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綜述·
唐以前醫事制度研究綜述
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研究所(上海,201203)陳穩根 張如青△
唐以前是中國醫事制度初步形成時期,而這階段的醫事制度大多散落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20世紀30年代以來,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醫事制度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今后可結合醫事制度的內涵,對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中醫事制度進行梳理,形成系統的醫事制度研究。
唐以前 文獻 醫事制度 研究綜述
“醫事”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第一》“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中,這里的醫事主要是指醫生掌握醫藥資源從事醫療活動?!吨芏Y》將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四類,這四類醫生在醫師的統領下,分別掌管飲食營養、內科、外科疾病的治療和獸類疾病的治療。而從現今醫事法學的角度看,“醫事”即泛指為人類健康而進行的一切個人和社會活動的總和[1]?!爸贫取痹凇掇o?!分杏腥齻€定義:其一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為準則”;其二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其三“舊指政治上的規模法度”[2]。醫事制度從現有研究來看沒有一個確切的學術概念,陳邦賢的《二十六史醫學資料匯編》把醫事制度分為醫事組織、醫學職官、醫學分科、醫學教育、醫事政令幾項[3]。而彭衛華、嚴世蕓從《宋刑統》中考察,認為醫事制度主要包括宮廷醫療、民間醫療、法醫、禁巫、醫德、社會保障制度、囚犯和奴仆的衛生保健制度[4]。關于唐以前的醫事制度,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眾多學者從多個角度對醫事制度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從目前學術界對唐以前醫事制度的研究著眼點和對象來看,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是主要基于傳世文獻的研究;二是基于出土文獻相關資料的研究。本文就唐以前醫事制度這兩個方向研究情況進行綜述,同時對今后研究予以展望。
基于傳世文獻的醫事制度研究還可細分為兩個領域,一是醫學通史中對各個歷史時期所涉及的醫事制度的研究,如陳邦賢的《中國醫學史》[5]、李經緯《中國醫學通史》[6],以歷史朝代為時間主線,把醫官制度和醫事律令作為醫事制度的主要內容。另一個領域主要是根據傳世文獻中的史料,對醫事制度進行專題研究。如何敏、曹瑛[7]從《周禮》考察了周代醫事制度,認為《周禮》所記載的一整套醫事制度主要是建立醫政機構,進行醫學分科,制定考核制度,確定診治常規,病歷記錄和死亡報告制度,而這套醫事制度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醫事制度。蔣蓓妮[8]主要通過對史書記載和結合部分出土簡牘史料,對秦漢醫事法律制度涉及醫官、防疫和生育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指出秦漢時期已經有了一套比較系統的醫事法律制度,而當時的政治軍事、文化思想、醫學科技、社會狀況是促成醫事法律制度發展的重要因素。馬曉亮、陳萍[9]就魏晉南北朝的醫事制度對醫學教育和醫藥機構的設置與醫官選拔任用所起的作用進行了討論,認為盡管魏晉南北朝各個政權的醫事制度表現不一,但對這個時期醫療水平和醫學教育的提高均起了積極的作用。徐敢利[10]對唐代醫藥組織、醫學制度、醫事考核及醫事法規等方面進行研究,認為唐代醫事制度是遠承漢代,近承北齊、隋代制度,比以前任何朝代都有了發展和完善,并為醫學人才的選拔和任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周一謀[11]認為唐代的醫事制度主要分為兩大組成部分,一是直接為皇帝及宮廷服務的殿中省,另一個則為國家醫務行政機關和醫學教育機構的太醫署,并且考察了這兩個機構人員的官階和業務內容。王珊珊[12]指出中醫學在形成初期受到我國古代自然哲學整體觀的影響,而醫事制度也受到整體思想的影響。
另外有些學者,未以醫事制度作為直接研究對象,而選擇醫事制度范圍內的某個方面或與醫事制度相近的內容進行考察。如梁峻[13]的《中國古代醫政史略》,對醫藥度量衡的統一、政府頒布醫方普及醫學知識、對工匠等醫藥管理的律令、宮廷醫藥機構、藥學教育等問題都分別作了論述。李春生[14]對宮廷醫政制度和宮廷醫療機構進行探討,認為隋以前是宮廷醫學形成時期,為宮廷醫療服務的醫政管理也在這個時期初步建立,使得宮廷藥物和醫方的管理有序,避免了重大醫療事故發生,提高了醫療效果。張宇[15]的博士論文對中國的醫政史進行了梳理,按照通史的方法,對歷代的醫藥機構、醫學教育機構、醫事律令、醫學交流進行了總結,裴瑩、郭義[16]從醫學分科、醫官制度、醫事管理及法規等方面總結了中國古代醫事法規。徐正東等[17]從醫事管理與醫療機構設置上對唐代的醫政管理法制制度進行了研究,認為唐的醫事管理與醫療機構設置具有人性化與科學化相結合的特征。于賡哲[18]根據史書等傳世文獻記載,以基層民間社會的狀況為出發點研究了唐代官方醫療機構,認為官方醫療機構并非為平民服務,其作用不宜評價太高。張效霞[19]從醫官考析的角度研究了中國古代醫藥行政管理制度。
一個世紀來,從地下不斷發掘出了大批的古代文獻材料,如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敦煌吐魯番寫卷等,這些從地下出土的文獻材料稱為出土文獻[20]。出土文獻中包含了大量史料,真實保留了當時社會的面貌,出土文獻的年代下限已經到了宋元,這些出土文獻中涉醫內容也相當可觀,但基于出土文獻的醫事制度研究成果較少。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也可分為兩個領域。一個領域是依據出土文獻直接對醫事制度的研究。如鄒大海[21]通過對出土文獻中的《算術書》的考證,說明了《周禮》中醫事制度的真實性,并結合居延漢簡中邊塞官兵治愈率、死亡報告制度和獸醫統計病死獸數量的記載,論證了秦漢延續了周代對醫生考核的醫事制度。另一個領域是基于出土文獻對醫事制度所涉及的內容進行研究。如張效霞[22]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分診式》探討了秦地方醫官及基層組織機構中配備的專職醫生的醫療制度設計。閆曉君[23]對出土文獻中秦漢時期的司法檢驗人員、法醫檢驗文書、法醫檢驗的程序進行了研究,對秦漢司法中的法醫學作了總結。周祖亮[24]則通過對出土漢簡中的法醫檢驗文書,指出法醫學在秦漢的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軍事醫學制度是秦漢時期重要的社會制度,朱克文[25]通過對西北邊疆漢簡的研究,認為秦漢是軍事醫學制度的初步形成階段。邱云飛[26]通過研究敦煌、居延等地出土的漢簡,探討了中國古代的軍醫制度,認為秦漢時期軍醫制度已經常態化和制度化。樊普[27]以居延出土的醫療設施、吏員病書及病卒名籍表等為研究內容,探討了漢代西北邊疆的醫療制度,認為這一醫療制度在保障戍卒生命健康、維護戰斗力、安定軍心是有效的。鄭懷林[28]據相關出土簡牘對秦統一前后的醫事制度作了探討,認為統一中國前的秦國,其醫事制度主要是從縱的方面繼承前代及本國傳統醫事制度中成功的東西。而統一中國后的秦朝,則更注意在原來醫事制度的基礎上,吸取東、西、南、北、中各方醫事制度的優點,來充實、改革、健全其醫事制度。鄭炳林[29]通過敦煌出土僧俗文書中的醫史資料研究了唐五代敦煌地區的醫事狀況。姚崇新[30]通過梳理吐魯番出土文獻,對唐代西州醫事制度中的醫政實施、醫學教育以及醫療實踐進行了探究。
