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萍 王翼華 崔建蕾 王前
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丁燕萍 王翼華 崔建蕾 王前
目的分析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療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高齡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臟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前列地爾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高于對照組的7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273,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等指標水平分別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均優于對照組的(8.0±0.5)mmol/L、(53.2±24.5)μg/min、(144.3±18.2)μmol/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結論在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BUN、UAER、SCr等指標,且安全性高。
前列地爾;高齡;糖尿病;慢性腎臟病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病,長期的糖尿病造成患者的眼、腎、心臟、血管等各組織出現功能障礙,特別是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了嚴重損傷。而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合并癥之一,糖尿病并慢性腎病主要見于高齡糖尿病患者,高齡患者伴有基礎性疾病較多,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有資料顯示前列地爾對于糖尿病并慢性腎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本次作者以本院的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患者為例,分析前列地爾治療高齡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療效和安全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0~2014年收治的200例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男44例,女56例;年齡80~95歲,平均年齡(88.0±3.0)歲;糖尿病病程15~28年,平均病程(19.5±3.4)年。對照組中男43例,女57例;年齡80~96歲,平均年齡(88.0±3.5)歲;糖尿病病程16~29年,平均病程(20.0±3.4)年。患者年齡均≥80歲;患者及患者家屬對于本研究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心力衰竭、感染、心肌梗死、血糖血壓不穩定患者;本研究已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壓,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治療,同時予以低蛋白低鹽飲食控制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添加前列地爾治療,具體方法為:前列地爾注射液(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1203)10 μg加入10ml生理鹽水緩慢靜注,1次/d,7 d為1個療程,連續用藥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的BUN、UAER、SCr等指標,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2]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恢復正常或減少≥30%;有效:尿蛋白排泄率下降10%~29%;無效:患者的尿蛋白排泄指標無改善或下降<1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65例,有效2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0%;對照組顯效45例,有效27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為72.0%。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273,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UN、UAER、SCr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的BUN、UAER、SCr的指標分別為(10.0±0.5)mmol/L、(67.5±23.3)μg/min、(161.2±18.4)μmol/L,對照組分別為(9.8±0.6)mmol/L、(68.0±25.0)μg/min、(160.7± 20.3)μmol/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30、2.023、1.203,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BUN、UAER、SCr指標分別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對照組分別為(8.0±0.5)mmol/L、(53.2±24.5)μg/min、(144.3± 18.2)μmol/L。兩組BUN、UAER、SCr的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僅有觀察組患者治療當天出現輕微惡心,予以相關對癥處理后好轉。
在對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中,微量白蛋白是一個重要的監測指標[3],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腎小球的過濾和灌注增加,使腎血流量和腎小球過濾增加,從而導致尿蛋白的水平增加,患者可有臟血流動力學的異常,增加了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因此在對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中,降低其尿蛋白學水平可減少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并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
常規對于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控制血壓、血糖,降低尿蛋白的水平,保護腎功能同時防止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然而由于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病患者的年齡比較大,基礎性疾病多且病情較長,常規的治療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為提高治療效果作者在常規的治療中添加前列地爾進行治療,前列地爾的主要成分為前列腺素E1,是臨床常用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藥物。前列地爾注射液以微脂球為藥物載體,保護其藥物的活動,通過注射后可均勻分布在患者的血液內,發揮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該藥物還可抑制細胞因子的活性,減少腎臟的炎性反應,從而減少尿蛋白的水平,保護患者的腎臟[4]。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0%,高于對照組的72.0%(χ2=15.273,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BUN、UAER、SCr等指標水平分別為(6.2±0.4)mmol/L、(40.2±20.2)μg/min、(124.3±15.4)μmol/L,均優于對照組的(8.0±0.5)mmol/L、(53.2± 24.5)μg/min、(144.3±18.2)μmol/L(P<0.05)。
綜上所述,在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應用前列地爾治療的效果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BUN、UAER、SCr等指標,且安全性高。
[1]房彩芬.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中國民康醫學,2015,27(22):51-52.
[2]丁巍.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200-201.
[3]李迪.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探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154-155.
[4]廖淑金,楊川,江慧琦,等.前列地爾治療高齡糖尿病并慢性腎臟病患者療效和安全性.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5,36(1):121-12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073
2016-09-20]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