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天偉吉林財經大學
論捭闔之術在教育子女中的應用淺析
譚天偉
吉林財經大學
“捭闔之術”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一部曠世奇書——《鬼谷子》,我輩學習思想教育之流,僅能以其書曉其人,個中道理未能全部參悟,只能直抒胸臆,略表看法。有人跟我講,“春秋戰國時期兵荒馬亂,戰爭頻發,此書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當中方法應用現代家庭教育中是否得當?”考量再三,我還是決定論一論此書中有關方法在教育子女中應用如何。淺析捭闔術有關方法,擴展了其作用力,從其審視、分析、辯論等實例方法中演變出一套應用于家庭教育中的有關辦法,望有所增益。
鬼谷子;捭闔術;教育;家庭
捭闔即開合,即陰陽,即正負,即明暗,天地萬物,或開或合、或陽或陰,盡皆世物之發展客觀規律,順應客觀規律發展,方能長久,即“捭闔者,道之大化。”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教導子女一直以來都是一種不太容易的事,而家庭的結構又各式各樣,不同環境中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又各不相同,道理相當,模式變化,方能教導有方,家庭基本結構有:一父一母一子(這里子泛指子女),一父一子,一母一子,繼父一母一子,一父一繼母一子,無父無母一子(這里又分為子同隔代父母生活、子同父母同代血親生活等結構模式)。這里淺析捭闔術在一父一母一子模式結構中應用。
捭闔術者重于陰陽之術,而調和好陰陽,即符合主觀能動性發展之規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占據主導地位,應具備洞悉一切之本領,方能不被子女意識所左右,方能教導子女,使其終成功。亦書中所言“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父母要身先力行,做事做人做在子女前面,做子女的楷模,做子女的圣賢,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著子女。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這一句如果用于教育子女中即是說,子女中有賢良的、不肖的、聰明的、愚鈍的、勇敢的、怯懦的,做父母的應當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然后順勢而發,取其長補其短,發揮子女的長處,彌補子女的短處,經常給子女安排一些實踐活動,小任務,課外作業等事物,讓子女忙乎起來,動起來,觀察他們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觀察他們的愛好志趣,了解他們的意志和性格特點,以便于培養和教育他們,為他們選擇更適合他們走的人生道路,從小培養。
當子女處于青春叛逆期時,他們的思想中,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沒完全定形,這時,在某一類問題上父母同子女產生分歧,不要持相反觀點,不要呵斥嚴厲對待,這樣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子女也許迫于壓力和呵責,一時順應父母的態度想法意圖行事,但終有一天子女的怨恨不解會積蓄太深進而爆發,會與父母的觀念想法背道而馳。所以,此時父母應利用捭闔的方法,一張一弛,一開一合,即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陽一陰,順勢引導子女的觀點,通過現身說法,舉例反證,讓子女全面的考慮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做到了這樣的張弛有度,子女即不會反感反而會更加信任父母,感恩。正所謂大物始于小,雖然成人之后的子女有優劣之分、貴賤之分、賢肖之分,這些都和他們成長的這個過程之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水平密不可分,所以為人父母,理應多多學習此等捭闔之術。
而這教育當中,了解子女的內心真實想法尤其重要,正所謂“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亦是說,口是人們心靈的門戶,而心靈是人們精神的主宰。在教育子女中,當家庭中,社會中,周圍事物發生什么變化之時,父母應該讓子女多做多說多發表其看法,想法,這樣如此反復,父母就能從中摸清子女的觀念、意志、喜好、思維模式、邏輯模式、三觀養成情況,然后對子女的這些觀點看法整理并加以疏導,使其卓越成長。
溝通過程中,父母教育子女切忌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若用書中捭闔的理論就是陽氣太重,必有陰氣過盛之時,父母太強勢,勢必使子女弱勢,內向,寡言,怯懦,這樣有礙子女發展。父母應該培養子女的興趣特長,以增加他們的自信,當子女有了自信,他們的求知和認知過程中就自然平穩輕松度過。給予子女適當的鼓勵以及在一些原則問題的討論中,張弛有度,陰陽適中,避其鋒芒,找出產生分歧的關鍵點,運用捭闔的手段,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閨蜜”消滅其隔閡和分歧,子女在父母面前總是會敏感,所以成長教育這個過程中,父母應做到慎行慎言,度量權能,方能使其增益。
本文淺析《鬼谷子》書中所言“捭闔之術”的有關理論,加以整理和發揚,分析其在教育子女中的實際意義,使其在家庭思想教育過程中,有助于父母教導子女,運用捭闔之術父母要深諳其道,主旨為調和陰陽,順應發展,教育子女要符合客觀發展之規律,不可揠苗助長,逆之行事,以捭闔為中心思想,演繹其萬般變化,使子女終成人。
[1]佚名.鬼谷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6.15-36
[2]佚名.鬼谷子[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