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互聯網+農業”:推動我國“三農”發展進程
周潔
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隨著網絡技術和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日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作為傳統產業的農業,也在社會進步的同時,與互聯網這一現代產業逐漸緊密起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通過對農業的改造,慢慢地改變了農業的傳統模式,形成現代農業的新格局,同時也對改造我國農村發展,重塑傳統農民形象具有重大的影響。“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逐漸成為探索解決中國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的新途徑。
互聯網+農業;信息技術;農村電商
(一)“互聯網+農業”的內涵
“互聯網+農業”以提質,增效,增收為目標,注重創新,主要通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發揮其在農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打破漁業、種植、農產品加工等六大農業行業,實現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深度融合,形成有機的商業運行機制。
(二)“互聯網+農業”的提出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而不斷地推進,對以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發展效率的需求逐漸升高。“互聯網+農業”應時而生,它致力于建立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快速準確實現互聯網與農業市場信息高速對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在農業發展中實現政策、技術、人才等相互交叉融合,同時實現農產品生產智能,加工安全、流通便捷,促進我國農業持續發展。
(一)面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并實行多項舉措進行推進,但“互聯網+農業”主要依靠于網絡互聯網平臺,而目前我國仍不能很好地實現網絡的全面普及,受到地域等局部性因素的限制,嚴重影響互聯網普及的整體性,且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低下,各種硬件、軟件設施急需強化。
就農產品自身而言,由于人們對農產品的鮮活性方面要求很高,但受到農產品季節性、區域性和其新鮮儲存、運輸技術的純熟程度等方面的限制,這些問題并未達到較好的解決。
就農業物流而言,當前的物流體系并不完善,國內市場的開發已經收到局限,更不用談及國外市場,物流體系也需完善和加強。
就農業技術人才而言,農民對網絡互聯網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農民對支付寶等技術掌握并不熟練,很多人甚至不會使用,且專業化農民數量很少,農業發展對具有創新精神的新型農民需求加大等問題不斷出現。
(二)解決措施
“互聯網+農業”關鍵在于技術和創新兩方面,因此,我們針對上面所述的主要問題,從技術和創新這兩方面入手,總結出以下幾方面解決措施:
1、推進“互聯網+農業”的整體性,以龍頭企業引領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提升農業現代化進程。
2、加強農產品儲存技術的研發,保持農產品的鮮活性。積極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增加農產品種類的同時,拓寬銷售渠道。
3、推動農村物流升級提速,最重要的是改善農村交通等各項基礎設施,謹記“要想富先修路”,減少地域的限制,同時進一步推進移動通信、寬帶、電腦、智能手機等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普及。其次,完善物流信息體系,嚴格監督并加強農產品物流過程中所涉及的收貨、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環節。
4、政府、企業和社會要多方面配合,培養新型職業化農民,定期進行培訓,使農民對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得以很好的提升,以便隨時掌握各項農業信息,高效獲得最新農業政策,使自己的腰包越加豐滿。
(一)對農業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農業”在農業現代化的情形下,主要依靠農業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和自動化,農民利用互聯網收集與農業相關的市場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通過農業各行業的專業門戶網站,了解最新農業動態。且現今的互聯網遠程控制技術、云計算等最新技術在農業中運用也日益廣泛,養殖場工作人員只需打開電腦就能控制牲畜的飼喂、場地的清理等工作。還可以定時自動對園林進行灌溉,對農產品安全進行監控等,這些都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水平。近年來許多農民利用互聯網進行農產品銷售,實現產銷對接,極大縮減了生產和銷售之間的距離,同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農業的生產與銷售,改變過去的農業發展方式,減少生產的盲目性以對抗市場的風險。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許多的農產品實現了網上交易和結算,在倉儲物流技術和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銷售形式也從最初的干果、茶葉等發展到了生鮮農產品,農產品交易額獲得極大提升。
(二)對農村的推動作用
為了推動“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鄉村的基礎設施必須得以完善,不論是從硬件和軟件上都要得以健全。這要求交通建設要完善通暢,以便與外界交流更加方便,各項就業和社會保障需逐步加強,科學文化和醫療設備也要不斷提升,這都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科技人才的基礎。同時互聯網作為各種信息的載體,能更好的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指引和各種便民服務,使農村地區得到很好的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也得到快速的發展,這些都極大地推動農村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進程也得以加快。
(三)對農民的推動作用
互聯網可以為農民提供多元化服務,可以保證人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了解國家各項農業政策和農村發展政策,保證大家積極響應國家的各大政策,互聯網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農民的人均收益水平,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技能等方面也都得以提升。在政府、社會和企業的合力幫助下,農民掌握了各項農業技術,使農業經營變得更為科學,農民也由傳統的單純以農耕維生的農民變為職業的具有專業農業技術與素質的農民,農民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兩方面都變得更加富有。“互聯網+農業”也成為現今許多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創業的新選擇,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創意服務社會,回饋農村。
[1]周洪梅.上海推進“互聯網+農業”的思考[J].現代農業,2015 (09).
[2]王祖強.涉農電子商務: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新業態[J].浙江經濟,2015(11).
[3]李海平,劉偉玲.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與模式創新[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02):189-191.
周潔(1992-),女,漢族,山西運城人,云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