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珍
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術中配合及護理
何碧珍
目的探討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術中配合及護理。方法41例尿道下裂患兒為觀察對象,均采用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進行治療,并在手術過程中給予嚴密的護理配合。對患兒尿管拔出時間、住院時間、預后等情況進行觀察。結果41例患兒手術均順利完成,平均尿管拔出時間(1.28±0.27)周,平均術后住院時間(19.29±2.27)d,平均術后隨訪時間(5.19±0.35)個月。所有患兒在隨訪過程中均恢復正常排尿,無尿漏、尿道狹窄等并發癥發生。結論加強尿道下裂經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治療患兒的術中配合及護理能有效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提高預后。
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小兒尿道下裂;術中配合
尿道下裂是男童最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畸形病變,發生率約為3%~5%[1]。手術是目前治療小兒尿道下裂唯一的有效方式,但術式高達300種,且手術失敗率較高[2]。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的設計原理是分離引起下曲的一切解剖上的因素,在陰莖充分伸直的情況下利用皮膚或黏膜重建尿道,并將皮瓣轉移覆蓋在新建成的尿道上,從而徹底矯正下曲[3]。該術式雖治愈率較高,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故需積極的做好術中的護理配合。現將本院收治的41例經改良包皮島瓣成形術治療的尿道下裂患兒護理配合的有關情況進行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1例尿道下裂患兒作為觀察對象,年齡2~9歲,平均年齡(4.18± 1.65)歲;冠狀溝型15例,陰莖體型18例,陰莖陰囊型6例,陰囊性2例;伴陰莖下彎25例,鞘膜積液8例。所有入選患兒均行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且均為首次治療,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
1.2 護理配合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全面細致的了解患兒的病史、身體狀況、營養狀況及是否存在手術禁忌證等;作好鋼尺、電凝、手術顯微鏡、雙目放大鏡、自粘彈力繃帶等術中所需物品的準備。
1.2.2 術前訪視 術前1 d,巡回護士到病房對患兒進行訪視,主動積極的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使其明白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向患兒及家屬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樹立其對治療的信心;在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溝通時,注意采用溫柔、和藹的態度,切忌采用較大聲音與家屬溝通患兒病情,以妥善保護和尊重其隱私;給予患兒安慰和鼓勵,以緩解患兒的焦慮和緊張情緒,拉近醫患距離。
1.2.3 術中配合
1.2.3.1 巡回護士配合 在患兒到達手術室前,將手術室內的溫度調節至26~28℃,并使用電熱毯對手術床進行預熱;選擇適宜的血管及部位為患兒建立靜脈通道,一般以上肢靜脈為首選,穿刺前可通過熱敷或伸、屈等動作使血管充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麻醉生效后,根據手術的需要進行體位的擺放,針對年齡較小的患兒,指導并協助其平臥,臀部下緣與手術床搖折部對齊,將床尾放下,在臀部下放置兩塊擱手板,并在其上放置軟墊,后將兩腿放置于床板上,使用約束帶妥善進行固定,同時采用軟墊將臀部墊高10cm左右,而針對學齡期年齡相對較大的患兒,可指導其取截石位,以使術野充分暴露,并將臀部移至床尾搖折部,同時在手術床兩邊放置支腿架,使雙下肢置于其上,調節合適高度后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而雙上肢則置于兩側托手板上妥善進行固定;注意對非手術部位進行遮蓋,手術結束時及時為患兒蓋好棉被;密切注意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
