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祥
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的診治探討
王學祥
目的 探討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的有效診治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25例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進行總結。結果 影像學技術可提高門靜脈血栓診斷的準確率。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手術治療13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平均住院(35.5±2.4)d;12例非手術治療,治療后病情穩定出院。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1年內死亡7例,死亡率為28.0%。結論 影像學技術用于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診斷,可取的較高準確率。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手術治療;影像學技術
門靜脈血栓屬于肝硬化失代償期少見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其中肝硬化門靜脈血栓患者可多次發生上消化道出血以及頑固性腹水現象,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巨大威脅[1]。本文主要分析了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的有效診方法及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5例患者均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齡最大88歲,最小25歲,平均年齡(32.8±19.5)歲,平均病程(6.4±2.2)年;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2例,病因不明1例;患者均表現有上腹脹痛、嘔血、發熱、反復黑便等癥狀。
1.2 診斷方法
1.2.1 實驗室檢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生化、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以及部分凝血酶活動度檢查,結果顯示正常。16例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呈陰性,丙、丁、戊型肝炎標志物經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血常規檢查其白細胞系數增高,其最高者高達21.2×109/L。患者肝腎功能經Child分級標準劃分為A級。
1.2.2 影像學檢查 ①胸片。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經胸片檢查,正常24例,其中右下肺炎患者1例。②胃鏡。22例患者經胃鏡檢查結果顯示,食管靜脈曲張輕度8例,中度9例,重度5例;并且伴有胃底靜脈曲張患者4例,未見活動性出血患者23例。③超聲。本次25例患者均進行超聲檢查,B超下可見門靜脈主干或分支絮狀物患者16例,可見門靜脈主干迂回患者4例,可見“蚯狀”門靜脈扭曲患者3例,門靜脈后條索狀低回聲區2例。其中20例患者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門靜脈主干或分支絮狀回聲16例,門靜脈主干、分支內鏡增寬4例。④腹部CT。13例患者接受CT檢查,其中平掃可見多發曲張靜脈影5例,增強掃描后,門靜脈主干、分支充盈缺損影8例。⑤磁共振成像(MRI)血流重建。本次12例進行MRI血流重建,結果證實存在門靜脈血栓。可見線狀、結節狀充盈缺損,門靜脈腔局部可見狹窄現象。
1.3 治療措施 本次研究對象經手術治療13例,接受外科血栓切除術治療或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TIPS)治療,TIPS治療是在肝臟中門靜脈和腔靜脈之間建立一個新血流通道。12例患者接受非手術治療,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療;治療2周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為口服華法林。
本次手術治療患者13例,手術效果較為理想,平均住院(35.5±2.4)d;12例非手術治療,病情穩定后出院。并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1年內死亡7例,死亡率為28.0%,其中死于反復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感染1例,肝功能惡化4例。
門靜脈血栓主要指的是出現在門靜脈主干或者延伸至其腸系膜上、下靜脈的血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現階段,肝硬化合并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與門靜脈血流減慢、周圍淋巴管炎、肝臟結構改變以及纖維化有密切關系,并且和患者肝臟合成能力下降,導致其機體內凝血因子、抗凝因子水平發生改變也有一定關系[2]。
對于門靜脈血栓臨床將其分為急性血栓與慢性血栓,急慢性血栓及患者的臨床表現均與患者阻塞部位以及阻塞程度有密切關系,將臨床檢查、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測等三種診斷方法相結合,可有效提高其診斷準確率[3]。從解剖學方面來看,由于門靜脈壓力差較小,造成其血流速度較慢,因此易發生血栓[4]。肝臟腫瘤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因受疾病因素影響,其血管內阻力不斷增加,進一步減慢了血流速度,因此合并門靜脈血栓的危險性較高。肝硬化患者合并門靜脈血栓,可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肝硬化程度,造成患者肝硬化惡化,并且增加患者門脈高壓并發癥、死亡率極高,因此早期給予有效治療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臨床主要有手術治療及非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對于終末期患者可采取手術方式治療,可有效解除患者門靜脈血栓癥狀。但對于有脾切除術史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可顯著增加其手術風險,因此術前需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臨床常用手術方法有靜脈血栓切除術、TIPS、靜脈旁路手術、靜脈血管搭橋術、門腔靜脈半轉位術等。非手術治療主要是給予患者抗凝、溶栓等藥物進行治療,但對于肝硬化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前需綜合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在肝硬化藥物預防治療中,其靜脈血栓發生率無下降趨勢,但其出血率可出現上升趨勢[5]。
在抗凝治療中,低分子肝素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的優點;并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2周后口服華法林,可有效降低血栓再發率。根據臨床研究可知,門靜脈血栓早期接受抗凝治療的再通率較高,但早期門靜脈血栓無典型癥狀,因此醫務人員需叮囑肝硬化患者定期來院進行彩超復查,不僅可及時發現患者肝硬化惡化情況,還可早期發現門靜脈血栓的形成,以便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1]匡大鵬.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進展.肝臟,2013,18(2):119.
[2]臧立娜.肝硬化并發門靜脈血栓研究進展.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4):429.
[3]孫隆慈,羅蒙.門靜脈高壓癥中門靜脈血栓的發生機制及診治進展.肝膽胰外科雜志,2011,23(1):84-86.
[4]王園園.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特點.國際消化病雜志,2011,31(4):239.
[5]張莉.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華消化雜志,2014,34(2):1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072
2015-04-28]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