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明
?康復醫療?
腦梗死恢復期應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早期康復訓練的效果觀察
張興明
目的 探討補陽還五湯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 96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按照腦梗死恢復期常規治療方案進行干預并實施早期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補陽還五湯加減口服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結果 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Barthel指數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可明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緩解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可用于臨床推廣。
腦梗死恢復期;補陽還五湯;早期康復訓練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腦梗死的死亡率正逐步得到控制,然而,腦梗死后遺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近年來臨床已逐步達成共識,強調盡早通過康復訓練等手段,減輕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中醫學認為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多為虛實夾雜,存在氣血虛夾濕、夾瘀的病理狀態[1]。本研究探討補陽還五湯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干預效果,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錦州市中心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門診收治的96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參照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卒中協會制訂的《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指南》[2]中的標準對納入患者進行診斷。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齡(63.71±5.03)歲,平均病程(1.36±0.37)個月,入院時NIHSS評分為(27.92±8.97)分;對照組中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齡(62.69±4.81)歲,平均病程(1.41±0.32)個月,入院時NIHSS評分為(26.35±9.16)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案參照腦梗死恢復期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并由康復科醫師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制定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被動運動,對患側的上下肢各關節進行被動屈伸運動,每個關節運動20次,訓練3次/d。鼓勵患者進行床上主動運動訓練,包括協助患者側翻身,指導患者通過Bobath握手由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主動運動。訓練患者扶床坐起,并進行平衡訓練,隨著患者平衡功能及肢體肌力的恢復,逐漸訓練患者床邊站立及床邊移動。訓練患者在他人的最小幫助下穿脫衣、吃飯及大小便。觀察組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辨證使用補陽還五湯加減口服治療,具體方藥包括:黃芪30 g、當歸尾10 g、赤芍10 g、地龍10 g、川芎10 g、紅花10 g、桃仁10 g,言語不利者加用石菖蒲15 g、郁金15 g;上肢乏力為甚者加用桂枝10 g、桑枝10 g;下肢乏力為甚者加用牛膝15 g、杜仲15 g、獨活10 g;小便失禁者加用益智仁15 g、桑螵蛸15 g。上述諸藥以水500ml,煎至200ml,早晚各100ml溫服,1劑/d。以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患者休息3~5 d,再繼續第2個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再對患者進行相關指標的對比。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及治療2個療程后,采用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并進行對比。NIHSS評分越低表示治療效果越優,Barthel指數越高表示治療效果越優。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NIHSS評分分別為(27.92±8.97)、(26.35±9.16)分;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2.25±6.81)、(19.93±9.04)分,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Barthel指數為(26.14±9.03)分,對照組為(26.57±9.68)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為(68.06±13.85)分,對照組為(50.97±10.35)分,兩組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補陽還五湯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可顯著改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相關研究證明[2]康復功能訓練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并發癥的預防以及生活質量有著明顯改善作用,且強調盡早實施康復訓練干預。邱小鷹等[3]的研究證實,早期康復訓練可很好的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與本研究的結論一致。對于腦梗死恢復期,中醫學認為患者多年老,且經歷腦梗死急性期的消耗,存在氣血虧虛的病理狀態。同時還存在瘀血未能祛除,腦絡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態[4]。補陽還五湯成分中當歸補血養血,黃芪補益脾胃之氣,赤芍、川芎、紅花、桃仁、地龍均有活血祛瘀通絡之效。諸藥合用在補養氣血的同時,祛除瘀血等有形之邪,促進腦絡氣血的運行。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隨證加減,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可促進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緩解,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用于臨床推廣。
[1]秦靜,聶軍,李正,等.老年高血壓合并腦梗死中醫常見證候分布規律的研究.中國醫藥科學,2014,4(19):83-85.
[2]杜萬良.2007年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指南.中國卒中雜志,2007,2(7):614-621.
[3]邱小鷹,陳紅,楊明秀,等.早期康復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障礙的影響.廣西醫學,2014,36(10): 1404-1407.
[4]徐月妹,高鵬飛,丁旭峰,等.中醫藥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臨床研究概況.河北中醫,2014,36(1):147-14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1.199
2016-03-16]
121000 錦州市中心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