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寧 張雅琪
廣西中醫藥大學壯醫藥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壯瑤振興計劃背景下廣西民族醫學專業本科生知識與能力結構研究
梁 寧 張雅琪
廣西中醫藥大學壯醫藥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
壯瑤振興計劃的實施對廣西民族醫藥本科教育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人才素質和人才培養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以壯瑤振興計劃形勢下民族醫學專業教育如何把握好契機,提升學生知識水平、優化其能力結構進行研究,提出民族醫學專業發展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室及實習基地建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創新創業能、推進文化素質等,探索適應社會所需要的 “應用型 ” 民族醫學人才培養模式。
壯瑤振興計劃;民族醫學本科生;知識與能力結構;壯醫專業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廣西民族醫藥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和考驗,對未來人才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識成為生產要素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1],知識是人類改造世界實踐中所獲得經驗和認識的總結, 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基礎知識、學科基礎知識及應用知識,可以比喻成下小上大、立體交叉花籃式結構。能力通常指人們表現出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完成某項活動綜合素質。能力結構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能力類型及 各類能力的有機組合[2]。民族醫學本科專業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整體性發展,主要體現在現代教育 培養思想要求的方向性、科學性、競爭性等多個方面, 它需要依據現代教育培養目標,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以建設出水平較高的民族醫學教育培養基地[3]。二十一世紀 是比拼高科技人才的時代,民族醫藥事業能否迎頭趕上,民族醫學高等教育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壯瑤振興計劃形勢下民族醫學專業教育如何把握好契機,提升學生知識水平、優化其能力結構,培養出適應社會所需要的 “應用型 ”民族醫學專業人才進行研究。
據統計壯族總人口有 1800 多萬,90%以上聚居廣西;瑤族總人口約 260 萬,60%以上聚居廣西。壯瑤醫藥是廣西壯族和瑤族人民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醫藥體系, 是中國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今仍是當地百姓賴以防病治病的主要資源之一。為本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2011年12月,廣西自治區政府在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壯瑤醫藥振興計劃》, 提出包括重點建設和完善中醫、壯瑤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 進一步完善人才教育體系, 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 機制、加強壯(瑤)、中藥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大做強做優以壯藥為主的民族產業。壯醫藥學院是廣西中醫藥大學挖掘、整理、研究和繼承壯醫藥優秀遺產及培養壯醫藥高級專門人才的教學、 科研基地。廣西中醫藥大學自 1985 年開始招收中國醫學史壯醫方向碩士研究生, 2002 年開始招收中醫學壯醫方向五年制本科生,2012 年開始招收壯醫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壯醫藥學院成立至今已經有十年, 它的成立標志著壯醫藥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必將為祖國民族醫藥的振興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高速發展, 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推進,特別是 “廣西壯瑤醫藥振興計劃 ”實施,民族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嚴重不足與社會衛生醫療事業需求日益增加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何解決這一現狀,應盡快擺上議事日程[4]。民族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是培養在醫療、保健、養生、第一線工作上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尤其是為廣大基層培養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的應 用型人才。將民族醫學專業教育納入到廣西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里, 并結合當今時代特點及國家高等 教育發展趨勢, 培養能夠適應《廣西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同時還需要重視結 構化調整,做到醫藥并重,齊頭并進,努力創造條件開設民族藥學專業,以促進民族醫藥高等教育 自身可持續發展[5]。
2.1 轉變教育觀念、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按照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設置要求 ,構建以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民族醫學學科交叉與融合課程體系。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應該針對民族醫學專業總體培養目標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構建專業基礎,為專業教學服務,同時有助于本科生在相關的專業領域間轉換;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問的比例應適度。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比例過大,應用型專業課程偏少同樣是不利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轉變。將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結合傳統民族醫藥進行創新改革,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授課教師應增加學科前沿知識,讓學生及時掌握了解學科發展動態趨勢。提倡啟發式、案例、情景、項目式、討論式教學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2.2 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室及實習基地建設
不斷完善實驗和實習教學條件,采用多種方法、多途徑改造和更新實驗設備,提高學校實驗設備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為民族醫學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驗和實習條件。要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相結合,推進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加強實驗和實習帶教教師隊伍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習教學工作。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能推動學校和企業實現雙贏的合作局面,通過校外實習實訓,應用型人才培養可以及時地了解行業的發展行情,了解行業對人才的最新需求標準,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甚至在學生就業和單位用人方面也可能達成一定意向[6]。
2.3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以網絡為代表超媒體在教育領域中開始發揮著強大的作用[7]。要在教學活動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推廣使用網絡精品課程,使學生享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 .逐步實 現教學及管理數字化、網絡化。進一步培養和提高本科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習的能力,以及利用互 聯網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教學中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再現于課堂,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虛擬教學環境,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同時又把抽象的理論及難以想象的空間形式用軟件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發了大學生學習的興趣, 提高了教學效率。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和要求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規律,將完美的 外在形式與實用的內容有機結合, 真正有效地輔助教學[8]。
