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
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乳癖消丸聯合他莫昔芬治療臨床研究
黃倩
目的評價乳癖消丸聯合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療效,探討其起效機制,總結用藥經驗。方法114例乳腺增生患者,據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兩組患者均給予他莫昔芬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乳癖消丸治療,連續4周,評價療效。結果中醫療效:兩組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效率為29.8%,低于對照組的49.1%(P<0.05);X線療效:兩組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分別為(20.4±10.2)、(25.3±13.7)分,均低于治療前的(40.9±11.5)、(39.7±12.0)分,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癖消丸聯合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可增進療效,降低無效率,但整體療效仍有待提高。
乳腺增生;乳癖消丸;他莫昔芬;臨床研究
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是一種女性常見病,育齡女性發病率高達40%,約占乳房疾病的3/4以上[1]。乳腺增生以乳腺數量、形態異常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疼痛、乳房溢液等癥狀,給女性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乳腺增生還與乳腺癌關系密切,及早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西醫治療乳腺增生以調節內分泌為主,療效肯定,但復發率高,同時對于局部癥狀改善效果不明顯,復發率高,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中醫治療乳腺增生歷史悠久,專方專藥較多。本文研究乳癖消丸聯合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療效,簡單探討其起效機制,總結用藥經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婦科門診、乳腺科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初診、X線等檢查,確診為乳腺增生病;②年齡>18歲;③未合并其他重大器質性、系統性疾病,如惡性腫瘤、肝硬化、冠心病等;④未合并其他類型乳房疾病,無乳房手術史;⑤依從性尚可;⑥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近6個月無治療史、生育史、妊娠史;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月經不規則;④藥物過敏、藥物禁忌證;⑤合并乳房惡性疾病;⑥嗜酒,藥物依賴;⑦絕經期、更年期;⑧無法獲得隨訪。退出標準:①采取其他療法治療,如采用中藥敷貼治療;②未獲得隨訪;③誤漏診;④醫師要求終止研究。共入選乳腺增生患者114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6.5±5.2)歲。病程6~54個月,平均病程(25±11)個月。單側64例,其中左側32例、右側32例,雙側50例。診斷為肝郁氣滯型50例,脾虛濕盛型43例,沖任失調型21例。據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7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他莫昔芬治療,10 mg/次,2次/d,連續4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乳癖消丸治療,1袋/次,3次/d,連續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中醫證候療效以及X線療效。比較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中醫療效評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2],X線療效參照胡永升[3]制定的分型標準評價。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無變化。愈顯率=痊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中醫療效:兩組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效率為29.8%,低于對照組的49.1%(P<0.05);X線療效:兩組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分別為(20.4±10.2)、(25.3±13.7)分,均低于治療前的(40.9±11.5)、(39.7±12.0)分,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與沖任不和、肝氣郁結、肝腎虛損、痰凝血瘀等有關,治療應以疏肝解郁、軟堅散結、活血化瘀、補益肝腎、調理沖任等為主。不同證型存在相互轉化可能。乳癖消丸組成主要包括蒲公英、天花粉、鹿角、雞血藤、昆布、赤芍、牡丹皮、三七、玄參、漏蘆、夏枯草、海藻、木香、連翹、紅花等,全方軟堅散結,活血消痛,清熱解毒,方劑全面針對乳腺增生的病機,可有效的減輕乳房紅腫、脹痛等癥狀表現。現代醫學研究證實[4],紅花、木香等中藥成分具有活化血小板功能、擴張血管等功效,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現代醫學證實具有抗癌、調節脂質代謝等作用,蒲公英等基于抗菌、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多種中藥起到多靶點作用。他莫昔芬為雌激素的部分激動劑,過去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轉移防治,有有助于調節內分泌,進而抑制乳腺增生。研究中,兩組X線療效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他莫昔芬在減輕乳腺增生中的作用。觀察組中醫療效無效率為29.8%,低于對照組的49.1%(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分別為(20.4±10.2)、(25.3±13.7)分,均低于治療前的(40.9±11.5)、(39.7±12.0)分,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乳癖消丸確實有一定的減輕癥狀作用,其在減輕全身以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于局部癥狀較明顯的患者,有必要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可增進療效[4]。需注意的是兩種療法4周內療效均難以叫人滿意,乳腺增生有癌變風險,應予以重視,做好復查,綜合治療,預防惡性病變。
綜上所述,乳癖消丸聯合他莫昔芬治療乳腺增生可增進療效,可降低無效率,但整體療效仍有待提高,應做好疾病的綜合管理。
[1]吳梅艷.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的Meta分析.光明中醫,2013,28(7):1437-1439.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2-55.
[3]胡永升.乳癌早診新進展——乳腺惡性腫瘤的X線診斷//全國乳腺疾病診治防高級研修班講義,2004:4-13.
[4]劉玉斌,李德輝,張素燚,等.中醫外治療法與內治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療效差異的meta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489-14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93
2016-11-08]
湖北省衛生計生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 WJ2015Z064)
430022 武漢市第一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