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合 饒平凡 王星麗等
摘要:為了對三相臥螺法生產谷朊粉的下腳料B淀粉漿進行綜合開發利用,通過測定反應前后反應液的DE值,研究溫度、時間、加酶量對B淀粉漿液化的影響,找出最適反應條件。結果表明:在液化過程中,DE值先逐漸升高、之后保持相對穩定,最佳液化條件為溫度95.45 ℃、加酶量33.55 U/g(干基)、反應時間40 min,DE值達到26.27%。
關鍵詞:小麥B淀粉;液化;DE值
中圖分類號: TS20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5)11-0366-03
收稿日期:2014-11-05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編號:201310467051);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重點研究項目(編號:14A550013);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 (編號:13IRTSTHN006);河南省新鄉市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編號:ZG14029)。
作者簡介:張軍合(1972—),男,河南淇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淀粉科學與工藝研究。Tel:(0373) 3040038;E-mail:zjh335@126.com。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小麥淀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小麥淀粉提取工藝的特點,決定了其剩余物中存在破碎的細胞壁、流失的面筋碎片、未被吸附的小淀粉粒、戊聚糖以及溶解在其中的色素成分,即所謂的B淀粉[1-3]。小麥B淀粉是小麥原料制備淀粉工業的下腳料,別稱尾淀粉(tailings)、淤渣淀粉等,其含量達到小麥中淀粉總含量的1/3以上,最大比例可占小麥面粉量的1/5[4-5]。
小麥B淀粉的主要成分是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淀粉,二者不易分離,給蛋白質的純化和淀粉的回收利用帶來了難度;同時戊聚糖作為能量物質,不易被單胃動物體內分泌的消化酶分解利用而造成營養障礙[6-7],限制了其綜合利用。目前,關于B淀粉高效利用的途徑很少,大量的直接排放又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如何變廢為寶,對B淀粉進行高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8-9],以B淀粉漿為原料直接發酵利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10]。
本試驗研究B淀粉液化條件,對溫度、加酶量和時間3個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液化過程中各DE值的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通過響應面分析探索優化工藝條件[11-12],為B淀粉的后續發酵利用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中鶴集團三相臥螺法生產谷朊粉的B淀粉漿。
1.2主要試驗試劑
氫氧化鈉、3,5-二硝基水楊酸(天津市德恩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酒石酸鈉鉀(天津市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亞硫酸鈉、葡萄糖、氯化鉀(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廠);鹽酸(河南省鄭州派尼化學試劑廠);α-耐高溫淀粉酶(酶活2萬U/mL,河南省鄭州市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主要試驗儀器
LT 502型電子天平(江蘇省常熟市天量責任有限公司);722N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精科(上海)儀器有限公司];HH-4型恒溫水浴鍋(江蘇省金壇市中大儀器廠);電冰箱(中國海爾集團);濾紙(浙江省杭州特種紙業有限公司);pH計(上海盛磁儀器有限公司);電磁爐(中國美的集團);干燥箱(浙江省余姚儀器有限公司)。
1.4樣品處理
水分含量由105 ℃恒質量法[13]測定。將小麥B淀粉從冰箱中拿出,解凍后攪拌均勻,取一定量于培養皿上并記錄數據,放入干燥箱中,40 ℃干燥30 min,105 ℃干燥,直至質量相差小于0.002 g,得出B淀粉含量。原漿中干物質含量見表1。
2結果與分析
影響小麥 B 淀粉液化程度(以葡萄糖值表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小麥 B 淀粉的組成、小麥 B 淀粉漿料的濃度、加酶量、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和小麥 B 淀粉漿料的反應 pH 值等[15]。本研究考察了小麥 B 淀粉加酶量、反應時間和反應溫度3個因素對小麥 B 淀粉液化程度的影響,反應的 pH 值采用廠家提供的最佳 pH 值。
2.1單因素試驗
2.1.1溫度對液化結果的影響調小麥 B 淀粉漿pH值為6.3~6.4,稀釋漿料濃度為27%[16],加α-耐高溫淀粉酶的量為33U/g(干基),α-耐高溫淀粉酶使淀粉漿黏度迅速下降,淀粉失去原來黏稠狀,產生液化現象[16],反應時間為30 min,反應溫度分別為91、93、95、97、99℃。
