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運光 龍彥合 龍瀅任 蘭明坤
(1.黔東南天晶康復民族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2.黔東南便民民族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
侗族藥食兩用藥物的理論研究
龍運光1龍彥合2龍瀅任1蘭明坤1
(1.黔東南天晶康復民族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2.黔東南便民民族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
藥食兩用藥物;理論研究;侗族醫藥
侗族歷史悠久,侗族醫藥源遠流長,其先民們在遠古時期是以狩獵為生,居住以洞穴和樹巢為營,經歷了“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及生熟相伴的艱苦生活歷程,在這種漫長艱難的生活過程中,侗族的先民和祖先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發現了許多植物、動物和礦物的一些品種可以作為充饑的食物。同時也發現人們得病后吃了某些植物、動物或礦物品后,病癥得到緩解,甚或痊愈,身體虛弱者吃了某種動物肉后得到康復。于是在反復的生活實踐摸索、驗證中,侗族民間中的有識之士提出了某種植物、動物、礦物既可做食用之物,又可作為養生治病抗衰老藥物的看法。再經侗族民間的醫藥人員(藥匠)用于臨床醫療實踐,通過實踐觀察加以總結,便提出了供人們藥食兩用的各種天然產物品種。在這些天然產物中有植物、動物和礦物等3類物種。為進一步了解侗族藥食兩用的藥物基理和食用價值,特從以下幾方面做些探索研究。
我們從侗族的日常生活中,結合在各地侗族村寨調查中了解到侗族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作為主食或副食,作為蔬菜食用,當水果食用,以及作為飲食調味食用物種中,有許多品種可作為藥食兩用,這些物種包括了植物類、動物類和礦物類品種,共計有142種。現將其分類及品種分析如下。
1.1 植物類:侗族藥食兩用植物類品種有107種,其中有主、副食之用,蔬菜食用和水果食用的品種。
1.1.1 作主食副食的藥食兩用物種: 糯稻、稻米、玉米、小麥、高粱、粟米、苡仁米、紅薯、木薯、葛根、扁豆、馬鈴薯、黃豆、蠶豆、赤小豆、豇豆、綠豆、飯豆等18種。這些物種不僅是侗族人民充饑之食物,而且作為健脾、益氣血、延年益壽抗衰老的食療侗藥。有加工成藥酒、藥粥、藥膏的藥膳。有直接作為治病的藥物,如苡仁米,可以用于健脾除濕之藥用;赤小豆可以用于清心熱、安神等;糯稻根用于治療陰虛盜汗,療效很好。
1.1.2 用作蔬菜食用和藥用的品種:這類品種有白菜、青菜、蘿卜、芹菜、菠菜、韭菜、油菜、南瓜、絲瓜、苦瓜、黃瓜、葫蘆瓜、冬瓜、茄子、冬莧菜、天星米、薤白、黑木耳、銀耳、薺菜、魚腥草、蓮藕、百合、椿芽、薄荷、馬齒莧、萱草(黃花菜)、藿香、蒲公英、洋姜、竹筍、麻栗(象櫟)、斑鳩站、蕨菜、楤木、金剛藤、刺三加、地星秀、落葵、油茶、油菜等41味。
1.1.3 調料用的植物:侗族常用調料的藥食兩用植物有蔥(四季蔥)、大蒜、芫荽、生姜、小茴香、花椒、木姜子、苦蒿、鼠曲草(清明草)、吳茱萸、山奈、肉桂、辣椒、雞矢藤(甜藤)、草珊瑚、茶葉、透骨香等17種。
1.2 藥食兩用水果類植物:侗族作為水果類藥食兩用品種有柿子、桔子、柚子、柑子、枇杷、梨、桃子、楊梅、棗子、獼猴桃、銀杏、李子、杏子、枳椇子(龍爪拐爪)、山楂、石榴、葡萄、向日葵、 金櫻子(蜂糖罐)、板栗、西瓜、荸薺、香瓜、八月瓜、刺藜、桑葚、牛奶果、烏泡、三月泡、栽秧泡、核桃等31種。
1.3 動物類食藥兩用品種:侗族作為食藥兩用的動物品種有豬、水牛、黃牛、山羊、黃羊、狗、兔、雞、鴨、鵝、鴿、麻雀、老鷹、鯽魚、鱔魚、甲魚(團魚)、魚鰍、烏梢蛇、五步蛇、銀環蛇、水蛇、烏龜、竹鼠、蜂蜜、大馬蜂、螃蟹、田螺、九香蟲、蟬蛹、穿山甲、水獺共31種。
1.4 礦物類食藥兩用品種:侗族作為食藥兩用品種有鹽(巖鹽)、石膏、石灰、秋石等4種。古代人們取巖鹽作為調味之用,同時作為消包腫止痛藥物使用。石膏用于制作豆腐,具有清熱退火之藥用。石灰用于浸泡包谷發酵劑,石灰水可用于治療熱油燙傷藥用。秋石既有利尿作用,又可調味之用。
侗族是個古老民族,早期的先民們是居住在高山巖洞、溪洞山中,以狩獵為主而生存,經歷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在原始時代,侗族先民們為了生息繁衍,除了生食獵獲獵物肉外,為了充饑,還在居住的不同環境中尋找能吃的食物,如各種野生的果子、蔬菜類、嫩葉類和根塊類等各種植物作為飲食物充饑,有的人因為不知何種植物有毒,食后即引起身體某些不良反應,甚或癱瘓、死亡,人們就認識到某些植物有毒不能食用,而當人們使用某些植物不但可以充饑,而且還可以促進小孩生長發育,以及能防治某些疾病,說明這種植物沒有毒,可以長期食用。隨著社會發展、人類進化和思維進步。當火的發現,人類從生食階段逐漸學會將食物煮熟后食用,如把獵獲的動物肉燒烤熟后吃,感覺味道不錯,所以現在南部侗族地區仍有燒烤山雀、燒烤魚肉的習俗。這是侗族先民們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生食時代向熟食時期發展的一大進步,也是侗族先民們發現和發明的早期熟食文化。
