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200020)王春艷
·學術探討·
關于中醫婦科文獻研究的粗淺思考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上海,200020)王春艷
簡要分析中醫婦科文獻研究的價值和現狀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部分不足,提出以下三方面思考:1.重視中醫婦科文獻分類研究法,包括按醫著、按年代、按內容、按醫家、按流派、按地域、按病程等開展分類研究。2.其他婦科文獻研究的方法學思考,包括從關注中醫婦科之“形”到應用之“魂”,由關注文獻載體的形式到研究婦科內涵,從個體研究擴展至群體區域性研究等內容。3.關注婦科文獻研究成果的載體創新。
中醫婦科文獻研究思路探討
從中醫文獻研究的歷程來看,1982年國家制定了“中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中醫古籍的整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1994年成立了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對文獻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11年啟動的“中醫藥古籍利用與能力培養項目”,計劃整理校勘出版400種中醫善本古籍,這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中醫文獻研究領域也是前所未見的。當前中醫文獻研究已被臨床及科研人員逐步重視,中醫藥科學研究及學術建設也越來越離不開文獻的基礎支撐作用。中醫文獻研究正逐步走向又一次發展高峰。
總結中醫文獻研究的目的,其核心是更好地促進中醫學理論與臨床的共同發展,一般包括古籍文獻整理研究和現代文獻研究兩大方面。中醫古老和現代的文字文獻,歷代名醫及當代名家鮮活的學說經驗,都是推動中醫不斷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澆灌中醫文獻園地經久不衰的源頭活水。這些都不可忽視。
中醫婦科文獻的研究作為中醫臨床文獻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醫婦科理論傳承創新的源頭活水,是快速提高中醫婦科臨床水平的一條捷徑,也是開展科學研究的必要前提基礎,成為傳播中醫婦科學術不可或缺的載體。中醫婦科文獻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對于今后中醫婦科文獻研究的整體目標,個人認為可以立足于婦科文獻的整理挖掘,繼承發揚古今婦科文獻精髓,致力于學術傳承和古為今用,創新中醫臨床文獻研究方法,推動中醫婦科事業創新發展。
在中醫婦科研究領域,也有不少專家學者開展了大量中醫婦科文獻的研究整理工作。歷版《中醫婦科學》教材中都大量研究引用了婦科歷代名著中的內容。婦科文獻相關著作也頗多,劉蘭林經查考大量資料后,初步統計近百年中醫婦科著作有240余部,其中民國時期(1912-1949年)60余部,現代(截至1999年)約180余部,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約4000余篇(包括中西醫結合)[1]。在中國知網以“中醫文獻”為主題詞,檢索有關論文,2001年僅有184篇,到2005年增至683篇,而到2009年則快速增至1485篇,2010年增到1665篇,到2011年大幅增長至2101篇,2014年已達2696篇。其中以“婦科”為主題詞的論文,2010年有471篇,2011年585篇,2012年709篇,2013年582篇,2014年566篇。可見2012年為研究的小高峰期。從數據可見,當今中醫界對中醫文獻研究的重視程度,其中婦科文獻的研究數量也較為可觀。
綜合相關文獻研究,個人認為目前的婦科文獻研究,其中專門的婦科古今文獻系統化、綜合性的研究成果還偏少,尤其是對中醫婦科古籍文獻的橫向學術比較性研究還不足,而將中醫婦科臨床的實踐應用與古今文獻研究成果進行緊密結合的也還不充分,另外,中醫婦科理論源頭的創新突破還不是特別突出,而在婦科領域專門從事中醫婦科臨床與文獻相結合的研究人員還不多。這也為婦科文獻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1.重視中醫婦科文獻的分類研究法
