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君
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護理配合
張雅君
目的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的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護理工作者提供參考。方法71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記錄患者進行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心理狀態、手術狀況、出血量、不良狀況、護理評價。結果通過71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分析發現:①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后的平均抑郁評分為(34.63±5.71)分,治療前為(44.54±5.19)分;治療后平均焦慮評分為(43.53±6.43)分,治療前為(53.82±8.50)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進行手術的成功率為100%,在進行過程中的平均出血量為(24.84±5.58)ml,平均手術時間為(36.93±7.32)min,患者在治療后未出現不良狀況。③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7.18%。結論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能夠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出血狀況等得到改善的同時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臨床價值大。
護理配合;宮腔鏡;切除;子宮肌瘤;評價
子宮肌瘤是一種目前高發于女性子宮的良性腫瘤之一,子宮肌瘤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很多子宮肌瘤患者都是在去醫院接受體格檢查時才發現,因而會發現不及時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女性不孕[1]。患者在飲食上一定要以清淡、易消化類食物為主,可適當的食用含鐵質食品以及蔬菜、瓜果[2]。為了對產后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評價進行分析,本文選擇2014年2月~2016年9月在本院所接受治療的71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6年9月在本院所接受治療的71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醫學上的診斷標準,患者均排除凝血障礙、系統性疾病、肝腎等器官損害以及精神病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該研究。年齡23~51歲,平均年齡(42.74±6.60)歲;病程0.6~6.8年,平均病程(4.52±1.68)年,學歷:44例高中以下,20例大專,7例本科;64例患者為已生育,7例患者為不孕。
1.2 方法 具體的護理步驟為:①在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入院后進行一系列的常規CT檢查,對肌瘤的具體狀況以及位置進行確定,對其病歷資料進行收集,主要對患者年齡、病史、藥物的使用等進行分析。合理控制患者的飲食,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在患者手術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教育,著重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授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進行自我護理等問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②手術在患者月經后3~7 d進行,用0.25%的碘伏在手術前晚上和當天早上各對患者的陰道清洗1次,在手術前6 h內不得食用任何食物,在手術前對手術所用的所有物品進行核對和檢查,保證器械功能正常。③確定需要手術的患者的信息無誤后推入手術室,放置截石位,將凝膠墊放置在擱腳架上,患者兩腿分開100°,將患者膝蓋進行固定,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麻醉師通過靜脈對患者的全身進行麻醉,術前對患者的宮頸進行軟化,對患者的頸管進行擴張,將宮腔鏡放入后加入適量的膨宮液,主刀醫生在80 W的雙極電切功率以及60 W的雙極電凝功率下進行切除操作,隨時對手術中所用到的物品進行供給,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將標本送檢(在手術的過程中要嚴格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各項生命體征)。④在完成手術后輔助麻醉師對手術患者進行吸痰,將導管拔出,待患者恢復意識后轉移至復蘇室進行半小時的觀察,患者體征未出現異常送入普通病房。對患者臥床的體位進行指導,在術后2 h內指導患者進行翻身,4 h后指導患者進行排尿。在患者出院前由護理人員對患者狀況進行了解,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在進行臨床進行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心理狀態、手術狀況、出血量、不良狀況、護理評價(根據本院自制量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況 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后的平均抑郁評分為(34.63±5.71)分,治療前為(44.54±5.19)分;治療后平均焦慮評分為(43.53±6.43),治療前為(53.82±8.50)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手術以及不良狀況 患者進行手術的成功率為100%,在進行過程中的平均出血量為(24.84±5.58)ml,平均手術時間為(36.93±7.32)min,患者在治療后未出現不良狀況。
2.3 護理評價狀況 患者的非常滿意31例(43.66%),滿意38例(53.52%),不滿意2例(2.82%),護理評價的總滿意度高達97.18%。
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能對患者的心理狀況、認知狀況、術前準備、術中操作以及術后護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化的宣傳與教育,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的成功率。臨床上對子宮肌瘤進行治療時會根據患者的肌瘤的大小、肌瘤的部位、患者的癥狀以及肌瘤生長的速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后制定治療方案,在治療早期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對于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須手術治療的患者,可采用子宮肌瘤摘除術[2,3]。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如果護理不當常會產生各種并發癥,因而術后護理變得尤為重要。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的效果進行分析,特進行本次研究。
本研究收集2014年2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1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發現:①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后的平均抑郁評分為(34.63±5.71)分,治療前為(44.54±5.19)分;治療后平均焦慮評分為(43.53±6.43)分,治療前為(53.82±8.50)分,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進行手術的成功率為100%,在進行過程中的平均出血量為(24.84±5.58)ml,平均手術時間為(36.93±7.32)min,患者在治療后未出現不良狀況。③患者在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7.18%。張麗杰[4]研究指出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的效果以及其評價狀況進行分析,可以顯著地減少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狀況,提高患者的護理評價,應用價值大。劉莉琨[5]研究指出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的效果以及其評價狀況進行分析,患者通過系統的手術護理過程對手術過程的常見問題以及注意事項進行了解,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手術的成功率,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綜上所述,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過程中進行護理配合,能夠使患者的心理狀況、出血狀況等得到改善的同時提高手術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臨床價值大。
[1]黃月紅,黃月桂.宮腔鏡下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對策.吉林醫學,2013,34(18):3688-3689.
[2]朱士紅,劉同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96例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464.
[3]董萍.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護理配合.西部醫學,2010,22(11):2162-2163.
[4]張麗杰.宮腔鏡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護理分析.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5):155-156.
[5]劉莉琨.宮腔鏡黏膜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護理配合.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4):132-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108
2016-10-08]
110000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