純骨折患者15例, 骨折合并輕度移位患者19例, 骨折合并明顯移位患者8例。治療后1年, 41例患者完全康復, 僅1例患者遺留輕微后遺癥, 其痊愈率為97.62%。結論對于踝關節骨折患者應結合其臨床表現進行術前診斷, 并根據其診斷進行傳統手法復位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以促使踝關節骨折早日愈合。
踝關節骨折;診斷;治療;傳統手法復位
踝關節骨折為常見關節骨折類型, 踝部位在人體關節功能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因臨床上對于踝關節骨折重視度不足, 其療法存在較多爭議。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應采取傳統保守療法, 部分學者認為應采取手術治療, 以避免患者出現后遺癥等。為研究踝關節骨折診斷和治療方法, 對2014年9月~2015年7月到本院進行診斷和治療的42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其診斷以及治療過程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入選本組研究的42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均為新鮮閉合性骨折, 其體征、臨床癥狀等均與踝關節骨折診斷標準[1]相符合。其中, 男22例, 女20例, 年齡10~47歲,平均年齡(39.79±5.42)歲;骨折位置:左側踝關節骨折21例,右側踝關節骨折21例;骨折原因:車禍致傷30例, 重物砸傷7例, 暴力扭傷4例, 高空跌落1例。本組患者均存在踝關節腫脹、疼痛癥狀, 患肢有叩擊性疼痛, 并伴隨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
1.2診斷與治療方法 本組42例患者均接受正、側位X線片檢查, 明確其移位程度, 懷疑伴發后踝損傷的患者采取螺旋CT診斷, 確診后立即實施對癥治療。對于沒有明顯的手術禁忌證患者采取早期手術治療。其中, 對于僅有骨折但無明顯移位的患者, 采取石膏進行外固定保護;對于骨折且存在輕度移位的患者, 采取傳統手法復位治療, 同時給予石膏外固定保護;對于骨折合并明顯移位的患者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 術后采取支具或者石膏固定患者踝關節制動,并抬高患肢緩解腫脹。其主要手術過程如下:患者接受麻醉后保持側臥位, 在其患肢上應用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巾后,在外踝骨折斷部位中心, 取一側縱形切口, 將其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開后, 鈍性分離至患者骨膜, 并將骨膜切開, 將粉碎骨折塊成角位移, 穩定其下脛腓關節, 將骨折斷端淤血和嵌頓的軟組織清除, 并復位其外踝骨骨折塊, 使用鈦板予以固定保護, 以此釘入鎖定釘, 并在透視下對位骨折端, 確保內固定位置滿意。后踝骨折對于關節面的影響較小, 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下不進行固定, 徹底沖洗后縫合并加壓包扎,小腿使用石膏外固定以制動。術后囑咐患者和家屬注意抬高患肢, 術后15 d可拆線, 根據愈合程度分成幾次拆完, 并逐漸增加患者負重功能鍛煉強度。
1.3觀察指標 記錄本組患者的診斷效果, 并對其進行1年隨訪, 評估其痊愈率。
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 并采取X線片檢查, 必要時采取螺旋CT予以確定, 結果顯示:42例患者中, 單純骨折患者15例, 骨折合并輕度移位患者19例, 骨折合并明顯移位患者8例。治療后1年, 41例患者完全康復, 僅1例患者遺留輕微后遺癥, 其痊愈率為97.62%。
踝關節骨折, 是踝關節骨骼、韌帶和軟組織協同作用下引發的急性損傷[1]。踝關節骨折臨床診斷可采取影像學檢查,其中X線片為其常用檢查方法, 必要情況下可應用螺旋CT予以確診。踝關節骨折依據不同發生機制與創傷病理分為五種類型, 即旋后-內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壓縮型[2]。結合患者臨床癥狀, 并參照五種踝關節骨折類型, 在臨床診斷下指導臨床治療, 為目前踝關節骨折主要診治方式[3]。
踝關節骨折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必須達到理想的解剖復位, 特別是下脛腓骨折復位。榮國威[4]曾強調, 在踝關節骨折治療時必須恢復機體腓骨長度, 如果腓骨發生粉碎性骨折則應恢復其原來碎骨片位置, 在使用加壓鋼板進行固定。另外, 應實現下脛腓骨理想的分離對位, 不穩定時可應用空心螺釘進行固定。踝關節骨折程度、是否合并骨折移位以及骨折移位程度等的不同, 其治療方法以及內固定等也不相同[5]。單純骨折患者應在對位滿意后, 進行石膏外固定予以維護。骨折合并輕度移位患者進行傳統手法復位, 并采取石膏外固定保護;骨折合并明顯移位患者則應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 且在術后應用石膏或者支具進行外固定制動。骨折良好愈合以及術后活動功能的良好恢復, 均需應用內固定裝置。對于骨折斷端僅采取鋼板連接, 不進行任何加壓處理, 容易導致骨折不穩定, 引發術后移位、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等。本研究對合并明顯移位患者采取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對下脛腓聯合不穩定者使用長空心螺釘予以固定。根據此次研究結果發現, 本組患者采取X線片和螺旋CT診斷, 并依據診斷結果進行相應治療, 結果顯示痊愈率為97.62%。
總之, 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X線片以及螺旋CT進行診斷, 同時依據診斷情況進行相應治療的臨床療效確切, 值得推廣應用。
[1]王磊.踝關節骨折的X線診斷.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 2015, 14 (3):177-180.
[2]王俊芳.可吸收釘板系統治療踝關節骨折.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5, 17(6):541.
[3]陳雁西.踝關節骨折分型及特殊類型骨折治療方法.中華創傷雜志, 2015, 31(2):104.
[4]李朋斌, 馬友發, 韓冰, 等.中藥熏洗在Ⅳ度踝關節骨折脫位治療中的應用.中國中醫急癥, 2015, 24(5):890-891.
[5]陳德銀 .踝關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分析.醫學信息, 2015, 28(8):21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81
2015-10-08]
472500 河南省靈寶市中醫院(陳政偉);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院(仝江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