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 肖麗達 周麗儀
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療效及安全性
馬洪 肖麗達 周麗儀
目的 探討超聲引導射頻消融(RFA)治療甲狀腺結節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43個甲狀腺結節)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行RFA治療。治療結束后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或能量多普勒成象(PDI)及實時超聲造影(CEUS)評價療效,若發現結節消融不全,行追加治療。結果 31例患者的43個結節,術后超聲隨訪結節的體積較治療前不同程度縮小,患者的血流信號明顯減弱或者消失,術后對患者進行CEUS中顯示結節無增強現象的有38個,一次完全消融率為88.37%(38/43);PDI與CEUS對甲狀腺結節療效評估:治療后PDI顯示結節消融區無血流信號83.72 %(36/43),有血流信號16.28%(7/43)。CEUS顯示結節消融區無強化88.37%(38/43),部分強化11.63%(5/43)。結論 超聲引導下RFA治療甲狀腺結節,能實時監視進針方向,效果顯著,操作方便,并發癥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治療方法。
射頻消融;超聲引導;甲狀腺結節
隨著近年來不斷的展開微創手術治療,RFA技術廣泛的應用于治療腫瘤中,它具有創傷少、見效快、治療時間短等方面的優勢,臨床手術安全可靠[1]。據相關的報道,RFA已經作為治療肝癌、肺癌、腎以及腎上腺腫瘤最佳的治療手段[2]。但RFA應用于甲狀腺腫瘤方面的報道較少。本文探討超聲引導下RFA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效果及可行性和安全性。現做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3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男10例,女21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9.6±12.1)歲。21例單發結節,8例2個,2例3個,共43 個結節,結節直徑0.55~4.20cm,平均直徑(1.80±0.81)cm。納入標準:經觸診和體檢均發現有甲狀腺結節;結節處沒有明顯的癥狀;患者頸部無手術史;患者無凝血功能障礙問題,具有良性病變;術前對患者講解健康知識教育,征得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書。
1.2 方法 患者均在超聲引導下行RFA,患者手術采取仰臥位,在患者的肩部墊枕,讓患者頸部充分的暴露出來,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消毒和麻醉,并用尖刀破開結節皮膚,在超聲電波的引導下將射頻電極插入到患者的結節內部[3],依據結節的具體部位,在甲狀腺的切面上穿刺進針,可以自上極向下極或者反方向,或者在甲狀腺橫切面進針,自內(頸中線)向外側或者反方向進針。準確定位射頻電極在結節內部的位置。如果結節距離周圍的重要組織(食管、氣管及喉返神經等)比較近,在RFA前,先將生理鹽水或者生理鹽水與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注入到甲狀腺結節與周圍的組織之間當做隔離層;如果結節的位置淺表與頸前肌相互靠近,那么將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適量注入到頸前肌與甲狀腺腹側被膜之間,會起到隔離和止痛的作用。在RFA的過程中,強回聲氣化區會在射頻電極的尖端產生,看氣化區是否完全覆蓋結節且超過結節邊緣后停止消融。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的結節情況,采用PDI與CEUS對甲狀腺結節療效進行評估。
2.1 31例患者在治療前經過檢查結節回聲比較低,可以清晰的看到結節的邊界,血流信號可以在結節的內部及周邊測得,有43個結節在超聲的顯示下出現增強,有28個結節在術中注射隔離帶,15個不需要注射隔離帶。在RFA中強回聲氣化區會在射頻針的尖端產生,并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擴大,當氣化區完全覆蓋結節時可以停止手術。治療后觀察患者的血流信號和結節回聲,都出現明顯的減弱或者消失。術后CEUS中38個沒有出現明顯的結節增強,一次完全消融率為88.37%(38/43),結節邊緣呈現帶狀增強的有5個,主要表現為消融不全的殘余組織,對殘余組織進行及時消融后所有結節沒有出現明顯的增強。
2.2 治療后PDI顯示結節消融區無血流信號83.72%(36/43),有血流信號16.28%(7/43)。CEUS顯示結節消融區無強化88.37%(38/43),部分強化11.63%(5/43)。
RFA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及復發甲狀腺癌的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喉返神經損傷,發生率在1.02%~2.4%之間,其主要原因是熱損傷所致,如何減少或避免喉返神經損傷是消融時必須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4]。
本組1例喉返神經損傷,對患者使用強的松和鼠神經生長因子等藥物治療,治理后效果十分明顯。還有1例患者出現術后聲音減低,疑似喉返神經受損,但術后2 h后逐漸恢復正常。RFA對于臨近甲狀腺腹側被膜的淺表結節,產生的熱量造成了喉返神經的損傷,患者在術中會感到輕微的疼痛,但停止消融術后患者恢復正常。在甲狀腺組織與頸前肌群之間注射利多卡因形成隔離帶,對患者起止痛的作用,但同時要注意把針的位置調整好,避免產生的熱量對頸前肌群造成損傷。本組6例術中難忍受的疼痛,放射性頭痛1例,停止消融疼痛即可緩解。本組病例未出現感染等其他嚴重并發癥。在超聲引導下的RFA術能夠有效地消除甲狀腺腫患者的結節,且治療可行性和安全性都比較高,患者術后并發癥少,不會給患者留下瘢痕,是一種可靠的微創手術。雖然在術中患者出現一些輕微的不適和喉返神經損傷,但經過及時的治療,患者都恢復了正常。因此RFA術治療甲狀腺結節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總之,超聲引導RFA治療甲狀腺結節,穿刺成功率高,能使結節完全滅活,且操作方便,并發癥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盧峰,徐輝雄.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的進展.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4,23(2):182-184.
[2]張秀芳,洪玉蓉,鮑曉峰,等.灰階超聲造影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的應用研究.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7(5):515-518.
[3]李俊,孫可英,李衛湘,等.超聲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的應用.中國醫師雜志,2014,16(3):353-355.
[4]李雋男,宮淑媛,王貽東,等.48例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5,30(2):133-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46
2016-02-24]
佛山市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NO:2014A B002543)
528300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功能科
馬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