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兵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
高中歷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高小兵
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
就目前國內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大部分高中院校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這使得其課堂教學環境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由于迫于高考等其他方面的壓力才進行的,而不是因為興趣使然,這種教學情況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影響學生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本文針對目前國內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路徑進行研究和探討。
高中歷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問題及措施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家和社會對國內高中生能否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給予l了高度的重視。通過高中歷史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當代高中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積淀人文內涵,其教育意義深遠,在了解中華歷史的同時,有助于高中生良好的身心發展。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更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良好品德。作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接班人,當代高中生應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物質和精神層次的發展同步升華。通過高中歷史熟悉并了解歷史傳承,使中華美德更加發揚光大[1]。
歷史教育作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重要教育形式,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才的主要陣地,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四有人才的搖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教師的職責所在,是學生可以專心學習的榜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需要豐富的教材內容,更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明方向,從而引導學生對社會發生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判斷。通過高中歷史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當代高中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積淀人文內涵,其教育意義深遠,在了解中華歷史的同時,有助于高中生良好的身心發展。
(一)當代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不清
21世紀,人們邁入計算機網絡信息化時代,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大量外界信息,同樣也有很多不良信息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當代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只是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不清。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內重視重工業發展,積極、大力引進外資企業在國內辦設工廠,隨著外來人員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帶來的文化對本國的歷史文化形成強烈的沖擊,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國內眾多高中生的價值觀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由傳統向現代的演變,而在校高中生還未形成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等核心價值觀,因此,致使大部分高中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尚未形成完整的傳統價值觀與轉型期形成的新的價值觀發生了沖突,使高中生對社會發生的問題,不能提出自己正確的意見和判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模糊不清[2]。
(二)國內高中較注重于應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家和社會急需各個行業的精英和人才,因此導致國內各大高中院校忽視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應試考試和傳授,忽略了高中生情感的培養,不能使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嚴重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深入教育,從一定程度上,阻礙高中生健康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規劃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使高中生在面臨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下,還生活在節奏較快的環境中,再加上青春叛逆期,致使當代高中生多具有反抗意識,不愿接受主流思想的引導,從而致使高中生不能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高中教材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滯后
由于歷史教材不能逐年修改,需要時間進行積淀,這就使高中歷史教材的部分內容與價值觀教育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差距,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近幾年國內才提出逐漸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而距離最近一次人教版歷史教材的修訂已經過了近十年,在這十年的時間里,雖然國家教育部門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改,但是其教材內容仍處于較為滯后、老舊的教育內容,無法為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的教學教材,在校歷史教師只能通過自身經驗和其它歷史資料進行整合、挖掘,類似情況的發生,不但難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且難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
(四)高中教師對高中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輕視
在國內眾多高中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歷史教材內容嚴重滯后、缺乏有效機制致使教師的教與學都無從下手,只能任憑自身經驗在摸索中展開教育,其主觀性判斷和隨意性的意見較大,嚴重影響高中生樹立爭取的人生價值觀,甚至淡化、抹殺正確人生觀的雛形,因此,國內高中院校應加大力度對在校教師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和職業授課技能等相關的培訓,以此增加教師在教授歷史課程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習積極學習和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一)豐富歷史教材內容,正確引導學生
國內教育部門應該通過對歷史的整合并編訂科學化、具體化、實際化的歷史教材內容,以教材為依托,引導在校高中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當代社會問題相結合,通過對歷史的了解,便于學生提出正確的看法和意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個人內涵,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通過對歷史教材的重新編訂,使教材中的任務和實際更加具體化,也更加鮮明化,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歷史,并探討歷史事件中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背景、原因,以及對后世造成的影響,例如提到南宋抗擊援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卻斗志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氣度,和抗金名將岳飛的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適度的引入當代的“八榮八恥”,對歷史和當代進行有機結合,積極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3]。
(二)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
在校教師應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并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利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等科技手段,形象的對歷史事件進行還原,為高中生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歷史事件的悲烈、壯觀,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便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觀念,進而對歷史事件和現實事件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探討,加強學習記憶。教師也可以深入地研究和豐富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加的豐富生動,在講課中穿插各種討論環節,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正確判斷善惡忠奸,進而積極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
(三)建立有效、完整的教育機制
國內高中院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有效、合理、完整的教育機制,以此作為發展對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基礎,通過對各項科學技術的利用,加強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高中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教育機制和教育體系,注重對高中生進行“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逐漸引導學生在歷史課程的學習中不斷進行綜合性分析和比較,及時總結和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為高中生營造學習氛圍,杜絕言傳說教
在校教師應根據歷史教材內容,運用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結合現有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能力,通過實際的影像和紀錄片教育不斷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讓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處于活躍狀態,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判斷力。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要堅決杜絕言傳說教的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是教師授課方式的最真實的證明,因此,在校教師必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通過新穎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5]。
通過歷史教材,對在校高中生進行整體宣傳,幫助學生在思想境界上的升華和對未來職業進行規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具備正確的判斷意識,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事實證明,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嚴重影響國家和社會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國內眾多院校應加大力度通過歷史教材對高中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確保每一位高中生可以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新一代的“四有人才”。
[1]安舒怡.“微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
[2]梁佳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徐景新.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路徑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4]朱悅.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2.
[5]王蘇玄.高中歷史課程價值觀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