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烈 李延茂
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探討
張烈 李延茂
目的探討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100例高齡膽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的療效顯著,創傷小,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腹腔鏡手術;高齡;膽結石;臨床療效
膽結石是成人常見的疾病,女性多于男性,而且40歲后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1]。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齡的膽結石患者出現日益增多的情況。目前臨床治療膽結石的手術方法有傳統開腹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本院就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并取得滿意的結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齡膽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前期檢查臨床診斷為膽結石。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35±2.18)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3.83±0.79)年;結石直徑5.2~18.3mm,平均直徑(12.6±2.4)mm;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30例,年齡60~72歲,平均年齡(67.07±2.34)歲,病程5個月~7年,平均病程(3.64±0.77)年;結石直徑5.0~18.0mm,平均直徑(12.2±2.5)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膽絞痛、上腹隱痛以及右肩背部放射痛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結石直徑、臨床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實驗組患者接受腹腔鏡治療膽結石。手術前禁食,進行B超檢查,已確定結石的位置以及數量。手術取患者仰臥位,對其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在患者的臍下緣取一處長約1 cm的小戳口,穿刺針經戳口穿刺入腹,將二氧化碳通入腹腔內,再經戳口穿刺置入trocar,然后把腹腔鏡置入。在腹腔鏡下,于患者的右側肋弓與腋前線相交處以及患者的右側肝圓韌帶處取兩處長0.5~1.0 cm的小戳口,然后在腹腔鏡的監視下,進行膽囊切除術,先觀察膽囊三角的位置,分離三角區,充分暴露膽囊管及膽囊管動脈,依次夾閉、切斷后,將膽囊去除,肝床止血。用0.9%的生理鹽水沖洗術野,查無活動出血,再將二氧化碳排出,縫合各戳口。在手術結束前,設置引流管,以免患者腹腔發生污染,方便引流。在手術結束后3 d內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
1.2.2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取患者仰臥位,對患者全麻后進行開腹膽囊切除術,檢查患者的內臟,明確膽囊、膽總管以及肝臟的解剖位置后,充分暴露膽囊管及膽囊管動脈,依次夾閉、切斷后,將膽囊切除,肝床止血。同樣在手術結束前,設置引流管,在手術結束后3 d內給予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依次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情況比較[±s,n(%)]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min) 住院時間(d) 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 50 60.24±7.82 50.34±10.65 17.38±2.34 8.64±1.86 3(6.00)對照組 50 113.47±9.64 96.81±12.37 59.07±4.62 20.68±2.35 7(14.00)P<0.05 <0.05 <0.05 <0.05 <0.05
膽結石是亞洲地區的常見病,所以臨床上積累了很多治療經驗[2]。近幾年來膽結石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的改變以及造成膽汁外溢的因素都能引發膽結石[3]。同時,膽結石還與雌性激素、肥胖、妊娠、飲食以及糖尿病等有關[4]。大多數膽結石患者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有膽絞痛、上腹隱痛以及右肩背部放射痛等癥狀。
現在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機體各項功能下降,免疫力減退,比較容易患上各種疾病[5]。有資料顯示>60歲的老年人膽結石的發病率為30%,且患者一般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傳統的開腹手術切口大,對患者有很大創傷,術后恢復慢,高齡患者風險更大,難以接受。而腹腔鏡手術治療膽結石,只需要取幾個小切口作為操作孔和觀察孔,因此創傷小,患者在術后恢復快且較不容易引發術后并發癥,因此特別適用于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并發癥少,療效顯著,安全性好,值得臨床大力的推廣和應用。
[1]黃志強.肝內膽管結石:治療觀念的變遷.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2,7(3):65.
[2]張英杰,王勇.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臨床療效探討.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129-131.
[3]鐘揚,陳建宇,秦龍,等.為高齡膽結石患者行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的療效評價.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159-160.
[4]李昱,朱月平.腹腔鏡治療高齡膽結石患者108例臨床體會.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4):66-67.
[5]徐武林,阿勒木·瓦哈甫,托乎提·熱阿孜,等.高齡膽結石患者給予普外常規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效果對比.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4,14(26):163.
[6]劉學智,賈守庭,牛俊波,等.常規外科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高齡膽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7):44-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56
2015-11-09]
110023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