要做到婦科文獻研究的系統化,首先研究人員要對婦科文獻研究大致內容有個基本的分類思考,并根據個人所長選取研究結合點,這樣可以有的放矢,步步深入,層層推進。
按醫著進行分類研究。包括對古代綜合經典著作,如《永樂大典》中的婦科文獻研究;對古代中醫經典醫著,如《黃帝內經》、《傷寒論》、《景岳全書》中有關婦科內容的研究;對歷代中醫醫案,如《葉天士醫案》、《王旭高醫案》中有關內容的研究;對中醫婦科學術專著,如《傅青主女科》、《濟陰綱目》、《婦科玉尺》的專題研究;對中醫婦科醫案醫話,如《錢伯煊婦科醫案》、《劉云鵬婦科醫案醫話》的學術經驗研究;從中醫方書本草相關著作,如《本草綱目》、《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中對婦科用藥的發掘研究等。
按年代進行分類研究這方面目前的婦科碩博士論文多有研究。在唐代及以前婦科文獻研究方面,如論文《晉唐時期婦科針灸治療的文獻研究》;宋代婦科文獻研究,如論文《論中醫婦產科在宋代的變革》;金元時期婦科文獻,如論文《金元四大家婦科學術思想》,明清時期婦科文獻研究,如論文《清代中醫婦科典籍整理》,近現代婦科文獻研究,如論文《百年中醫婦科發展史研究》等。
按內容進行分類研究此類也是婦科文獻研究的主體。如關于婦科學術源流探討,如論文《中醫診治帶下病學術源流探討及文獻整理研究》就是立足某種婦科病進行的源流探討和梳理;婦科疾病分類研究方面,如論文《中醫婦科癥瘕疾病文獻發掘整理研究》;婦科基本理論探索方面,如論文《“女子以肝為先天”理論的文獻研究》;對婦科病因病機的研究,如論文《古代對滑胎病因病機的文獻分析》;對婦科特色診斷方法的研究,如《中醫婦科腹診探討》;在婦科的治則治法研究上,如論文《溫督活絡法中醫婦科臨床運用探討》;對婦科方劑的解析應用方面,如論文《當歸芍藥散治療婦科病現代臨床應用文獻研究》;在婦科的用藥和藥對研究上,如論文《不孕癥中醫診治方藥的古今文獻研究》等等。
按醫家進行分類研究對古代婦科大家如張景岳、傅青主、葉天士、陳自明等的學術思想研究;對近現代婦科大家如劉奉五、祝諶予、趙松泉、顧小癡、朱小南、蔡香蓀、錢伯煊、王渭川、唐伯淵、唐吉父、陳筱寶、卓雨農、韓百靈、劉云鵬、哈荔田、裘笑梅、班秀文、何子淮、宋光濟、朱南孫、何少山、丁啟后、蔡小蓀、許潤三、鄭長松、柴松巖、夏桂成、劉敏如等等名家的研究,在此不一一例舉。
按流派進行分類研究全國目前成立的婦科流派傳承工作室有廣東羅氏婦科、上海朱氏婦科、上海蔡氏婦科、浙江何氏婦科、浙江陳木扇女科、天津哈氏婦科、黑龍江韓氏婦科、貴州丁氏婦科、山西平遙王氏婦科、云南姚氏婦科等,這些流派源遠流長,臨床療效顯著,聲望卓著,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而由胡國華、羅頌平教授主編,肖承悰主審的《全國中醫婦科流派研究》一書在2012年出版,該書作為全國中醫婦科流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2015年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一等獎??梢灶A見,全國的中醫婦科流派研究將迎來一個新高潮。
按地域進行分類研究隨著全國中醫學術流派研究的日益興起,各地域性臨床各科醫學流派的研究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對燕京婦科、三晉婦科、嶺南婦科、海派婦科、吳門婦科、孟河婦科、錢塘婦科、川蜀婦科、新安婦科、龍江婦科、中原婦科、黔貴婦科的地域性特色研究近幾年開始不斷涌現,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按病程進行分類研究此類研究關注婦科預防、診療、康復、養生保健的全過程。在婦科預防研究方面,如論文《月經病中醫預防法初探》;在婦科體質研究方面,如論文《中醫體質學說在婦科疾病中的應用》;在婦科治療研究方面,如論文《中醫婦科外治方劑組方用藥規律研究》;在婦科養生研究方面,如論文《中醫養胎防病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在婦科膏方研究上,如論文《秦伯未婦科膏方學術思想研究》;在婦科藥膳研究方面,如論文《中醫婦科食療方法與方藥規律研究》等等。這一研究領域還有諸多待挖掘的內容。
2.其他婦科文獻研究的方法學思考