3.1 重視實踐教學
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在 “應用性、實踐性、基礎性”的原則下 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圍繞訓練學生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設計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9]。優化教學環節安排,強化實踐教育,在專業課程中提高綜合性、自主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拓寬民族醫學專業學生校外實踐渠道,加強學校產學研合作, 與社會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采取各種有力措施, 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確保學生專業見習和畢業實習時間和質量, 推進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10]。
3.2 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大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11]。創新精神要求學校要善于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辦出特色, 培養自主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在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嚴峻的新形勢下, 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注重對大學畢業生創業就業的能力培養, 結合大學生新的就業格局, 需建立健全就業指導工作的新平臺,對高校大學生創業做專業化、規范化的就業指導,同時也可解決棘手的就業問題。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指導規劃,培養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12]。也可通過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 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拓寬學生知識面, 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創造各種條件,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 參與科學研究,進行創新性實驗和實踐,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3 推進文化素質教育。
舉辦各種形式的知識競賽,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為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把人文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中,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 寓教于文化 ”,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應用型人才除了應具備基本的組織管理能力外,亦需要多種其他輔助能力,如人際溝通、管理創新、計算機操作能力等,在課堂上采用情景 模擬形式,模擬現實工作中會遇到情形,使學生能最直觀接觸到工作中將可能會發生問題,進行角 色體驗[13]。也要多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撰寫提交調研報告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14]。
民族教育是實現我國各民族共同繁榮重要基礎,而民族醫學教育作為民族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為廣大少數民族基層地區服務的業務素質強、思想品質高,留得住、用的上的醫學 高等專業人才[15]。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求實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 綜合素質, 這對整個國家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戰略意義[16]。
[1]邵帥.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1.
[2]姚允柱.基于創新教育的知識、能力、素質關系辨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1):20-22.
[3]徐霞.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42-143.
[4]羅婕,龐宇舟.壯醫藥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J].大眾科技,2014(2):157-158.
[5]龐宇舟,羅婕.壯醫藥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考[J].高教論壇,2014(7):11-13.
[6]楊建忠,梁軍剛.應用型人才培養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探索[J].亞太教育,2015(9):203-204.
[7]霍江濤.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臨床前期課程設置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3.
[8]何春花,姬利娜,李艷華.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信息技術與高等數學教育的整合[J].科技信息,2012(36):318.
[9]佚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異步教學研究,2010(4):1-17.
[10]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2):57-60.
[11]陳月,向宇,唐元兢.醫學文秘專業學生應具有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淺析[J].新西部旬刊,2013(6):49-50.
[12]胡千慧.淺議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高教學刊,2015(22):14-15.
[13]王曉紅.大學生情商培養對策研究[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3(2):61-62.
[14]張屹立,何雪芳,蔡旺,等.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知識與能力結構現狀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30(4):285-287.
[15]蘇露.少數民族醫學新生心理特征的初探[J].甘肅科技,2011,27(1):190-192.
[16]樊文皓,郝剛.大學生綜合素質存在的問題與提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9(2):173-174.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in Guangxi College of ethnic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of Zhuang Yao
LIANG Ning ZHANG Yaqi
Zhuang Medicine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of Zhuang Ya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nation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alents and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of student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ir abilit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Put forwar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medical specialty and the target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can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room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eaching effect,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e cultural quality. We want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l of "applied" national medical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Zhuang Yao revitalization plan;Nation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Knowledge and ability structure;Zhuang Medicine Specialty
R-4
B
2095-0616(2016)22-30-03
2016-08-06)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2013C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