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佳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
女性視角下解讀《傾城之戀》的情之困,愛之惑
吳佳佳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
民國臨水照花人張愛玲在寫作的巔峰時期,憑借女性特有的敏銳視角完成了《傾城之戀》這一經典文學作品的創作,該書用細致入微的寫作手法對愛情、婚姻、人性在顛簸時代下的困惑、掙扎進行了生動重現與探討。本文將以情之困、愛之惑為切入點,重新對《傾城之戀》進行解讀、分析。
張愛玲;《傾城之戀》;女性視角;解讀
張愛玲能夠在民國文壇獨樹一幟的重要原因,便是她能夠極的描寫中國舊傳統在現代性沖擊下,普通人在現代城市生活里的悲歡離合。尤其是她能把在這種境遇中女性心理的微妙變化,描繪得入木三分。為小說《傾城之戀》中上海、香港的時代背景描摹,刻下了深刻的現實烙印。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國大革命一部大時代長篇歷史小說,“雙城”分別指的是巴黎與倫敦。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也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城市間的故事:上海與香港,除卻地點的交代,故事中兩大主角:白流蘇與范柳原之間,心中也橫亙著難以完全坦誠相見的虛擬之城,“雙城”之間的情之困、愛之惑無時不在,具體分析如下:
(一)真實生活中的女性視角下的“雙城”之困
現實中,上海與香港,是白流蘇追求婚姻、謀取幸福的主要場所,然而在這兩個地方,她并不是以一顆尋求真愛的態度,去追求自己生活的,這里面摻雜有許多算計。當然,我們無可否認,離婚住在娘家,備受遭受哥嫂欺凌,并騙走錢財的她,過著”白公館有這么一點像神仙的洞房:這里悠悠匆匆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一千年。可是這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為每天都是一樣的單調而無聊。”的日子,逐漸使其形成“賭徒”的性格。她唯一的賭注是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她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卻又把自己交給命運--當一個“賭徒”。這個時候,范柳原出現了,流蘇原本是以陪同的身份和隨著妹妹寶絡相親,然而,范柳原卻對其一見鐘情,尤其是流蘇和柳原第一次見面跳舞后,面對家人的嫉恨、嘲諷,白流蘇毅然決定從妹妹手中搶奪范柳原,并毅然決定與其共赴香港。這是一場為追求安穩婚姻與經濟保證的豪賭。
(二)文化、社會、個人追求差別下的真情算計
南洋一帶經商的范柳原算得上是“奇貨可居”,這在他初次進入白家時,眾人競相攀附、巴結的反應,便可以看的出來,眾人都以為這位衣著光鮮、風流倜儻的“放浪公子”,并不會著意追求婚姻、家庭的幸福。實際上,甚至連范柳原自己也這樣認為。然而,“嫖賭吃著、樣樣都來”的他,與常人相比,內心深處更渴望被愛以及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宿。童年、少年生活的不安穩,使他更加需要一位極具古典氣質的女性作為自己的伴侶,這個女性必須屬于“真正的中國女人”,恰巧,白流蘇的外在形象十分符合他的主觀要求(圖一影視劇中的白流蘇),因此他對白流蘇一見鐘情,可以說他對白流蘇的追求是不摻雜任何算計與雜質的,他只不過是為了尋找“愛的歸宿”,對于白流蘇,范柳原不要求其投懷送抱,只希望白流蘇懂他,然而這一個“自私的男人”與“自私的”女人,因為文化背景、人生追求、生存環境的差異,在這場愛情角逐中,為其制造了十分棘手的障礙,白流蘇離婚后住在娘家,遭受家人白眼,無力自謀出路的現狀,使得面對感情,面對這個奇貨可居的男子,白流蘇必須將其作為救命稻草般牢牢抓住,為達到這個目的,白流蘇必須謹慎算計,步步為營。范柳原一廂情愿的以為幫助白流蘇離開白公館這個陰暗、壓抑的環境,白流蘇就會很快的愛上他,然而,他忘記了流蘇和范柳原一樣謹慎甚至比他還要精明,在尋求能夠寄托自己身心感情歸宿的同時,患得患失,小心算計,以至于當兩者突然相對時,各自又不免踟躇徘徊,都希望對方最先表明心跡,所以兩人對話都好像話中有話,帶一點刺探,也有一點佻巧。
傳統意義上講,“有情人終成眷屬”是一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圓滿結局,然而在《傾城之戀》中,盡管白流蘇與范柳原最終結成了連理,但我們全篇讀下來,卻并沒有那種油然心生的開心與釋然,相反,因為張愛玲對這一結局的設置,反而讓讀者對于愛情的困惑更深了,追根究底,在于這場愛情角逐的并不純粹,它身上裹挾了太多的目的與算計,如果沒有突然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如果香港這座紙醉金迷的繁華都市沒有被侵華日軍所轟炸,這兩位主角之間的較量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白流蘇的算計還要經過多長時間的醞釀。在香港生活的這段時間里,范柳原已經逐步了解了白流蘇的內心,但白流蘇卻始終無法真心相對,范柳原最終也不奢求白流蘇理解他了,兩人就這樣曖昧但不熱戀的相處,直至香港變成被日軍轟炸成一座廢墟,兩人相遇,范柳原靠在墻上對流蘇吐露除了內心最真誠的心聲:“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地毀掉了,什么都完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在一切都變得轉瞬即逝、所有財富、地產、海誓山盟的美好愿望都被一場戰亂摧毀后,白流蘇終于肯對范柳原投以真正的情意,她意識到,在這個萬物隨時幻滅,也許真正靠得住的,只有白天和她一起醒來的的這個叫做范柳原的人時,白流蘇終于肯爬到柳原身邊,抱住了他。這一刻他們的心是在一起的,他們獲得了彼此的諒解。
如果故事到這里戛然之至,或許多少還會有一點溫情,然而張愛玲的高明之處,便在于她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敘述,女性意識濃厚的她,傾向于蒼涼意境的塑造,“不知道從哪里帶來的一身俗氣”使她著意與現實生活,兩人婚后生活的敘述,張愛玲平靜、客觀甚至冰冷的總結道:范柳原婚后不會和她打鬧玩樂了,他會把所有的俏皮話、花言巧語省下來討取別的女人歡心。這對于白流蘇來說,應該是值得歌頌、慶賀的好現象,因為這代表著,范柳原已經徹底的接納了她,將她看成自己正言順的妻子,盡管白流蘇多少有點失落,在她心里,卻依舊算計著如何能有范柳原安穩生活十年八年。
[1]石紅.解讀《傾城之戀》[J].文學教育(下).2010(12):378-380.
[2]劉濤.張愛玲的觀念寫作-《傾城之戀》細讀[J].青春.2011 (09):78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