除了分類研究的方法,筆者認為,今后的中醫婦科文獻研究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有所側重和思考:(1)從關注中醫婦科之“形”到應用之“魂”,中醫婦科的生命在臨床,所有的文獻研究還是要落腳到對臨床療效的提升中;(2)由關注文獻載體的形式到研究婦科內涵,以往不少文獻研究還比較局限于文字、訓詁、版本、校勘、注釋、今譯等文獻研究本身,但今后要對已經整理完善的婦科古籍著作進行內容的研究和學術的探討,關注文獻的二次利用;(3)從婦科個體研究擴展至群體區域性研究,如現在開展的海派中醫婦科流派研究、全國各地各流派的婦科學術研究和比較研究都值得深入挖掘;(4)由單一的靜態研究到動態的比較研究,如由一個年代的學術特色研究到中醫婦科各時代學術變化的背景、文化、學術等方面的比較研究;(5)強化中醫婦科診療起承轉合的思辯研究,目前的臨床經驗研究以靜態的用方用藥為主,對其中的思辯尤其是用藥變化的規律挖掘還比較缺乏;(6)關注名家名流婦科臨證思辯特色的研究;(7)由零碎到整體系統的傳承創新方法研究;(8)新近發掘的歷代中醫婦科專著的專題研究,尤其是在400種古籍的整理??敝行掳l現的婦科抄本等著作的學術挖掘整理;(9)近現代中醫婦科大家名家婦科醫案研究;(10)中醫婦科醫案大數據的整合挖掘研究也很有價值,高宇等人認為目前數據挖掘已經應用于中醫藥的辨證分析、中藥方劑研究、專家診療系統的研究、中藥模式識別研究、中藥新藥的開發研究等領域[2],而中醫婦科古今文獻的挖掘應用也可以豐富中醫婦科的學術內涵,為臨床應用提供更多依據;(11)當代疑難多發婦科疾病的文獻研究,隨著疾病譜的變化,目前的婦科疑難病已經和古代大有不同;(12)從盲目自發的個人研究到有計劃的系統引領研究,個人認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就是最好的資源整合平臺;(13)關注婦科領域的中醫藥文化特色研究。
3.關注婦科文獻研究成果的載體創新
相關的論文著作,可以通過書籍、雜志、報刊、網站、微平臺、視頻學習資料、數據庫等進行展示和交流;婦科特色技術可以通過會議交流、適宜技術培訓、媒體宣傳使更多人受益;中醫婦科的臨床研究成果可以通過跟師帶教、設立工作站、合作課題等方式加強推廣應用。
[1]劉蘭林,黃安寧.近百年中醫婦科主要文獻評述[J].中醫文獻雜志,2001,19(4):40-42.
[2]高宇,徐麗綿.中醫婦科文獻的研究現狀及數據挖掘在中醫藥行業的應用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2,(3):115-116.
Review and Discussion:Literature Research on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Chun-yan
(Shanghai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20,China)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a brief analyses on values of literature researches,development and current insufficiency on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utting forwards to three aspects of discussion:1.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study of gynecology of T.C.M,according to monograph,time,content,author,school,region,course of diseases etc..2. From methodology thinking on gynecology of T.C.M,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linical practices rather than theoretical concepts. 3.Medium innovation would be focused in achievements of gynecology of T.C.M.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terature research;idea;discuss
R256
A
1006-4737(2016)01-0035-03
(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