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嶸 曾慶祥 曾崎岡
·中醫中藥·
黃芪建中湯治療胃心綜合征及其早搏的療效觀察
曾嶸 曾慶祥 曾崎岡
目的觀察黃芪建中湯治療胃心綜合征(GAS)及其早搏的臨床療效。方法65例經電子胃鏡檢查確診GAS的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33例)與對照組(32例)。中藥組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對照組采用心律平、嗎丁啉等西藥常規治療。用藥前、后觀察兩組普通心電圖(ECG)、24 h動態心電圖(Holter)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同時觀察兩組復發情況。結果中藥組和對照組早搏變化總有效率分別為97.0%和87.5%,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分別為97.0%和78.1%;6個月后兩組早搏復發率分別為4.2%(1/24)和20.0%(4/20),兩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黃芪建中湯治療GAS的效果優于常規西藥治療,能顯著改善GAS患者的上消化道和心臟臨床癥狀,有效控制其早搏,療效穩捷,復發率低。
黃芪建中湯;胃心綜合征;早搏
胃心綜合征(gastrocadiac syndrome,GAS)是一種由食道、胃部疾病而引發的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為特征的綜合征。早搏是其常見臨床癥狀之一,但伴隨著消化道癥狀同時出現的不是十分常見,尤其發生在中老年人時,很容易誤診為器質性心臟性疾患,患者除出現噯氣、泛酸、腹脹、燒心等,還常表現出酷似心臟病發作的癥狀,如心悸、胸前區疼痛、胸悶、氣短、乏力、頭暈等臨床癥狀,故而服用心臟病藥物卻療效不佳,遷延不愈。國內用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報道甚少,作者采用中藥黃芪建中湯治療胃心綜合征及早搏33例,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5例病例均來源于本院2009~2013年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中藥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39.7±11.1)歲;病程8~56周,平均病程(16.1±13.3)周,其中室性早搏21例,房性早搏12例;中醫辨證為脾陽虛型15例,心脾兩虛型10例,脾虛夾濕型6例,中焦濕阻型2例。西藥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37.6±11.1)歲;病程6.5~57周,平均病程(14.8±14.1)周,其中室性早搏22例,房性早搏10例;中醫辨證為脾陽虛型12例,心脾兩虛型12例,脾虛夾濕型5例,中焦濕阻型 3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 排除于心臟器質性疾患和胃腸外(肝、膽、胰)疾病引發的膽、胰、心綜合征。經過電子胃鏡檢查確診,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27例,慢性淺表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16例,慢性淺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腸炎8例,慢性淺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腸潰瘍5例,胃潰瘍5例,十二指腸潰瘍4例。65例患者中心電圖ST-T段改變43例,占66.2%;C14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Hp)陽性者29例,占44.6%。
1.3 方法
1.3.1 中藥組 每日服用中藥黃芪建中湯加減湯劑。處方:生黃芪 25 g,桂枝10 g,白芍10 g,半夏12 g,枳殼12 g,炙甘草5 g,木香6 g,紅棗10 g,生姜15 g(后下);氣虛加新開河參6 g,陽虛加干姜10 g。煎煮 2次,取汁300ml,分3次服用。心悸明顯時,加琥珀末2 g,分2次用中藥汁兌服;胸悶明顯者,加栝樓15 g;舌邊瘀紫者,加三七10 g;口干舌紅者,加太子參15 g,黃芩10 g,桂枝減為5 g。泛酸者,中藥組加海螵蛸25 g,煅瓦楞子30 g(先煎);Hp陽性者,中藥組加黃連6 g,吳茱萸3 g。療程為8周。
1.3.2 對照組 給予心律平100mg、嗎丁啉10mg,3次/d,枸櫞酸鉍鉀顆粒110mg,4次/d。泛酸者,加奧美拉唑膠囊20mg,1次/d。Hp陽性者,加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療程為8周。
1.4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標準
1.4.1 早搏療效標準 治療前后監測ECG及 Holter,計算早搏平均次數;6個月后隨訪早搏復發情況。參考 1979 年全國心律失常會議頒布的治療早搏的療效標準。顯效:用藥后早搏消失,或用藥后早搏次數較前減少>80%;有效:用藥后早搏次數較前減少>50%或減輕 1 級以上;無效:用藥后無變化或早搏次數較前增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中醫臨床癥狀積分變化評分標準[1]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對心悸、胸前區疼痛、胸悶、氣短、腹痛、腹脹、惡心、噯氣、頭暈等主要臨床癥狀的用藥前后變化結果進行觀察,每周記錄1次,采用積分法進行評分。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心悸、胸前區疼痛、胸悶、氣短、腹痛、腹脹、惡心、噯氣、燒心、泛酸、頭暈等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臨床證候積分減少≥2/3。有效:心悸、胸前區疼痛、胸悶、氣短、惡心、腹痛、噯氣、頭暈等臨床癥狀減輕,臨床證候積分減少≥1/2。無效:臨床癥狀無好轉,證候積分減少<1/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用藥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悸、胸前區疼痛、胸悶、氣短、腹痛、惡心、噯氣、泛酸、頭暈等癥狀。用藥后中藥組顯效25例,有效 7 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 11 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8.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早搏變化比較 中藥組顯效28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隨訪6個月后早搏復發結果比較 中藥組隨訪24例,其中早搏復發1例(4.2%),對照組隨訪20例,早搏復發4例(20.0%)。中藥組早搏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GAS于1912年由Roemheldfalgsyp首先報道,它主要由胃部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肥厚性胃炎、胃擴張、胃黏膜脫垂以及潰瘍病胃后壁穿孔等,包括食管或幽門狹窄、返流性食管炎引發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故稱為胃心綜合征[2]。該征與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極易混淆,因此誤診為器質性心臟疾病者常有發生[3]。