侗族先民們自從學會燒烤動物肉食用,又嘗試將植物的塊莖、嫩葉等燒烤熟后再吃,如紅苕、芋頭、洋芋、山韭菜、豆角等,以后又學會把谷物類食物蒸或者煮吃用,這是侗族飲食文化發展較快的時期。到了近現代時期,受到漢文化、楚文化的啟發,以及民族之間互相往來交流的影響,侗族飲食文化發展步入了快速發展和科學發展時代。侗族人們的飲食品種從比較單一種類向多樣化發展,飲食制作方法從簡單的燒烤、煮熟的古老方法發展到現在的燉、炒、炸、烤、燜、燴、蒸、煎、拌合等多種多樣的制作烹調方法。從原始識別到多樣性藥食兩種物種形成開始,逐步進化發展到現在侗族家庭飲食譜講究葷素搭配、粗細糧結合,多食新鮮和原生態的物品,盡量不吃霉變食物,科學飲食。這就是侗族先民和祖先為了本民族飲食文化發展作出的無私奉獻。
侗族是個歷史悠久、耕勞勇敢、善于創造、團結和善的古老民族。侗族的先民和祖先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原始時代開始,在艱苦的長時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許許多多寶貴的侗族文化。如侗族的民居房屋、鼓樓、風雨橋建筑文化,舞蹈體育文化,族群居住的村落文化,農耕稻作文化,款約文化,圖騰崇拜、祭祀文化,巫儺文化,飲食文化,和保障本民族生息繁衍的侗族醫藥文化等,至今在侗族聚居區仍保留著許多侗族先民和祖先們創造的原始文化遺產。
侗族多元文化的基本元素促進了侗族醫藥文化的發展。如侗族居住的房屋,過去多數為干欄樓建設,底樓為牲畜圈宅,堆放農具雜物等,二、三樓為生活居住區。這種房屋建筑具有通風干燥、防潮濕寒邪、防野獸襲擊、防毒蟲毒蛇咬傷的優點,對居家人的生命安全起到了保護作用。侗族的村落文化是由于侗族人喜宗族或族群居住的特點而形成,過去侗族村落建設,多數設有寨門圍墻或刺樹圍欄,寨中有鼓樓。這種建設模式,具有防止山中野獸進寨傷人、傷畜,防止外來敵對勢力襲擊的作用,一旦發生類似事件,通過鼓樓擊鼓,寨內居住人群便一呼而應,集體進行打擊抗斗,保護村落中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此其一也。其次,具有促進整個村寨中居住戶和人群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團結和諧、共同生存發展的作用。
侗族農耕稻作文化,催生了侗族原始的“刀耕火種”。糧食作物品種單一,人們缺糧困境帶來的變革,使侗民們學會了農耕方法,糧食作物從單一品種開發出多品種的種植發展,解決了侗民們食糧問題,促進了人們身體健康。
侗族歌舞體育文化,歷史久遠,名目繁多,內容十分豐富,歌舞文化可以調節人們的生理心理健康,加強友誼、情誼等作用,所以說“歌養心”是侗族保障和促進侗民身體健康的精神糧食。侗族體育文化有摔跤、解涼(游泳)、下棋、打陀螺、踩高蹺、扭扁挑(擔)、跳繩、跳圈(海)、滾環、打球、踢毽子、掰手勁(腕)、爬桿等體育活動,經常參加鍛煉,可提高人體的體力,促進血脈流通,增強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壽之作用。
侗族的飲食文化特點與侗族醫藥發展有著密切關系。飲食品種豐富多樣,制作烹調方法獨具特色。如侗家油茶,各地居住的侗民制作方法有所差別,所用食物也有所不同,但都離不開藥食兩用的一些植物物種,如茶葉、姜、蔥、蒜、辣椒、糯米、玉米、黃豆、稻米、芫荽等植物,這些物種中有的作為主食,有的作為調料使用,侗家油茶盡管制作方法不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功能,就是暖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侗族還有許多食品菜肴的制作方法,如最具特色的一道菜肴——牛癟,是用牛的胃內容物和小腸液,用紗布過濾后,通過煮沸加上茶籽油、花椒、姜、酒、辣椒、大蒜、山奈等藥物材料制作成湯液,然后放入牛肉煮熟食用,因牛吃百草,其癟汁中富含很多可防病治病的藥物成分,所以人們稱牛癟湯為“百草湯”,有清熱化濕、健脾和胃、涼血解毒、散瘀消腫等功效,可防治各種胃腸疾病、咽喉病、扁桃腺炎等病癥。
侗族人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為了生存,人們從嘗百草而認知多種植物、動物和礦物既可作藥物治療疾病之用,又可作為食用充饑調味品使用。在這漫長的嘗試時期,經過嘗試(藥物、食物)實踐——感性認識——再實踐——理性認識,侗族先民和祖先們從開始認識幾個藥食兩用物種,逐漸發展到幾十個上百個品種,在生活及醫療實踐中,為侗醫藥用物種多樣性的發展,為拓寬侗醫臨床用藥的思路,為促進侗醫藥臨床療效的提高和理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6年6月23日收稿
R297.2
B
1006-6810(2016)10-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