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腦梗死中西醫綜合治療臨床效果觀察
趙巖
目的觀察腦梗死中醫綜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76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使用中西醫綜合治療,對照組使用西醫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痊愈15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7例、死亡1例,總有效率為78.9%;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12例、死亡3例,總有效率為52.6%,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綜合治療腦梗死目前臨床開展較少,但是其效果明顯優于使用單純西醫治療,在改善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有明顯優勢,值得臨床合理推廣使用。
腦梗死;中醫綜合治療;中醫中藥;腦偏癱
多種因素導致腦部血管局部血栓形成,其中包括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痙攣、腦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血管腔狹窄而致使局部血栓栓塞,形成腦梗死,目前臨床原因較多,病因不唯一是其發病的主要因素;腦動脈斑塊一旦形成,在沒有藥物干預的情況下斑塊會越來越大,可能會導致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動脈狹窄變得更加嚴重甚至完全閉塞,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腦組織缺血)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預防腦梗死需要早期識別并且采取獲益較大的治療,而臨床上常常以西醫的治療為主,治療過程中采用中藥綜合治療,患者獲得了較大的收益,中醫綜合治療腦血管疾病過程中發揮出較西醫明顯的優勢,過程符合腦梗死的最新診治指南,現將實驗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中醫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6例,均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其中男45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1.2歲,病程5d~1年,平均病程121.5d;女31例,年齡41~81歲,平均年齡58.6歲,病程3d~1年,平均病程115.6d。76例患者中高血壓42例,高血脂35例,糖尿病10例,心房纖顫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告知實驗的詳細內容,并且簽訂告知書。納入標準;固定一名放射科醫師,對患者所有患者行頭顱CT或MRI,明確診斷腦梗死;排除妊娠等基本情況,在確定患者不伴有嚴重心、肺疾病,不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下進行對照研究;采用中醫臨床診斷,而西醫的診斷就是心腦血管疾病中的腦梗死;排除標準:意識喪失、無自主能動性、失語、腦血管堵塞、急性腦出血、有意識障礙,不能配合治療的、拒絕加入實驗的患者、不能完成隨訪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觀察組使用中西醫綜合治療 首先給予中藥湯劑:紅花10g、水蛭10g、赤芍15g、莪術10g、當歸10g,可以選擇如下加減,肢體偏癱者桂枝7g、牛膝11g加減;配合舒血寧針 25ml 加 5% 葡萄糖250ml 靜脈滴注,1次/d;可根據患者病情采取針灸輔助治療,取穴要點主要遵循以下穴位:四神聰、足三里、合谷、陽凌泉、風池等,配合每3天1次的中醫針灸,采用平、補、瀉的方法進行針灸,20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其療效。已經存在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可以繼續服用相關的藥物治療。
1.3.2 對照組使用西醫治療 給予維腦路通注射液400mg+ 5%葡糖糖250ml靜脈滴注,1次/d,如果患者有腦水腫的表現,需要使用降低顱內壓的藥物25%甘露醇125ml以100滴/min的滴速靜脈滴注,并同時服用鈣離子拮抗劑類的降血壓藥物,給予補充電解質,防止電解質紊亂;1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其療效。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的頭痛、肢體偏癱等癥狀完全消失,復查頭顱CT 或MRI 檢查其腦梗死恢復正常;顯效:頭痛、頭暈癥狀明顯減輕,活動不受限,可以進行相應的辨識活動,肌張力改善,僵直關節能夠屈伸;有效:介于顯效和無效之間;無效:治療后病情無好轉甚至明顯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痊愈15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7例、死亡1例,總有效率為78.9%;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12例、死亡3例,總有效率為52.6%;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作為神經外科的常見危急重癥疾?。?],往往會導致多種并發生甚至死亡事件的發生,其臨床的致病原因有多種因素,常見于高血壓血壓控制不理想誘發的腦血管疾病[2],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中醫認為腦梗死由于氣血虧虛、勞逸失常經常會導致飲食不振從而導致痰濁、氣滯血瘀、阻塞脈絡的現象,中醫臨床醫師住院采用“益氣補虛,虛實相補”的原則[3],比西醫的單純降血壓、抗凝、抗血小板治療的效果明顯。后遺癥低是治療腦梗死疾病的最大優勢,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與中醫中的陰陽相配,五行相克的原則相關,中醫重視相生相克使得機體存在一種動態平衡當中,人體可以在動態平衡中良好的恢復機體。本文統計發現,使用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總有效率達78.9%,效果比較明顯。西藥的明顯臨床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的急性發作癥狀,而中醫的“虛實相補”使得機體逐漸恢復到動態平衡的狀態。腦梗死在中醫上還有中風、卒中的成份[4],均為虧損元氣,氣虛血瘀[5];所以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效果明顯高于西醫的治療。舒血寧等輔助藥物的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流情況及血液粘稠度,改善血管內皮,緩解腦血管意外事件的后遺癥情況;西醫藥卻在改善腦血管內皮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上述情況可能是中西醫綜合治療較西醫治療效果明顯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西醫的治療效果低于中西醫綜合治療效果,可能的原因主要有:因為緩解病情的速度較快,沒有將缺血的組織細胞功能恢復到相應的無病理基礎狀態[6],可以誘發陳舊性腦梗死等并發癥的發生;中醫中藥的原則是辨證論治,所以在使用中藥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的證候群進行相關的辨證論治方可選用對癥的中醫藥進行治療[7],配合相應的西藥,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效果可以更加明顯;針灸是通過針刺機體腧穴,起到經絡傳導的作用,使氣血營衛得調,有效促進了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降低患者殘疾風險[8],出現上述結果可能與針灸穴位時刺激穴位周圍的神經進行相應的傳導,使得周圍的肌肉功能明顯改善。中醫綜合治療無毒副作用,治療安全性較好,對于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加安全,并發癥更少,而西藥的毒副作用較大,對肝臟的影響也較大,西藥大多需要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進入機體,起效快,風險也大,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情,但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痊愈15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7例、死亡1例,總有效率為78.9%;對照組痊愈7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12例、死亡3例,總有效率為52.6%,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腦梗死是一種神經內科的危急癥,在經過西醫的應急處理,加上中醫的平補、虛實相補等后期治療后,患者的恢復速度明顯增加,而單純西醫治療不能尚不能達到同樣效果,同時,虛實相補的中醫治療有利于患者急性發作期后的功能恢復,臨床醫師可以認定中西醫綜合治療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梗死更加具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韓德水.腦梗塞中醫綜合治療臨床效果觀察.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2,22(7):2295-2295.
[2]李林海,毛勇,李芳.腦梗死中醫綜合治療臨床效果探討.中醫臨床研究,2015(27):52-54.
[3]廖莎.腦梗塞中醫綜合治療臨床效果觀察.醫學信息,2014(28): 156-157.
[4]周海星,魏永紅.中醫綜合治療腦梗塞40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7):16.
[5]陳思良.中醫綜合療法治療腦梗死后遺癥63例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5):20-21.
[6]馮守民.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塞患者臨床效果分析.亞太傳統醫藥,2014,10(4):91-92.
[7]王海龍.腦梗塞早期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效果分析.光明中醫,2014,29(12):2604-2605.
[8]孫宇煒.早期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腦梗塞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15(6):2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36
2016-08-12]
110031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干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