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紅
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及對其血管功能的影響
李彩紅
目的探討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及對其血管功能的影響。方法5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前列地爾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介入治療,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癥狀及治療前后血管功能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冷感改善率為92.31%、麻木改善率為96.15%、疼痛緩解率為92.31%、跛行距離延長率為96.15%,均高于對照組的69.23%、69.23%、65.38%、65.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管功能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血管功能,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前列地爾;介入治療;糖尿病足;老年;療效;血管功能
糖尿病為常見多發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是因胰島素作用障礙、胰島素分泌缺陷引起的,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糖脂代謝紊亂、血糖升高等,極易引發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足等并發癥,其中糖尿病足為糖尿病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是因神經病變降低患者下肢保護功能,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導致患者動脈灌注不足,進而引發微循環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壞疽及潰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前列地爾為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常用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單純且長期的服用前列地爾會導致患者服藥依從性差,且對局部血管的病變無法完全逆轉,不利于治療。本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52例,通過對比,以探討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療效及對其血管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5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0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69.28±6.28)歲,病程6~21年,平均病程(9.46±4.28)年;觀察組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69.29±6.27)歲,病程7~21年,平均病程(9.58±4.2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均經臨床診斷并確診為糖尿病,且有3年以上糖尿病史;年齡≥60歲者;有下肢麻木現象發生者;知曉本研究,并同意本研究者。②排除標準:有過敏史,過敏體質者;合并有腦梗死、心肌梗死、腦出血者;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血壓、血糖控制不佳者;無法順利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壓、血糖、抗感染、抗凝等常規治療,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0mmol/L,血壓控制在≤130/80m mHg(1m mHg=0.133kPa)。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2ml前列地爾注射液(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64386)+生理鹽水(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 10870001) 100ml,1次/d,4周為1個治療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球囊擴張、支架成形術,對患者患肢髂內、髂外、脛前、足背、徑后等動脈行C T造影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對患者血管阻塞程度、阻塞位置進行判斷,若患者血管狹窄或閉塞為50%以上則行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術;若患者下肢節段直徑為2~4m m則行血管球囊擴張術,狹窄嚴重者實施支架置入術。所有患者術后均口服75mg氯吡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23115)+0.1g阿司匹林(湖北歐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42020508),1次/d,連用6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治療后14d,冷感、麻木、疼痛及跛行距離延長情況[2]。對兩組治療前后收縮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內膜中層厚度、充盈狀態下血管管徑(D 1)、靜息狀態下血管管徑(D 0)等下肢血管功能改善情況進行比較,并計算比較兩組彈性程度(D 1-D 0)/D 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冷感改善率為82.31%(24/26)、麻木改善率為86.15%(25/26)、疼痛緩解率為82.31%(24/26)、跛行距離延長率為86.15%(25/26),對照組分別為69.23%(18/26)、69.23%(18/26)、65.38%(17/26)、65.38%(17/26),觀察組冷感改善率、麻木改善率、疼痛緩解率、跛行距離延長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457、4.837、5.650、7.824,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下肢血管功能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內膜中層厚度為(0.25±0.05)m m、收縮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為(63.26±8.32)c m/s、彈性程度為(0.12±0.3),對照組分別為(0.27±0.03)m m、(64.18±8.16)c m/s、(0.13±0.01),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749,t2=0.403,t3=1.613,P>0.05);治療后觀察組內膜中層厚度為(0.11±0.02)m m、收縮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為(35.51±5.09)c m/s、彈性程度為(0.33±0.03),對照組分別為(0.21±0.01)m m、(53.61±7.41)c m/s、(0.21±0.0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2.804、10.266、16.871,P<0.0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深層組織被破壞的一種潰瘍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周圍血管疾病、炎癥反應亢進、糖代謝異常、神經病變、持續高糖狀態及微循環障礙是導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3],患者在持續高糖情況下容易出現血粘度增高、糖代謝紊亂、小血管痙攣、微炎癥反應、粥樣硬化、局部血栓形成、動脈內膜脂質沉積、凝血功能亢進等癥狀,進而引發下肢病變,此外還可誘發肌肉、神經發生病變。因機體末梢循環區在足部,因此微循環閉塞較為嚴重,病發時常伴有疼痛、麻木、跛行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干性壞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發病率高,致殘、致死率高,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4,5]。
前列地爾(前列腺素E1)對血小板活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促進血管擴張,激活脂蛋白酶,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從而延緩氧化應激反應,增強微循環,達到改善血管功能的目的。有學者指出[6],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效果更為顯著,為此本院對5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冷感改善率、麻木改善率、疼痛緩解率、跛行距離延長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給予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冷感、麻木、疼痛及跛行距離延長情況,糖尿病外周動脈病變患者大多會出現微循環閉塞現象,利用介入的氣囊對硬化內膜進行分離擴張,可有效破壞膠原纖維及中膜平滑肌彈力層,進而使中膜伸展、血流供應增加、血管重建;且前列地爾可對血管直接進行擴張,改善患者缺血癥狀,改善微循環,此外前列地爾對平滑肌的增殖、血小板的聚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微循環的改善,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內膜中層厚度、收縮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均小于對照組,彈性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管功能。
綜上所述,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血管功能,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李可心,任艷麗,李小囡.老年糖尿病足的發病相關因素及治療方法.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390-391.
[2]鄒汶兵.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Wagner 1~3級2型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3):227-230.
[3]龔艷琳,阮鋒,高明松.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觀察.內蒙古中醫藥,2014,33(8):31.
[4]梁玉東.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足70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1):96.
[5]周明亞,汪磊.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對糖尿病足炎癥反應及血漿纖維活性指標的影響.現代實用醫學,2015,27(9):1141-1142.
[6]汪洋,王蒙荷,王丹華.前列地爾聯合介入治療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臨床癥狀及血管功能的影響.中國醫刊,2016,51(6):94-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82
2016-08-09]
471002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門診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