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旭平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影響
龔旭平
目的探討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100例腦癱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干預前后的運動功能及生存質量改善情況。結果干預前觀察組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和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和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觀察組的兒童生存質量測量表(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和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促進腦癱患兒運動功能改善, 提高其生存質量, 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借鑒。
腦癱;康復;綜合護理干預;運動功能
腦癱患兒可有運動功能異常、語言障礙、智力障礙等,這些癥狀嚴重影響到患兒的生存質量, 影響到患兒的身心發育。康復護理干預在此類患兒運動功能改善、語言能力改善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1,2]。本文選擇本院收治的腦癱患兒,觀察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在此類患兒中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100例腦癱患兒均為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且符合診斷標準[3], 患兒均能夠完成醫護操作并積極配合。同時排除不愿意參與本實驗以及不能完成全實驗過程患兒、肝腎功能障礙患兒、合并有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男28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4.0±1.2)歲;其中痙攣型腦癱26例、肌張力低下腦癱15例、手足徐動型腦癱6例、其他類型腦癱3例。對照組男27例, 女23例, 平均年齡(3.9±1.5)歲;其中痙攣型腦癱25例、肌張力低下腦癱17例、手足徐動型腦癱6例、其他類型腦癱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患兒功能鍛煉進行指導、協助患兒進行功能鍛煉、對患兒及家屬進行簡單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實施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①心理干預。了解腦癱患兒因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可導致患兒產生壓抑等不良情緒, 患兒可能對治療過程中的操作等產生恐懼心理, 護理人員要了解此種心理情緒, 并根據患兒具體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干預, 消除患兒抑郁、恐懼、自卑等心理, 鼓勵患兒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操作, 利于功能改善。②智力、語言方面功能訓練。通過語言及智力方面功能訓練, 改善患兒語言能力和智力狀況。在訓練過程中利用玩具、圖片等形式, 對患兒進行反復練習, 并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患兒語言能力。③飲食指導。讓患兒攝取高蛋白、高熱量、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 對于飲食困難患兒要對其飲食方面進行功能訓練, 需要喂食患兒在進食時需避免因頭后仰而致食物吸入氣管。④運動訓練。包括對患兒抬頭、翻身、爬行、支撐、行走、運動平衡、臥位坐起、異常姿勢的糾正與訓練, 改善患兒運功功能, 提高患兒關節活動范圍[4]。
1.3觀察指標 采用粗大運動功能量表對患兒干預前后運動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分。采用PedsQIA.0量表對患兒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進行評分, 此評分系統包括生理功能評分、情感功能評分、社交功能評分及總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分別為(43.2±5.1)、(65.8±4.7)分。對照組分別為(42.9±4.5)、(58.7±3.6)分。觀察組干預前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分別和本組治療前的評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有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評分和對照組干預后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兒干預前后PedsQIA.0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前和干預后的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分別為(38.6±5.1)、(49.3±2.4)分。對照組分別為(39.1±4.2)、(43.7±3.0)分。觀察組干預前的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和對照組干預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的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分別和本組干預前評分總分比較, 差異有統計有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PedsQIA.0量表評分總分和對照組干預后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在此類患兒功能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實施康復治療過程中的護理干預也至關重要。常規護理干預不能從多方面考慮患兒的護理需求, 只是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及指導, 護理效果有限[5]。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從患兒康復護理過程中的具體護理需求而實施的護理干預, 其中包括心理干預、語言和智力訓練、飲食干預、運動功能訓練等方面[6-8]。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的粗大運動功能量表總分優于對照組評分;觀察組干預后生存質量評分評分和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觀察組護理干預不但能夠提高患兒的運功功能, 同時對患兒的生存質量提高方面也有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 綜合性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促進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改善, 提高其生存質量, 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借鑒。
[1]張紹彩.小兒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體會.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3(32):313-314.
[2]覃洪金, 黃任秀, 羅雪梅, 等.腦癱高危患兒飲食行為的護理干預效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 2014, 10(8):942-946.
[3]駱雪英.延續護理對腦癱患兒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3, 5(8):707-708.
[4]張曉麗, 鐘晨.痙攣型腦癱患兒30例的家庭康復護理指導.護理與康復, 2013, 9(8):775-777.
[5]賈玉敏.小兒腦癱常見伴隨障礙及護理措施.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4):222-223.
[6]陳春秀, 賴偉權, 黃淑芬, 等.對腦癱患兒監護人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護理研究, 2014, 11(36):4521-4522.
[7]陳穎.腦癱患兒的康復與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 10(14):81-82.
[8]王春, 趙岫, 張琴, 等.小兒腦癱康復護理及其療效評價.中醫藥導報, 2009, 12(5):70-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11
2015-10-08]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兒童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