由圖1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DE值增大,即酶的活性增加;當溫度達到95℃時,DE值達到最大,隨后由于高溫的影響,酶活性下降直至消失,因此DE值下降。α-耐高溫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95℃,為了充分驗證所有可能,將響應面試驗中的溫度變化范圍定為90~100℃。
2.1.2加酶量對液化結果的影響B淀粉漿pH值為6.3~6.4,反應溫度為95℃,加蒸餾水稀釋漿料濃度為27%[17],反應時間為30 min,加α-耐高溫淀粉酶的量分別為27、30、33、36、39、42 U/g(干基)。由圖2可知,加酶量在27~36 U/g(干基)時,由于酶和底物的接觸概率不斷加大,DE值逐漸遞增;隨著酶量的增加,底物被完全飽和,即使加酶量持續升高,DE值不會增加。將響應面試驗中加α-耐高溫淀粉酶的量的范圍定為30~36 U/g(干基)。
2.1.3時間對液化結果的影響調小麥 B 淀粉漿 pH 值為 6.3~6.4,結合“2.1.1”節和“2.1.2”節的結果設置反應溫度為 95 ℃、加酶量為 33 U/g,加蒸餾水稀釋漿料濃度為 27%[16],反應時間分別為 10、20、30、40、50、60 min[15]。由圖3可知,10~40 min遞增幅度較大,之后遞增幅度減小,考慮到生產周期和生產成本,將響應面中的時間定為20~40 min。
2.2響應面試驗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選擇反應溫度、加酶量、反應時間 3 個影響因素,通過設計專家軟件8.0(Design-Expert Software 8.0)設計3因素3水平的試驗。響應面試驗因素水平表和試驗安排表見表2和表3。
式中:A為溫度;B為加酶量;C為反應時間。從表4可知,在本試驗設定的區域范圍內,加酶量、反應時間、加酶量與反應時間交互作用的 P值分別為 0.001 2、0.000 4、0. 011 2,因此,三者對液化結果影響顯著,溫度的P值為0.714 5,即溫度對提取率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
響應面2種因素得出3個立體圖形,如圖4、圖5和圖6所示,能清晰地看出溫度、反應時間、加酶量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荊彥平,劉大同,郝亞芳,等. 胚乳淀粉體分離的簡易方法[J]. 江蘇農業科學,2014,42(4):73-74.
[2]Whistler R L . Methods in carbohydrate chemistry[M]. Academic Press,1965.
[3]Chiotelli E,Meste M L. Effect of smalland large wheat starch granules on thermomechanical behavior of starch[J]. Cereal Chemistry,2002,79(2):286-293.
[4]吳加根. 谷物與大豆食品工藝學[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5.
[5]Peng M,Gao M,Abdel-Aal A,et al. Sepap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and B-type starch granules in wheat endosperm[J]. Cereal Chemistry,1999,76(3):375-379.
[6]王良東. 小麥B淀粉開發利用的研究進展[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04(1):19-20.
[7]Ariette M, Peter A M .Origins of the poor fili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starch hydrolysates[J]. Cereal Chemistry,1998,75(3):289-293.
[8]楊勁峰,趙繼紅. 小麥淀粉生產廢水資源化及處理技術研究[J]. 糧食與油脂,2009(2):6-8.
[9]金樹人,黃繼紅. 中國小麥淀粉生產的發展與前景[J]. 廣西輕工業,2005(4):5-8,4.
[10]王新春. 小麥淀粉廢水生物處理生產酵母蛋白的研究[J]. 發酵科技通訊,2008,37(3):20-21.
[11]亢潘潘,胡秋林. 響應曲面法優化小麥淀粉制備麥芽糖漿糖化工藝的研究[J]. 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12,31(2):5-9,14.
[12]亢潘潘,胡秋林. 酸-酶聯用液化法制備小麥淀粉麥芽糖漿的工藝研究[J]. 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12,31(1):8-12,17.
[13]柯惠玲,李慶龍. 谷物品質分析[M]. 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4]劉俊紅,謝朝暉,馬雪芹,等. 生物乙醇原料——艾蒿纖維素降解優化工藝研究[J]. 中國釀造,2011(10):58-61.
[15]房健,陳洪興,李朝霞,等. 酶法水解小麥B淀粉及其制備焦糖色素的研究[J]. 中國調味品,2006,1(11):46-49.
[16]余斌. 小麥B淀粉糖制備技術的研究及其麥芽糊精在蛋糕中的應用[D]. 無錫:江南大學,2008.
[17]顧正彪,王良東. 小麥A淀粉和B淀粉的比較[J]. 中國糧油學報,2004,19(6):27-30,42.
丁美宙,姚二民,李曉,等. 煙梗形變工藝參數對梗絲加工質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1:36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