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鴻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朝陽目前人才總量偏小,人才創造創新能力不足。全面落實“四個著力”要求,推動朝陽創新發展,要緊密結合朝陽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實際,突出育、引、用三個關鍵環節,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形成人人成才、人人盡才的局面。
育才,就是要堅持“掘池養魚”。掘池養魚相對于遍地撒網是一種守勢,但符合朝陽實際。朝陽高校和科研院所少,大型國企和高科技企業少,對高層次人才的吸附、承載能力弱。推動朝陽創新發展,最終還得靠朝陽本地人才。搞好人才培育和儲備,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各級黨委、政府長期的戰略性工程,視人才為第一資源,強化宏觀指導和籌劃,與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建設共同規劃部署、推進落實。要建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其他部門積極參與,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機制,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凝聚力量、集中優勢、整合政策,緊密結合地區、行業特點,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人才工程,營造人才活力競相迸發、人才技能充分展現的社會環境。要加大開發挖掘力度,發揮人才主管部門、培訓機構、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以發揮人才效能為目標,以技能競賽、技術比武、行業練兵及定點、定向培訓為渠道,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引領作用和輻射功能的高層次人才隊伍。要完善人才工作保障機制,在落實好國家、省、市有關政策法規的同時,運用市場手段制定適合本單位、本企業、本行業的激勵保障措施,把各級各類人才用好、用活、用足。
引才,就是要做到“筑巢引鳳”。朝陽與國內、省內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最明顯的在于缺乏平臺。只有充分挖掘自身獨到優勢,把該做的、能做的做好做到位,把“筑巢”的功課做足,才能引來“金鳳凰”。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朝陽有交通、礦產、能源、農產品生產及深加工和旅游、土地、勞動力等優勢,特別是隨著朝陽“五個一”工程戰略的確立,朝陽發展思路、發展重點更加明確。要努力圍繞推進“五個一”工程,把現有的資源和產業優勢轉化為對人才的吸引力,使高層次人才想來。發揮文化底蘊豐厚和人文環境厚重優勢。朝陽歷史上積累的“紅山文化、三燕文化、化石文化、佛教文化”,可謂人間瑰寶;受“四大文化”千百年熏陶濡染,造就了朝陽人厚重、誠信、熱情、友善的品質。這些都是朝陽獨有的資本。要努力將這些歷史和人文優勢打造成品牌,讓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使高層次人才愿意來。完善保障體系和政策措施。政策、服務、生活、安全等軟環境是重要的競爭力。對朝陽來說,硬件上的差距一時難以得到明顯改善,但在軟環境上沒有理由再與別人有差距,而且應該做得更細致、更周到,努力使人舒心、安心、放心,使高層次人才來了不再走。
用才,就是要實現“百舸爭流”。目前,朝陽在發揮人才作用上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人才結構性短缺,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短缺,導致人才不夠用;長期一業獨大、傳統產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下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導致人才不適用;有些人才專業不對口,不能真正發揮出潛能,導致人才不被用。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人才重在使用,在使用中發現,在使用中成長,在使用中發揮作用,在使用中增長本領”的要求,把人才放在具體項目、產業和事業中使用。要在落實“四個著力”要求,實施“四個驅動”戰略,培育“六個新增長點”,推進朝陽市“五個一”工程中發現、使用、培育人才,形成激勵和保障機制,健全約束和懲處制度,為各類專家、工程師、技術員、管理者及普通工作人員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要在“雙創”中發現、使用、培育人才,全面貫徹朝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意見,實施以各類專家為主體的“雙創”引領行動,發揮大企業特長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人才培養、技術支持、管理培訓等服務,將民生工程、社會工作等納入“雙創”體系。在推進重點產業、重點行業升級改造中發現、使用、培育人才,充分發揮現有高層次人才的作用,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大師工作室引進一批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促進產學研合作及院企校企對接培育高層次人才,實施送科技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到企業、到田間培育大批實用人才,將各級各類人才用活用好,為實現新一輪全面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