綜上所述,學界認為唐以前是醫事制度初步形成時期,對于唐以前醫事制度的系統研究不多,而且方向主要集中在傳世文獻上,結合出土文獻的研究或直接對出土文獻資料中的醫事制度進行研究較少。另外由于醫事制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對于醫事制度的研究內容不一,未形成對醫事制度的系統研究。因此,根據現有材料明確醫事制度概念及內涵,對出土文獻中所涉及的醫事制度進行梳理,可為傳世文獻中的醫事制度進行補充,使得醫事制度研究更加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并為研究唐以后的醫事制度打下基礎。另外,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印證或修正傳世文獻中關于唐以前醫事制度相關的內容,對唐以前醫學史的重構有所裨益。
[1] 李大平.醫事法學[M].廣東: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3] 陳邦賢.二十六史醫學史料匯編[M].北京: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1982.
[4] 彭衛華,嚴世蕓.淺議《宋刑統》中的醫事制度[J].中醫藥文化,2009,(2):54-56.
[5]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1998年影印.
[6] 李經緯.中國醫學通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7] 何敏,曹瑛.從《周禮》看中國古代的醫事制度[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8(5):26-27.
[8] 蔣蓓妮.秦漢醫事法律制度述論[D].華東政法大學,2009.
[9] 馬曉亮,陳萍.魏晉南北朝時期醫學教育與醫事制度考述[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39-42.
[10] 徐敢利.唐代的醫事制度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92-92.
[11] 周一謀.唐代的醫事制度與醫學教育[J].中醫藥文化,1991,(1):19-20.
[12] 王珊珊,張波.淺析中醫學整體思想在古代醫事制度中的體現[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10):1061-1062.
[13] 梁峻.中國古代醫政史略[M].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156-162.
[14] 李春生.中國宮廷醫學史略[J].中華醫史雜志,2010,40(5):259-266.
[15] 張宇.中國醫政史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4.
[16] 裴瑩,郭義.中國古代中醫法規考[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2):352-353.
[17] 徐正東,鄧盛木,劉博.唐代醫事管理與醫療機構設置制度初探[J].醫學與哲學,2008,29(3):65-66.
[18] 于賡哲.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9] 張效霞.周代醫官考析(一)[J].中華醫史雜志,2008,16(7):710-711.
[20]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4.
[21] 鄒大海.從出土文獻看上古醫事制度與正負數概念[J].中國歷史文物,2010,(5):69-76.
[22] 張效霞.秦代醫官考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8,16(11):862-863.
[23] 閆曉君.出土文獻與古代司法檢驗史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4] 周祖亮.漢簡法醫檢驗文獻及其價值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7):130-133.
[25] 朱克文.中國軍事醫學史[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
[26] 邱云飛.中國古代軍醫制度探析[J].軍事歷史研究,2014,(2):51-58.
[27] 樊普.從居延漢簡看漢代西北屯戍的醫療制度[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1,(4):56-58.
[28] 鄭懷林.秦統一前后的醫事制度[J].中華醫史雜志,2009,39(1):4-7.
[29] 鄭炳林,高偉.從敦煌文書看唐五代敦煌地區的醫事狀況[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70-75.
[30] 姚崇新.唐代西州的醫學教育與醫療實踐[C].百年敦煌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2010.
Review on Chinese M edicine Public Health System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CHENWen-geng,ZHANG Ru-qing(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Chinesemedicine public health system was initially developed before the Tang dynasty,while most records were scattered in handed-down documents and unearthed ones.Although lots of scholars has studied on the system by various fields since 1930s,the work is still insufficient.The paper is to suggest that scholars could combine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ublic health system to form scientific study with reorganization on handed-down or unearthed documents.
periods before the Tang dynasty;literature;medicine public health system;review
R-092
A
1006-4737(2016)05-0070-03
△
(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