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赫 段嶸
浙江理工大學
插畫藝術在視覺時代的新解與研究
聶赫 段嶸
浙江理工大學
插畫的發源與發展,在每個時代的視覺交替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人類祖先陶土瓦罐上創造出符號的那刻起,利用圖形對事物進行直觀表達的方式就被發展起來,并且延用至今?;ヂ摼W技術大力發展的今天,數字化、信息化的到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插畫藝術從書籍、報刊、繪本等紙質形式逐漸擴展到數字形式,開始影響著圖像的流通渠道與存儲方式,插畫藝術的審美應用、表現形式及繪畫手法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視覺時代 插畫設計 構成語言 數字化
當今社會的插畫發展在各大新趨勢出現之下,傳統的插畫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插圖,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電子技術的成熟,讓插畫藝術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插畫(illustration )的概念,它的原始載體——書籍,在對書籍補充的作用基礎之上, “圖說文字”的概念的產生,以視覺形式向人們傳達信息, 插圖一詞出現在中世紀的圣經手抄本中,根據“illumination”演化而來,在經書上的意思為圖案造型和裝飾性文字,這是早前傳統觀念中對傳統插圖的一種解釋,隨著時代變化更新,技術的發展讓插圖有了活力和視覺沖擊力,視覺時代發展下,插畫語言也不僅僅再依據書籍載體,涵蓋的形式和表達的意義將更為廣闊。
當下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電子時代,多種數字技術的發展讓圖形的識別性越來越高,畫面質量的提高讓大眾樂于“看圖”大過“看字”,“讀圖時代”的到來讓圖像成為大眾閱讀必不可少的表達方式,改變了以往群眾傳統的閱讀方式,在新技術的發展下,傳統插畫擁有了新的技術語言和觀念形式,從此基礎上發展的“數字化”插畫已經跟傳統插畫拉開了距離,兩者相互聯系又各自發展。
(一)“數字”化插畫與傳統插畫的時代技術比較。視覺時代的“讀圖”熱讓“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獲得了新的載體,但回歸源頭,傳統的插畫技術也是數字插畫發展的基礎。
1.傳統載體:最早插畫應用在二維平面,以書籍、報刊等出版物為載體,為其做解釋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商業活動需要,發展了對包裝、形象設計的應用,但都存在二維平面的材質。
2.傳統材料:藝術家創作的工具要涉及對材質的挑剔,顏料需進行嘗試性調和,前期創作需積攢大量素材,因為材料的原始性和固定性,一次性定稿上色,理想作品的效果只能靠藝術家自我扎實的繪畫功底和技巧來實現,畫面一旦上色,作品便不易修改,甚至會因為重復修改一個瑕疵或者因顏料意外潑灑而導致整幅作品毀壞。
3.傳統環境:傳統插畫的創作還需考慮到現實環境的因素,例如光影效果影響畫面的明暗,因日落這樣的自然現象導致畫家無法抓住移動的光影對物體的短時變化,作品色調會出現前后不一的情況導致畫面完整性的破壞,所以傳統插畫作品的完整性及效果性完全要靠藝術家的功底和計劃。
(1)時效性:數字插畫技術擁有可修改性和重復保存性,失誤可以通過橡皮擦或者換圖層來更改,不用擔心畫面因為一個瑕疵重新來過,涂色不再耗時,不均勻、顏料污染等問題也迎刃而解,“數字化”技術的一鍵調和一鍵上色,既節約了畫者時間又節省了材料成本。
(2)虛擬化:一根電子筆外加電子板,將傳統插畫中應有的自然光影效果、角度透視、立體等效果模擬應用到數字繪畫中,由自然現象引發的障礙得到解決,電子繪畫工具較之前傳統的繪畫材料也更突顯其便捷性。
(二)“數字化”插畫與傳統插畫的風格定義。在社會經濟發展并不高的時代下,大眾的審美意識較為禁錮,傳統插畫在年代文化尺度的制約下,風格較為保守,大眾主要在意插畫中的傳統藝術美感,社會文化的背景下,作品常是為了突出社會現象或形態而做,例如政治化的插畫宣傳,用紅白黑三種色調來突出政治主題,領域表現單一化,對人物的造型和服裝的刻畫較為傳統,始終擺脫不了年代感固有領域風格,視覺化的今天,“數字化”技術讓插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畫面用色大膽絢麗,奇裝異服的人物造型,尺度夸張奇特,即使對政治話題的描繪也能通過夸張的手法來表達言論,重要的是把人們不敢想及未能實現的場景帶入插畫作品中,虛擬環境的模擬讓人有真實感和代入感,趣味性跨度的增加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時代審美意識。
(三)“數字化”插畫與傳統插畫的功能定義。傳統插畫的功能最早是為了傳統書籍服務的,為其作解釋說明,而后對文學的語義進行藝術化的包裝,通過對文學作品視覺化的補充來提高大眾對其文學意境的領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商業需求的擴大,傳統插畫便通過雜志報刊的載體進行商業性的廣告表現,為企業包裝進行品牌化的宣傳,為商品的使用作說明,為了滿足消費,利用插畫形式向消費群眾傳達相關的商業信息來促進消費。
而視覺時代下的“數字化”插畫,不再只是簡單的說明,更多的是處理和加具有商業性質和藝術信息的內容,并對其表達的含義做深度解釋,引起大眾對商品購買的興趣,在經濟發展下吸收時代的文化消費特征,展現了社會時尚的潮流文化并滿足了經濟發展下的時代需求,提高了大眾對傳統形態的審美意識。
對于正在經歷“讀圖”的時代來說,插畫的數字技術無疑是在視覺社會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也是現在插畫的一個分界點,但站在社會實用的功能角度看,群眾審美的意識雖在提高,但始終還是被動搖擺,怎樣利用插畫引導并帶領大眾的審美意識往更高層次發展,除了技術的創新化完善,對畫面呈現的效果增加更為便捷的繪畫濾鏡或者結合人類對虛擬插件的想象以外,還需對積淀遺留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藝術進行傳承和結合,因為千百年遺留下來的資料文化不會像現在隨時新鮮熱也隨時湮沒的信息一樣被時代挑選和否定,這其中蘊含的價值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減少不帶任何文化意義和觀點的插畫作品,在帶動提高大眾的審美意識的前提下,也能夠帶動保有傳統的新藝術形式的出現。
聶赫,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數字媒體專業,研究生導師:段嶸;段嶸,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