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哈爾濱供電公司
智能變電站二次施工圖設計的標準化技術
劉暢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哈爾濱供電公司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社會經濟快速向前發展。智能變電站等相關建設均進一步獲得發展。與此同時,在變電站等方面的施工設計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相關要求也在進一步增加。為此,本研究中結合了當前階段實際情況,針對智能變電站等方面的二次施工圖設計采取了必要的分析,目的是為了能夠進一步化解此類技術問題,提升標準化設計與施工,促使智能變電站尤其是二次施工圖設計之中的相關技術可以獲得更進一步的提升。
智能變電站;二次施工圖;設計標準化
ⅠSC61850的技術標準對智能變電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行的技術標準在與相關系統規范方面相結合的過程中也缺少可兼容的條件。為此,應當對二次施工圖設計等方面建立標準化建設提供優化方案。與此同時,還需要增加對二次施工圖設計本身的研究,進一步確保施工標準化技術的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完善智能變電站設計形成幫助。
1常規組態。ⅠEC61850配置文件主要是通過變電站配置描述語言對變電站設備對象模型進行描述后生成的文件,一般情況下需要建立在不同類型的配置工具中間,目的是為了能夠完成交換配置,進一步才能夠完成互操作的工作。通常情況下,設備以及生產廠家需要充分根據規范實施操作,并能夠提供必要的裝置完成有效定義。根據該定義以表格方式或者是其他的方式設計出虛端子;系統集成商通過設計文件組態以及組態工具形成SCD文件;二次設備廠家使用全站統一的SCD文件以及裝置配置工具提取虛端子配置信息,然后下發至裝置,最后由調試人員進行相關測試。
2二次施工圖形式。智能變電站中二次電纜的連接以及設計工作是虛端子通信組態以及SCD等配置文件下載的工作。對于每一臺設備而言,虛端子輸出或輸入和傳統端子排之間仍然是對應關系。所以,設計工作中通常采用表格形式或者常規的CAD文件來對虛端子進行描述,不過CAD文件描述方法不利于制作以及維護管理。
3改善新組態條件下產生的問題。圖形文件以及相關語言文件等之間進行轉化,需要知道的是轉化過程屬于雙向條件,具體是指圖形文件可以很好的導入到系統條件之中,并能夠形成逆向導出效果,這對完善設計、制作以及施工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全新的二次施工圖設計也需要具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具體是指其不應當再利用傳統圖形編輯軟件基礎工作,而是應當采用可選擇性的軟件實施編輯。最后,還需要對其進行系統測試,通過利用全新的軟件,還需要對接口實施優化,才能夠最終達到所需條件。
目前我國智能變電站在設計與施工中其工程化流程日益嚴格,在自動化系統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現階段智能變電站的施工設計以及工程驗收、維護等形式都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工程實際需求,在管理過程中要有效的進行思路改變,并形成科學管理模式,規范設計標準。關于智能變電站二次施工圖的設計標準技術探討來看,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智能變電站組態創新
結合智能變電站方面的組態情況加以分析,SCD文件需要通過建立可視化編輯才能夠完成相關工作。編輯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校驗,目的是為了確保設計與實際配置之間形成統一性。
在針對SCD文件的XML的CAD圖形轉化的環節能夠促進二次施工圖設計更直觀和標準。給予SCD文件編輯的前提下充分運用SⅤG技術,推進SSD一次系統成功導入配置文件,使ⅠEC 61850應用得到充分提高,促進變電站進一步智能化。在下一步的融合中能夠在智能變電站建模環節中取消SCD文件,通過二次施工圖設計方法直接導入的形式,更加簡化施工圖紙,相對與電子文檔或紙質圖紙更具直觀性和簡潔性,這是智能變電站組態創新的體現,也是ⅠEC 61850的創新體現。
2二次施工圖標準化技術的優點。①智能變電站二次施工圖標設計準化技術能夠使當前已有的設計模式逐漸適應智能變電站新設計的要求,而且這一適應過程較平滑,有益于維持電力系統的穩定。此外,經過創新的智能變電組態能夠實現設計與配置之間的有機結合,從而減少工作的重復性,提高設計和配置的一致性。②使變電站全壽命周期管理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③智能變電站二次施工圖設計標準化技術ⅠEC61850的內進行了補充。
綜上所述,在進行二次施工圖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強軟件工具的水平,一方面需要提升指標中所不具備的邏輯關系內容。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變電站功能之中高校分布情況以及數據傳輸情況。隨著我國智能變電站相關技術手段等的進一步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提升技術水平。與此同時,智能變電站中的二次施工圖設計需要形成更加嚴格的標準化,才能夠真正獲得技術成長,實現智能電網施工與建設的長足進步。本研究中從兩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一方面對智能變電站中的常規組態以及二次圖形等開展了分析,具體論述了常規組態、二次施工圖形以及當前階段所具有的問題內容。同時,對問題應對策略加以重點研究,從組態創新到化解組態問題角度出發形成研究,最終對施工技術優勢加以闡述。
[1]徐群,李文升,馬駿.“五個全覆蓋”變電站設計管理新模式的研究與應用[A].企業基礎管理與管控模式創新——2015全國電力行業企業管理創新論文大賽獲獎論文[C].2015:2.
[2]馬杰.智能變電站二次系統全過程管控體系研究與實踐[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系統控制與保護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2中國智能電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系統控制與保護專業委員會、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2012:7.
[3]秦國強,段振坤,任俊,金言,林文亮,曹衛國.一種面向智能變電站過程層光纜的智能標簽技術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 2015,21:143-147.
[4]石改萍,閆培麗,張軍,胡君慧,谷松林.國家電網公司1000kⅤ變電站施工圖設計內容深度規定解讀[J].智能電網,2016,04: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