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闊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的臨床療效觀察
范闊
目的觀察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PCSD)的臨床療效。方法90例PCSD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甲組(采用經腹聯合宮腔鏡下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治療)和乙組(采用經陰道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每組45例。觀察并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生存質量進行比較,乙組均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應根據PCSD患者的不同情況擬定針對性手術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臨床療效;不同手術方式
PCSD在臨床之中也被稱之為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缺陷,其主要是指患者在剖宮產手術之后子宮切口愈合出現缺陷后逐漸形成的與宮腔相通的凹陷,其下段瘢痕的活瓣作用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經血引流,導致經期陰道流血或者經期延長、慢性盆腔痛、痛經、不孕等。目前臨床針對PCSD尚未探尋出切實可行的規范治療方案[1]。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PCSD患者作為觀察目標,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PCSD患者作為觀察目標,年齡26~39歲。剖宮產次:1次37例,2次48例,3次5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甲組與乙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組采用經腹聯合宮腔鏡下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治療。硬膜外麻醉之后逐層進入腹部,對粘連進行分離,將膀胱反折腹膜打開之后,向下推動膀胱,將子宮峽部原剖宮產瘢痕充分暴露出來,放入宮腔鏡,宮腔鏡下探針直接對憩室上下界進行定位,后將宮腔鏡退出。對憩室部位瘢痕組織進行完全切除。采用連續鎖邊方式對第1層肌層進行縫合,對外1/3肌層與膀胱反折腹膜采用第2層翻褥式縫合。再次置入宮腔鏡,無子宮下部憩室之后方可退出。
乙組采用經陰道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在患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其膀胱宮頸間隙注入1:1200的腎上腺素、氯化鈉注射液,以實現水壓分離,自膀胱溝內將陰道黏膜弧形切開,對膀胱宮頸間隙進行分離,探及到子宮峽部凹陷位置后,使用探針進行上下界定,對憩室部位瘢痕組織進行完全切除,采用連續鎖邊方式對第1層肌層進行縫合,對外1/3肌層采用第2層翻褥式縫合。再次使用探針進行探查,確定縫線是否穿透子宮后壁。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生存質量評分(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觀察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手術時間為(57.01±7.01)min,術中出血量為(77.34±17.50)ml,術后生存質量評分為(45.46±4.06)分,住院時間為(5.11±0.56)d;乙組手術時間為(35.51±6.42)min,術中出血量為(39.01±12.86)ml,術后生存質量評分為(49.32±2.17)分,住院時間為(3.28±0.45)d。乙組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人人群數量的不斷增加,PCSD的發病率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其屬于剖宮產的一種遠期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已經受到了臨床方面的高度關注[2]。
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是臨床針對PCSD的主要治療手段,藥物治療的方式雖然簡單方便,但是患者服藥依從性不高,治療效果不佳,停藥之后很容易復發[3]。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包括陰式子宮疤痕憩室手術、經腹子宮切除術以及經腹子宮瘢痕憩室修補、腹腔鏡、宮腔鏡等。本組研究之中,甲組與乙組患者分別采用經腹聯合宮腔鏡下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經陰道子宮瘢痕憩室切除+子宮修補術進行治療,甲組治療方案術后恢復效果良好,可顯著縮短術后月經期,提高生存質量評分,整體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此種手術創傷較大,患者不易接受,臨床推廣度不高[4]。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陰式子宮瘢痕憩室切除術逐漸被認可,其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特別是針對憩室位置較低的患者來說,此種術式可在腹膜外進行,減小了術后盆腔粘連的可能性,尤其適用于有生育需求的PCSD患者[5]。
綜上所述,雖然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生存質量等方面比較上,乙組較甲組有優勢,但是臨床應根據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患者的不同情況擬定針對性手術方案,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1]胡仙清,鄭小冬,何海珍.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的臨床分析.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4):413-416.
[2]張冬梅,史惠蓉.經陰道手術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的臨床效果分析.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40-42.
[3]劉成麗,曲鳳占,趙小輝,等.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圍手術期血清應激指標的變化.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6):1012-1013.
[4]余靜麗,李留霞,李秀芳.宮腹腔鏡聯合治療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15例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4,11(4):124-126.
[5]高奇丹,楊彩梅.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憩室經陰道手術治療臨床分析.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4,25(5):869-8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73
2015-11-05]
117100 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