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芳
重組人腦利鈉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李丹芳
目的探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9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抗心力衰竭藥物及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添加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左心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以及血漿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等心血管指標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為77.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漿NT-proBNP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LVEF、LVE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3%,與對照組的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指標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重組人腦利鈉肽;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指標;不良反應
急性心力衰竭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突發性心血管疾病類型,患者由于急性發作或者突然加重的左心功能異常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負荷增加并最終引發患者急性肺淤血、肺水腫以及各項器官組織灌注不足等癥狀,嚴重者直接休克。本次研究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救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4.7±8.5)歲;患者病發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18例、高血壓并發急性心力衰竭2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發作10例;患者心功能等級為Ⅲ級26例、Ⅳ級2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女17例,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65.1±8.4)歲;患者病發原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19例、高血壓并發急性心力衰竭18例、陳舊性心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發作12例;患者心功能等級為Ⅲ級27例、Ⅳ級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 ①患者檢測結果顯示LVED≥60m m且LVEF≤40%;②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病情發展以及治療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簽訂責任書。排除標準:①存在肥厚性或者限制性心肌疾病患者;②存在縮窄性心包炎、心肌炎以及明顯瓣膜狹窄癥狀患者;③患者檢測結果顯示為收縮壓<80mmHg (1m mHg=0.133kPa)以及血肌酐水平>200μmol/L。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利尿劑、強心劑等藥物治療,同時給予感染控制、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心律失常以及降低患者心臟前負荷等相關治療措施。
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異舒吉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德國Colep LaupheimgmbH & Co.KG公司,國藥準字J20130122,規格:16g:0.471g)或者硝普鈉(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674,規格:50mg)靜脈滴注,其中異舒吉初始用藥劑量為10μg/min,增加用藥劑量5μg/min直至達到臨床效應為止,硝普鈉初始用藥劑量為25U/min,增加用藥劑量直至患者收縮壓恢復至100~110mm Hg。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添加重組人腦利鈉肽(蘇州蘇蘭生物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33,規格:0.5mg/支)治療,患者首先給予1.5μg/kg劑量進行靜脈沖擊治療,其次以0.0075μg/(kg·min)的劑量維持靜脈泵注至48h。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LVEF、LVED、NT-proBNP指標,治療效果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血漿NT-proBNP的抽取:于患者治療前后5~7d內抽取空腹靜脈血樣1ml,使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而LVEF、LVED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于患者治療結束前后3d內進行測定。療效評定標準[1]:顯效: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在2級以上且呼吸困難等癥狀明顯改善,心率恢復正常且浮腫消失;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為1級且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心功能等級以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均無明顯改善跡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6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8例、有效2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7.6%;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心血管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LVEF(35.8±3.7)%、LVED(63.7±4.1)mm、血漿NT-proBNP(1130.2±311.8)m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LVEF(36.2±4.1)%、LVED(63.5±3.8)mm、血漿NT-proBNP(1119.8±322.5)ml。觀察組患者治療后LVEF(34.8±3.7)%、LVED(62.8±4.2)mm、血漿NT-proBNP (5372.4±455.6)ml;對照組患者治療后LVEF(36.3±3.9)%、LVED (64.4±4.5)mm、血漿NT-proBNP(9771.4±371.5)ml。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漿NT-proBNP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LVE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血壓下降1例、血肌酐升高2例;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1例、頭痛頭暈1例、低血壓2例。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3%,對照組患者為8.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當前臨床針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數量眾多,一般臨床均根據患者病情發展給予其相應的藥物治療,具體治療原則以控制和消除患者各種病情誘發原因、及時矯正患者基礎心血管疾病、提升患者心肌結構及血管活性等為主。臨床研究顯示[2],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病發時其腦內利鈉肽水平將會出現明顯變化,因此腦鈉肽作為人體神經體液系統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一項重要診斷指標,其優先程度甚至高于LVEF。而同時有研究證明[3],腦鈉肽作為一種從豬腦中提取出來的激素類型,其能有效擴張人體血管,具有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以及抑制人體交感神經活性、促使人體尿鈉排泄等諸多臨床效果,對減少人體腎臟系統中的水、鈉潴留亦有良好效果。此外,腦鈉肽還能有效調節人體心室收縮功能以及壓力負荷。
利鈉肽正是在腦鈉肽激素基礎上使用重組技術人工合成的一種多肽類藥物類型,其繼承了腦鈉肽強調的血管擴張、利尿、強心等多重治療效果,同時并不具有直接正性肌力作用以及促心律失常作用。而將利鈉肽作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進程中,能有效穩定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抑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體內心臟內源性腦鈉肽含量分泌過多的現象,抑制患者體內已經激活的神經內分泌進程對患者心肌等諸多器官造成的損害癥狀,對緩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危害有重要作用。而利鈉肽還能直接作用于人體血漿NT-proBNP指標上,抑制血漿NT-proBNP指標的不斷升高,對預防患者冠狀動脈病變亦有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為77.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漿NT-proBNP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3%,與對照組的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指標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周欣榮,孫惠萍,王坤,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8):763-768.
[2]張紅霞,陳麗娟.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老年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9(6):648-651.
[3]張德龍,許青宗.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0):97-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21
2016-08-24]
110031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