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瑩黑龍江省勝利農場醫院
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病人的護理
夏瑩
黑龍江省勝利農場醫院
文章中主要對慢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病人的護理技術進行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護理
1.概述
(1)適當休息:休息可減輕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1)休息原則:心功能I級的病人可照常生活,但應增加午睡和適當休息;心功能II級的病人可起床稍事活動,但需增加活動間歇的休息時間;心功能III級的病人應限制活動,多臥床休息;心功能IV級的病人,需絕對臥床休息。2)臥床休息病人的床旁護理;照顧病人的起居和飲食;幫助病人在床旁和床上使用便器;將病人所需日常用品如水杯、書報、手表放在伸手可及之處。3)注意事項:當病情好轉恢復起床活動時,應逐漸增加活動量,若出現胸悶、氣短、心率加快等現象,應立即臥床休息并抬高床頭。臥床休息過久容易導致靜脈血栓形成和肺炎,還可引起食欲不振、精神委靡等不良后果,病人一般在心功能逐漸改善過程中,可適當下床活動。
(2)飲食:應攝入低鹽、低熱量、易消化、不脹氣飲食,每日攝入熱量以5021-6270kJ為宜。
(3)保持大便通暢:對便秘者,食物中宜增加粗纖維的含量,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如開塞露、通便靈膠囊等。對不習慣在床上排便的病人.可通過啟發、誘導,并注意遮擋,使病人逐步適應;如病情允許可扶病人在床邊排便。注意觀察病人排便時的面部表情、脈率、心率及節律變化,以免發生意外。
(4)調整體位:宜采取半臥位或坐位,有呼吸困難的病人,夜間睡眠應取半臥位,以減少回心血流量和改善呼吸活動。注意病人體位的舒適和安全,可用枕或軟墊支托臂、肩、骶、膝等部位.以免受壓。
(5)吸氧:氧流量一般為2-4L/min,肺源性心臟病為1-2L/min,注意保持鼻導管的通暢。
(6)密切觀察病情:注意監測病人心力衰竭癥狀、體征的變化情況,如呼吸困難的持點、程度、時間及是否伴有陣咳、咳泡沫樣痰,以及時發現心功能不全的情況,尤其應注意夜間巡視及床夯安全監護,注意病人呼吸頻率、節律、深度的變化。
(7)用藥的護理:1)洋地黃類制劑:密切觀察有無中毒反應及過敏現象,疑似中毒時,應立即描記心電圖并報告醫師。①給藥前應詢問病人有無惡心、嘔吐、乏力、色視等。②監聽心率及節律,若心率過快或過慢,節律不規則,或由不規則心律突然變規則,應警惕中毒的可能。③有條件的病人可定期檢測血中地尚辛的濃度。2)利尿劑:①持續大量利尿可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和電解質紊亂,應注意觀察脈搏、血壓的變化并檢測電解質情況。②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定期測體重。③測血糖、血脂,長期用噻嗪類利尿劑的病人血糖、血脂水平可能增高。3)血管擴張劑:①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調整用量和滴速。②密切觀察血壓及心率,如血壓下降超過原來的20%或心率增加20次/分以上時應及時停藥,并與醫師聯系。②病人起立時,動作宜緩,避免體位性低血壓。4)輸液量和速度:輸液過多、過快是誘發心力衰竭的因素之一,故應控制靜脈輸液量和速度。
2.健康教育及康復指導
(1)休息與活動的安排:活動量以不引起心悸、氣短為原則。睡眠要充足,選擇適合身心休息的活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避免緊張和應激刺激。
(2)飲食:選擇清淡、低鹽、低脂、易消化飲食,每餐不宜過飽,戒煙酒等刺激物,避免進施制品,可適當使用調味品以改善食欲。
(3)避免誘發因素:如過度勞累、情緒劇烈波動、呼吸道感染、鈉鹽攝入過多等可誘發心衰,注意避免。
(4)學會自我監護:教會病人及其家屬觀察體重、呼吸困難、水腫的變化,并對洋地黃類藥物的毒性反應及常規用量有所了解,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5)用藥與復查:嚴格按醫囑用藥和保健,定期復查。
1.概述
心律失常的診斷通過病史結合心臟聽診檢查可初步判定,確診主要依靠心電圖。治療以恢復竇性心律、控制心室律、糾正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動力學障礙為原則,具體方法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還包括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機械刺激、電轉復和介入性治療等。
2.護理操作要點
(1)心電監護:對嚴重的心律失常病人必須進行心電監護,護理人員應熟知監護儀性能及用法.會觀察結果并及時記錄。密切注意可能引起猝死的危險征兆,一旦發現,及時與醫師聯系,并積極進行搶救。
(2)飲食;宜選擇低脂、易消化、清淡飲食,少量多餐。
(3)休息:對隨時有猝死危險的心律失常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對功能性心律失常病人注意勞逸結合。
(4)心理護理:穩定的情緒和平靜的心態是治療心律失常必不可少的條件,護理人員通過安慰和解釋,消除病人的焦慮和恐懼感,尤其在進行特殊檢查和治療前,適當的解釋可取得病人的合作,減少病人的緊張心理。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和生活上的困難,給予關心和幫助,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5)病情觀察:評估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的癥狀,如心悸、乏力、胸悶、呼吸困難、昏厥等,注意觀察和詢問這些癥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給病人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除遵醫囑用藥外,及時做好對癥護理。各癥狀分別給予以下相應對癥處理。
(6)用藥護理:遵醫囑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注意藥物的給藥途徑、劑量、給藥速度,觀察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用藥期間嚴密觀察心率、節律、血壓、呼吸、意識變化,必要時進行心電監測。
(7)特殊檢查和治療的護理配合:包括電除顫、電復律、安裝心臟起搏器等,做好治療前的準備及術中配合,術后精心的護理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
(1)適當休息、合理飲食:向病人及其家屬講清休息和飲食的重要性,根據病情適當安排休息與活動,勞逸結合;飲食宜選擇低脂、易消化、清淡飲食,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及刺激性食品。
(2)自我監測及自救:教會病人及其家屬自我監測脈率及節律的方法,家屬還應學習心肺復蘇術,以備急用。
(3)避免誘因:發熱、飲食不當、情緒變化等均可誘發心律失常,應注意避免。
(4)用藥與復查:遵醫囑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嚴禁隨意加減用量,定期復查心電圖。
[1]包小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04).
[2]李西蘭,楊俊玲.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學,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