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英 阮蘭紅
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化療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護理
李蘭英 阮蘭紅
目的探討分析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化療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護理方法。方法47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依據住院單雙號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4例)與研究組(23例), 均采取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化療方案。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案, 研究組采取綜合護理方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8%, 而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7%,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采取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化療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案可顯著減少治療相關不良反應, 且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甲氨蝶呤;護理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 主要由B系或T系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生所導致。病變細胞可對正常造血功能進行抑制, 并可對肝、淋巴結以及腦膜等骨髓外的組織進行侵襲[1], 危害較大。作者對本院部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綜合方案進行護理, 效果良好, 現將相關護理方法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就診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47例, 均經病理確診, 且均采取大劑量甲氨蝶呤聯合化療方案。其中男28例, 女19例;年齡3~47歲, 平均年齡(27.2±6.6)歲;病變類型:B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2例, T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8例, 淋巴瘤白血病17例。依據住院單雙號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4例)與研究組(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案, 主要措施有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營養護理、心理護理、治療環境護理、癥狀護理、飲食護理、感染護理以及出院前的健康指導。研究組患者則給予綜合護理方案, 即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增加治療不良反應的針對性護理措施:①CF解救:準確交接班,加強病房巡視, 在每次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時, 分別于結束后即刻、24 h以及48 h抽取患者血液進行甲氨蝶呤濃度檢測,及時將各時間點藥物濃度報告醫師并給予CF解救, 確保甲氨蝶呤的臨床治療效果并減少其毒副反應。②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甲氨蝶呤較為常見且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2], 臨床表現為血小板、血紅蛋白及白細胞降低, 患者因血小板降低易發生感染、內臟及皮膚出血。因此, 對此類患者應加強護理并給予保護性隔離, 加強病房內環境清潔, 定時紫外線消毒。實施治療及護理時嚴格無菌操作, 減少或禁止家屬探視,減少人員流動。③消化道反應:惡心、嘔吐是甲氨蝶呤化療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消化道反應。在治療開始前, 常規給予保護胃黏膜以及止吐藥物, 積極指導患者健康飲食, 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對已經出現嘔吐者, 應記錄嘔吐次數及嘔吐量, 積極進行口腔護理, 正確漱口, 保持口腔清潔。增加輸液量, 防止因嘔吐導致水、電解質紊亂。④肝腎功能:鼓勵患者多飲水, 治療期間按時抽血送檢肝腎功能、電解質。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 尿量減少時及時報告醫師給予利尿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小板≥100×109/L, Hb≥100 g/L, 外周血分類中無白血病細胞,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 原始淋巴細胞+幼稚淋巴細胞≤5%, 骨髓增生正常或接近正常;部分緩解:患者血象以及臨床表現達到完全緩解標準, 但骨髓原始淋巴細胞+幼稚淋巴細胞>5%, 但≤20%;未緩解:患者臨床表現、血象以及骨髓象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完全緩解16例, 部分緩解7例, 未緩解1例,總有效率為95.8%(23/24), 治療期間發生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9例(37.5%);而研究組患者完全緩解16例,部分緩解6例, 未緩解1例, 總有效率為95.7%(22/23), 治療期間發生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4例(17.4%)。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發病率較高。在我國, 其發病率約為0.67/10萬。在高污染地區以及油田附近地區, 該病發病率明顯高于全國發病率。發病人群中以兒童多見, 其中0~9歲為發病高峰。甲氨蝶呤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化療藥物之一, 其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二氫葉酸還原酶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的目的, 屬于抗葉酸類抗腫瘤藥, 臨床效果良好。但該藥毒副作用較大, 治療期間可導致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藥物性肺炎、皮炎、脫發以及色素沉著等[3],部分患者可因上述反應嚴重而終止治療。
目前研究表明, 在采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期間, 對患者實施嚴密的護理可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率[4,5]。作者對本院部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案, 結果顯示, 與常規護理比較, 研究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顯著減少(P<0.05);但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方案有助于減少采取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借鑒。
[1]鄭苗苗, 岳麗杰, 陳小文, 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MTHFR基因多態性與大劑量甲氨蝶呤毒副反應的關系.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3, 15(3):201-206.
[2]程金敏, 周娟.綜合護理干預在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3):71-73.
[3]王軍, 宋森花, 鄭云艷, 等.大劑量甲氨蝶呤在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血藥濃度監測的意義.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4, 28(3):215-217.
[4]練曉霞, 沈蓮.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護理干預.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4):22-23.
[5]杜琴, 羅碧如.大劑量甲氨蝶呤誘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口腔黏膜炎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4, 10(2):218-2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71
2015-09-0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蘭英);河南科技大學護理學院(阮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