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照霞 劉瑋 余海洋
內鏡下鼻膽管引流的術中配合與護理
賀照霞 劉瑋 余海洋
目的探討內鏡下行鼻膽管引流術(ENBD)的配合方法及護理要點。方法38例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患者均行膽道造影,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治療結束后,行鼻膽管引流并妥善固定。結果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一次成功置入鼻膽引流管,1例因護士尚未固定患者翻動而將鼻膽引流管拔出,更換引流管后第2次成功置入鼻膽引流管。結論術中默契熟練的配合及術后的細心觀察與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內鏡;鼻膽管引流;配合與護理
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內鏡下膽管外引流方法,對于降低黃疸,緩解膽道壓力,預防術后并發癥,改善患者全身癥狀有重要作用。適用于膽道或胰腺引起的良惡性病變所致的膽道梗阻性黃疸、乳頭切開自然排石期防止結石嵌頓、膽道滴注藥物或治療膽道感染等[1]。本科2015年4~9月行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38例,現總結經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5年4~9月收治的38例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患者,男23例,女15例,年齡21~92歲,平均年齡57歲。31例患者以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其中18例伴有皮膚黃染,23例伴有體溫升高,32例患者術前磁共振胰膽管水成像(MRCP)證實膽總管有不同程度的擴張。行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治療時發現膽管結石患者35例,惡性膽道梗阻患者1例,良性狹窄患者2例。
1.2 治療方法 將十二指腸鏡從口腔經胃部送達十二指腸降段找到十二指腸大乳頭,使用造影導管插管至膽總管,注入造影劑,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治療結束后,將導絲通過造影導管插入膽管內合適的位置,鼻膽引流管順導絲在X線監視下送達至所需位置,退出十二指腸鏡,再經鼻腔將鼻膽引流管引出后固定并連接引流袋。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 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手術的目的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中配合要點與術后的注意事項,取得患者與家屬的同意與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1.2 術前準備 患者術前常規禁飲食6~8 h,取下義齒及金屬物品,衣著應符合攝片要求,不宜穿著太厚,在患者的左上肢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以備病情突然發生變化時隨時用藥,上心電監護,給予氧氣吸入。常規檢查血常規及出凝血時間、傳染病檢測、心電圖等,做碘過敏試驗并備好造影劑。備齊各種治療器械,如造影導管、導絲、乳頭切開刀、鼻膽引流管等。檢查機器設備如X光透視機、十二指腸鏡、ERBE工作站、圖像采集系統等是否運行良好。術前15 min給予山茛菪堿10mg,安定5mg,鹽酸哌替定50mg肌內注射,以達到解痙鎮痛的作用。
1.3.2 術中配合 安置患者于側俯臥位,頭偏向右側,協助醫生進鏡找到十二指腸乳頭,將充滿生理鹽水的造影導管遞于醫生,從活檢孔道進入并對準乳頭開口進行膽管插管,成功后試抽膽汁,確保有膽汁抽出時在X線監視下注入造影劑,速度不宜過快。膽道造影成功后,明確診斷并根據梗阻的性質,如結石、腫瘤、良性狹窄,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治療、用擴張氣囊或擴張探條行膽道擴張治療。治療結束后,將導絲通過造影導管插入膽管內合適的位置,保留導絲,退出造影導管,此時護士注意和醫生速度協調一致,避免導絲滑脫。最后將充滿生理鹽水的鼻膽引流管的頭端從導絲尾端穿入,在導絲引導與X線監視下配合醫生將鼻膽引流管往前送,護士緩慢回拉導絲,注意導絲頭端位置保持不動,直至將鼻膽引流管頭端送達所需位置。退出導絲時護士左手持鼻膽引流管向內送、右手將導絲外拉,一定要注意醫生與護士之間的默契配合,速度要保持一致,保證鼻膽管位置正確。當鼻膽引流管退至胃內時全部抽出導絲,將活檢孔道外剩余的引流管交于術者,立即雙手扶住鏡身,待內鏡全部退出口腔后,左手固定住鼻膽引流管,右手持生理鹽水紗布邊擦洗邊牽拉,直至將剩余引流管全部緩慢拉出活檢孔道。用生理鹽水棉簽清潔患者雙側鼻腔,石蠟油棉球潤滑引導管,左手持導絲頂緊患者咽后壁,右手持潤滑過的引導管從一側鼻孔插入,當引導管通過咽后壁時,用頂在此處的導絲將其拉出口腔,然后將鼻膽引流管的末端插入自口腔中拉出的引導管的側孔中,再拉住引導管的另一端從鼻腔中將鼻膽引流管順利帶出,輕拉鼻腔外的鼻膽引流管,直至鼻膽引流管在咽部取直。接注射器試抽膽汁,確保引流通暢無打折時連接引流袋。
1.3.3 術后護理
1.3.3.1 一般護理 囑患者臥床休息,禁食24 h,重癥患者應適當延長禁食時間,禁食期間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的清潔,使患者舒適。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腹部情況,并遵醫囑于術后3 h和次晨抽血查血淀粉酶。若淀粉酶正常且無明顯的癥狀體征者,可于次日進食清淡流質飲食,如米湯、面湯等,避免粗纖維食物的攝入,以防摩擦術后的十二指腸乳頭,造成乳頭滲血。然后逐步過渡至低脂半流質飲食,1周后可恢復正常飲食。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利于并發癥的觀察,促進早日康復[2]。
1.3.3.2 鼻膽管引流的護理 妥善固定鼻膽引流管,以改良固定法[3]固定,避免受壓、打折和脫落,確保引流管的通暢。鼻腔處膠布外的引流管用記號筆標記,以利于觀察鼻膽引流管有無松動和滑脫。鼻膽引流管留置期間應做好鼻腔護理,保持鼻腔的清潔舒適。每日觀察引流膽汁的性狀、顏色,準確記錄24 h引流的膽汁量,并做好記錄。如發現膽汁粘稠、膽汁渾濁、引流量減少或膽管炎控制不理想者,可遵醫囑應用含有抗生素的溶液沖洗,2~4次/d,達到消炎目的[4,5],同時也可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沖洗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用力過大、量過多。
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一次成功置入鼻膽引流管,1例因護士尚未固定患者翻動而將鼻膽引流管拔出,更換引流管后第2次成功置入鼻膽引流管。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是解除梗阻性黃疸、治療急性化膿性膽管炎、預防ERCP后感染和防止結石嵌頓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6,7]。但其是一種微創介入性治療,有一定的危險性,要求護士和醫生術中配合要默契、熟練、動作協調一致以確保證一次置管成功,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術后細心的觀察與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1]蔡文智,智發朝.消化內鏡護理及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399.
[2]吳齊男.182例內鏡下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配合及護理.全科護理,2009,7(1):122-123.
[3]丁彩兒.引流管兩種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較.中華護理雜志,2008,43(5):413.
[4]蔡文智,姜泊.內鏡下消化病微創治療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341-345.
[5]李玉蘭,秦德芳.內鏡鼻膽引流術后引流管的護理34例.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17.
[6]龔彪,周岱云.經內鏡膽管引流術375例評價.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7,14(2):77.
[7]劉文清,闌和平,曹永憲,等.鼻膽管引流術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65
2015-11-13]
450003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