1.2.3.2 洗手護士的配合 按順序對術中所需使用的器械進行擺放,以方便取拿;密切與術者進行配合,陰莖頭牽引用5×10圓針1號絲線,沿尿道插入硅膠支架管后給蚊式鉗鉗夾并用絲線扎緊,以防止尿液流出而污染無菌的術野;在游離島瓣時,沿尿道板兩側切開后,使用5×12圓針1號絲線給術者以牽引皮瓣;術者在雙目放大鏡下或顯微鏡下進行操作時,注意在鏡下視野內準確傳遞器械,并防止與術者身體碰撞,以免影響其穩定的操作;將配置好的生理鹽水和慶大霉素注射液在皮瓣表面滴注,以保持皮瓣的濕潤和防止感染的發生;傳遞電凝前,先在鹽水紗布上調試至大小合適,以保證操作的安全性;在尿道縫合時,及時備好0-6號可吸收絲線,并在術者縫合的過程中適當牽拉絲線,以防止尾部打結的發生;在尿道固定時,及時提醒醫生松開阻斷部位,恢復血供,并注意及時將使用過的縫針和線進行回收,同時及時準備好包扎所需的物品。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尿管拔出時間、住院時間、預后等情況。
41例患兒手術均順利完成,尿管拔出時間1~2周,平均尿管拔出時間(1.28±0.27)周;術后住院時間15~26 d,平均術后住院時間(19.29±2.27)d;術后隨訪時間4~6個月,平均術后隨訪時間(5.19±0.35)個月。所有患兒在隨訪過程中均恢復正常排尿,無尿漏、尿道狹窄等并發癥發生。
小兒尿道下裂作為男童常見的先天性泌尿系統病變,可造成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前尿道發育功能障礙,其中以尿道口畸形最為常見,排尿困難則是其主要表現,給患兒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嚴重影響著其生活質量[4]。尿道成形術是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有效方式,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是目前保留尿道板的尿道成形術術式之一,具有取材豐富、血運良好、成活率高等優勢,且術后功能和美容效果都較令人滿意。但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術中操作較為復雜,對手術技巧要求較高,故加強術中的配合,對改善患兒的預后極為重要。
本組資料中的41例小兒尿道下裂患兒均采用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進行治療,在嚴密的護理配合下,所有患兒在隨訪期內均完全恢復排尿,且無任何并發癥發生,臨床療效令人滿意。在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實施的過程中,作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需清晰的了解整個手術過程,并熟悉每個操作步驟,方可得心應手的配合術者的操作,具體需做到以下幾點:①術前積極的準備好所需的物品,確保術中每一項配合都熟練、準確,以縮短操作時間,減少出血量和減輕術后水腫,從而促進新尿道的成活。②各項操作均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對手術區域徹底的進行消毒,尤其包皮和陰囊皺褶等處,同時注意保持術野無菌單的干燥,防止尿液流出而污染術野,以預防術后感染和尿道狹窄等不良情況的發生。③在術前安置體位時應注意不讓患兒身體接觸金屬床,并妥善對肢體進行固定,同時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報告術者及麻醉師,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術后指導患兒恢復平臥位,并使用約束帶妥善進行固定,但需向家屬解釋這么做的原因,以取得其的理解和配合。在麻醉清醒期,患兒較易發生躁動,故巡回護士應一直守候在患兒身旁,嚴防不良情況的發生。
總之,改良包皮島瓣尿道成形術是治療小兒尿道下裂的有效方式,但手術的成敗除與術者的技術水平有關外,還需重視操作中的各個細節。加強術中的配合及護理,能有效的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兒排尿功能的恢復。
[1]楊綱華,林靜麗,林藹婷,等.超聲引導骶管阻滯對尿道下裂成形術炎性反應的影響.浙江臨床醫學,2016,18(2):228-230.
[2]齊進春,薛文勇,王曉路,等.不同組織材料在治療尿道下裂修復術失敗患者中的應用.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7):528-530.
[3]陳嘉波,楊體泉,王雙全,等.加蓋包皮島狀皮瓣尿道成形術的臨床應用和單因素分析.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2): 151-153.
[4]謝小玲,祝妍華.尿道下裂小兒Ⅰ期尿道成形術的護理體會.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2):150-1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0.171
2016-10-14]
528200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婦幼保健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