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華
探討中醫骨折3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
宋成華
目的探討中醫骨折3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觀察組采用中醫骨折3期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采用中醫骨折3期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術后并發癥, 臨床可推廣運用。
中醫骨折3期;肱骨近端骨折;臨床療效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之一, 其多因間接暴力因素所致。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生率較高, 且多屬于不穩定骨折, 預后不佳, 常導致患者出現肩關節功能障礙[1]。此次研究中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探討中醫骨折3期的治療效果, 為臨床治療肱骨近端骨折, 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更多參考。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診斷標準》(2009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中關于骨折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其他類型骨折;其他重要器官無嚴重疾病;無相關嚴重并發癥;均無嚴重的精神疾病, 能與人正常溝通;均自愿配合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男女比35:33, 年齡35~78歲, 平均年齡(52.5±9.3)歲;包括43例左側骨折和25例右側骨折;致傷原因:32例車禍傷, 13例打擊傷, 17例摔傷和6例其他原因致傷。按入院編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在致傷后7 d內進行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后進行常規治療, 如患者出現疼痛癥狀時及時給予止痛藥物治療[2]。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骨折3期治療。在骨折1~2周, 給予患者補陽還五湯(主要包括黃芪120 g, 當歸尾6 g, 赤芍、川芎、紅花、地龍、桃仁等各3 g)治療;術后3~4周給予患者疏筋活血湯(川芎1.8 g、陳皮3 g、當歸3.6 g、甘草1.2 g、生地黃4.5 g、白茯苓2.1 g、牛膝6 g、蒼術3 g等)治療;術后5~6周, 給予生血補髓湯(黃芪10 g, 牛藤6 g, 枸杞子、桑枝、熟地黃、生地黃、杜仲、當歸等各3 g)治療[3]。所有藥方均視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加減治療。煎服, 2次/d。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3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狀況。優秀:患者骨折完全愈合,肩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良好:患者骨折完全愈合, 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 存在輕微疼痛癥狀;差:患者骨折畸形愈合,肩關節無法進行正常活動[4]。治療總有效率=優秀率+良好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經治療,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1%, 高于對照組的8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血腫、2例感染, 對照組中出現2例血腫、3例感染和2例創傷性關節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8%, 低于對照組的20.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52, P<0.05)。
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正在逐漸加重, 而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 骨質疏松狀況明顯, 因此導致人體骨強度下降, 因外力因素導致的骨折發生率逐年增加。肱骨近端骨折分類方式很多, 根據肱骨頭、肱骨干、大結節、小結節這四部分骨塊和骨折移位的程度可將其分為一部分、二部分、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發生一部分骨折的預后情況較好, 而其余類型的骨折由于骨折程度大, 且患者肩關節活動大, 導致骨折穩定性較差, 因此直接影響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恢復, 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1%,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4%(P<0.05)。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均在骨折后采用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骨折3期治療, 中醫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骨折恢復狀況進行分期治療, 早期治療階段患者處于修復期, 因此采用補陽還五湯對患者進行活血、通絡、補氣治療;中期治療階段患者患肢已處于恢復期, 因此采用疏筋活血湯對患者進行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治療;后期患者開始進行康復鍛煉, 因此使用生血補髓湯對患者進行整體調理。因此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8%)低于對照組(20.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治療無副作用且能對患者進行綜合調理, 因此能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 臨床采用中醫骨折3期治療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提高治療效果, 且能減少術后并發癥, 可作為臨床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手段進行臨床推廣。
[1]白俊義.中醫骨折三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17):59-60.
[2]于沛林, 王元善, 吉愛萍, 等.中醫骨折三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 2015, 7(21):96-97.
[3]孫洪林.中醫骨折三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臨床研究, 2014, 6(7):135-136.
[4]高建萍.中醫骨折三期治療對肱骨近端骨折術后的臨床療效觀察.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8(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21
2015-10-12]
114300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中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