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宏閣 王新萍 王雅敏
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分析與研究
海宏閣 王新萍 王雅敏
目的探討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方法30例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隨機分為常規康復組和綜合康復組,各15例。常規康復組采取常規康復治療,綜合康復組采取綜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臨床康復效果、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常規康復組總有效率為73.3%,綜合康復組為10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康復組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為(95.44±8.55)分,顯著高于常規康復組的(83.23±7.66)分(P<0.05);常規康復組肌肉萎縮5例、肢體畸形1例,發生率為40.00%,綜合康復組無一例出現并發癥,綜合康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康復組(P<0.05)。結論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康復效果,減少肌肉萎縮、肢體畸形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患兒家長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
小兒臂叢神經損傷多發生在分娩過程中,由胎兒過大或難產過度壓肩、助產士用力牽拉胎兒等導致臂叢神經過度緊張所致,患兒以臂部完全或部分麻痹并產生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1]。目前,臨床關于小兒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康復治療兩種,本研究就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患兒,隨機分為常規康復組和綜合康復組,各15例。常規康復組患兒男10例,女5例;年齡最小1個月,最大4歲,平均年齡(1.73±0.28)歲;左側臂叢神經損傷9例,右側臂叢神經損傷6例;上臂型12例,全臂型3例;有手術治療史7例。綜合康復組患兒男11例,女4例;年齡最小1個月,最大4.2歲,平均年齡(1.69±0.25)歲;左側臂叢神經損傷10例,右側臂叢神經損傷5例;上臂型12例,全臂型3例;有手術治療史8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康復組采取常規康復治療,單獨采用肢體主動或被動活動并輔以功能重建治療儀治療。綜合康復組采取綜合康復治療,具體包括:①針灸。選取合谷、手三里、肩貞、肩井、曲池、陽溪、外關、病側夾脊穴等,常規消毒后以1.5寸毫針快速插入并采用提插、旋轉等手法,得氣后以電麻儀疏密波持續刺激10min。②穴位注射。以鼠神經生長因子20μg+2ml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并進行注射,每次注射2~4個穴位,每個穴位0.5~1.0ml,得氣后回抽無血可注入。③推拿。根據不同肌肉受累情況采用捏拿等方式放松,順著經絡對手陽明穴進行快速輕扣,并輔以關節搓抖。④作業療法。對患兒采用人工和器械輔助方式進行上肢功能訓練。⑤物理療法。采用神經功能重建治療儀治療受損神經,0.5h/次,2次/d,以患肢伸肌收縮為度調整輸出強度,以患兒耐受為宜。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2]觀察比較兩組患兒臨床康復效果、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滿意評價越高。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肌力恢復良好,無畸形,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功能恢復;有效:肌力恢復較好,輕度畸形,肌電圖檢查神經傳導功能大部分恢復;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肢體畸形,肌電圖檢查為去神經纖維顫動電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康復效果比較 常規康復組顯效7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73.3%;綜合康復組顯效10例,有效有5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0%。綜合康復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康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滿意評價比較 綜合康復組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為(95.44±8.55)分,顯著高于常規康復組的(83.23±7.6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常規康復組肌肉萎縮5例、肢體畸形1例,發生率為40.00%,綜合康復組無一例出現并發癥。綜合康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康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臂叢神經損傷發病率高,具有高致殘特點,多因胎位不正或出生體重過重、接生技巧不當等導致分娩過程臂叢神經受到過度牽拉,發生臂叢神經纖維撕傷或斷裂,引發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肌麻痹[3,4]。
從祖國醫學角度看,小兒臂叢神經損傷屬于“痿證”范疇,是因局部過度牽拉導致筋脈損傷、經絡痹阻,使氣血運行不暢和肌肉筋脈失養,從而出現肌肉痿軟無力的癥狀。在治療上,小兒臂叢神經損傷多采用氣血調和、經絡疏通方法。其中,針刺可發揮補血益氣、疏通經絡的作用,促進筋脈復養,其穴位多為臂叢神經分布以及支配區域上穴位,經刺激有利于癱瘓肌肉的興奮,預防廢用綜合征的發生,有助于損傷神經活性的激發[5]。而推拿則可結合不同手法達到調和氣血和疏通經氣的作用,可對機體表面感受器進行刺激,調節大腦皮層失衡狀態,促進其興奮與抑制正常功能的恢復;穴位注射采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其為神經系統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可神經突起生長因子和神經營養因子雙重作用,可調節神經細胞生長發育、分化以及再生,減少受損神經元變性和死亡,有助于誘導軸突生長,促進髓鞘形成和神經纖維再生。經穴位注射可提高受損神經局部藥物濃度,發揮神經走向治療作用。而作業療法可通過損傷肢體的主動或被動活動,有效預防肌肉萎縮,促進肢體功能障礙恢復;物理療法可有效改善周圍神經血液循環,促進周圍神經炎癥和水腫的消除,以有效減輕神經損傷,促進神經再生。
本研究中,常規康復組采取常規康復治療,綜合康復組采取綜合康復治療。結果顯示,綜合康復組患兒臨床康復效果顯著優于常規康復組,患兒家長對康復治療的滿意評價顯著高于常規康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康復組(P<0.05)。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康復效果,減少肌肉萎縮、肢體畸形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患兒家長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1]任靈敏,陳靜,景春燕,等.MK-A型肌興奮儀在小兒臂叢神經麻痹康復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8):47-48.
[2]付惠玲,宋舜意,田金富,等.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分娩性臂叢神經麻痹療效觀察.新鄉醫學院學報,2016,33(3):221-223.
[3]李紅.綜合康復治療臂叢神經損傷患兒56例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3,13(5):415-416.
[4]李靖婕.恩經復穴位注射治療小兒臂叢神經損傷臨床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4):65-66.
[5]贠國俊,曹建國,吳凌云,等.綜合康復治療32例分娩性臂叢損傷的療效分析//第五屆全國兒童康復、第十二屆全國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暨國際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2: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93
2016-08-19]
471000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