本組病例在本院就診前,均在其他醫院按冠心病、心絞痛等治療,應用擴血管藥、抗心律失常藥、中藥等,藥物雜亂,久治不愈。本綜合征好發于青壯年,本文患者中31~50歲占82.4%,男性多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等因素有關。由于其癥狀缺乏特異性,大多對其描述含糊不清,對病因的認識不夠,往往就心電圖的改變,尤其是ST-T段的改變而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常可誤診數周至數月,甚至長達1年。本文病例中,病程最長者達57周。
早搏是一種常見的異位心律失常,有研究資料表明,室性早搏是心性猝死的一個重要指標,約占83% 的猝死患者有室早病史[4]。心律平具有廣譜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治療房性、室性早搏的常用藥物,但需長時間服藥,停藥后又易復發,且易出現心動過緩、竇房阻滯或房室傳導阻滯等嚴重毒副反應。因而,積極治療早搏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用藥的關鍵,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臨床觀察發現,本綜合征的發作程度與胃腸道疾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關,疼痛多表現在心前區和上腹部,性質多樣化,可出現鈍痛、悶痛、燒心痛、脹痛等,疼痛范圍可廣、可局限,但與典型心絞痛不同的是前者于體力活動后不引起癥狀發作,消化道癥狀明顯時,似乎胸痛等心臟癥狀和ST-T段變化也隨之加重;消化功能障礙或消化系統疾病好轉或治愈后,心臟癥狀和ST-T段變化也隨之減輕或消失。本病的正確診斷對預后的好壞關系密切。因此,作者認為臨床醫生必須加強診斷意識和采用必要的檢查手段,尤其對已患過消化系統疾病和有不良生活習慣者應加強警惕,以免漏診。另外,Hp感染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要點,65例患者中C14呼氣試驗Hp陽性者29例,占44.6%。因此,用中藥時要樹立提高胃黏膜對Hp的抵抗力,適量選用如黃連、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對Hp有殺菌作用的藥物,以提高療效,防止復發。
中醫認為,早搏屬“心悸”、“怔忡”等范疇,其病機多因心之氣陰兩虛,血不養心而致,這是針對心臟器質性疾病病因而設,多以張仲景炙甘草湯投之。本文胃心綜合征的早搏屬繼發于食道、胃腸疾患而起,病因病機有別,多起于心陽不振、脾胃虛弱、中焦濕阻、氣機不暢,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故治療選用張仲景黃芪建中湯加半夏、枳殼、木香,寓補氣、通陽、行氣、降逆、祛濕與一體。黃芪甘微溫,益心氣,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桂枝通心陽、溫血脈;枳殼、木香寬胸理氣;半夏化痰祛濕降逆;炙甘草甘溫益氣,通經脈、和氣血;方中配白芍、大棗、炙甘草、生姜滋心陰養心血而寧心安神,全方補中有散,治標與治本相結合,諸藥合用使胸陽振奮,脾胃健壯,痰濕得除,血脈充足則心有所養,心脈自復;胃腸暢順,氣機自調,諸癥得悉。藥理研究表明,黃芪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延長細胞壽命,提高抗病能力[5]。炙甘草提取液靜脈給藥對烏頭堿誘發的異位節律和室上性節律失常有抑制作用。半夏對氯化鋇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6]。枳殼能加快胃體收縮節律,改善胃及食管運動障礙;左金丸(黃連、吳茱萸)能抑制內、外源性胃泌素誘導的胃酸分泌[7],減少反流物對胃食管黏膜的刺激和損傷,其效果不亞于西藥雷尼替丁。黨參能顯著提高嚴重燙傷豚鼠血胃泌素和胃動素含量,降低血腫瘤壞死因子的濃度,很好地調理胃和腸道動力[8]。作者曾用黃芪、三七、葛根(調心方)治療心肌炎頑固性早搏獲得了較好的療效[9]。本研究中藥組治療效果及復發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中藥組在整個服藥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治療前后檢查患者肝腎功能,結果全部正常。
綜上所述,黃芪建中湯治療GAS早搏療效較佳,效果穩捷,復發率低,對改善臨床癥狀和心電圖有良好作用,且無毒副作用,值得進一步探討。
[1]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5.
[2]黃如訓,張季平.臨床醫學綜合征詞典.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474.
[3]鄺賀齡.內科疾病鑒別診斷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4.
[4]陳家天.心律失常與臨床心臟電生理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176-179.
[5]醫科院病毒學研究所感冒氣管炎組.益氣藥黃芪的研究.中醫雜志,1980,21(3):671.
[6]方文賢,宋崇順,周立孝.醫用中藥藥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57.
[7]張紅梅,劉曉偉,曲宏達,等.左金丸對應激性潰瘍大鼠下丘腦室旁核c-fos及HPA軸的調節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4,11(5):276-279.
[8]王少根,徐慧芹,陳俠英.黨參對嚴重燙傷豚鼠腸道的保護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5,12(3):144-145.
[9]曾慶祥,胡德珍.中藥調心方合心律平治療病毒性心肌炎頑固性早搏臨床觀察.中國中醫急癥,2004,13(10):637-6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97
2015-11-11]
518172 深圳市龍崗人民醫院(曾嶸 曾慶祥);廣州中醫藥大學(曾崎岡)
曾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