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超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簡析高校網球運動對大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
鄒 超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針對當前高校畢業生數量屢創新高,就業壓力日益嚴峻,社會競爭激烈,對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時就需要一種手段來幫助大學生提高健康水平,增強自己的綜合實力。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倡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網球運動中來是一種絕佳的選擇。網球運動在大學生智力的發育、良好心態的建立、完美人格的養成以及個體社會化的形成過程起到良好推動作用,使大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更高效地適應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
大學生;網球運動;發展
網球運動可以有效減輕工作學習負擔,豐富課外活動,提高與人交往能力和技巧。此外,參加網球運動課程、訓練和比賽,能夠更好地完善自我個性,更好地適應復雜社會環境。那么,網球運動怎樣才能使大學生有效應對復雜的心理壓力,做到身心健康協調發展是我們值得探究的課題。
網球運動是具有多重功能的體育運動項目,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隨著我國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對國內網球運動的推廣和普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結合當前高校網球運動發展的重要趨勢,不論體育專業還是非體育專業,學校基本都開設了網球課程,高校網球逐漸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參與人群迅速擴大。
網球在社會中推廣范圍越來越廣,運動過程中損傷也多了起來。現今,全球范圍高度重視人的健康狀況,在課程改革中都強調了“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教育教育目標,我國也明確提出了“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健康水平”教育教學目標,規定了課程的教學任務,將健康教育理念帶到日常的課程學習之中,成為當今各國體育教學革新的一種主要方向。作為體育任課教師要了解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依照學生自身發展規律制訂有爭對性的教育教學計劃,將相關健康知識和教育理念融入到網球學習中,盡可能地提升學生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2.1 提升身體機能
網球是一項有氧和無氧混合參與的隔網對抗運動,每一次擊球時都要對回球的角度、著地點、旋轉等有個快速的判斷,采用積極有效的步伐跑動到理想的回球位置,依據對方球員的特點,再結合自己戰術體系做出快速回擊。網球是涵蓋了速度、力量、靈敏和爆發力等多項身體基本能力的體育運動項目,從總體上提高機體運動能力,構建良好的外形。網球運動要求身體機能擁有較強的可適性。網球練習和比賽時所要求的負荷不盡相同,較低運動負荷時心率通常保持在120~130次/min,比賽時運動負荷相對較大,平均心率每分鐘保持在130~145次,最大心率每分鐘可至195次。網球項目參與者依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盡量在訓練中讓負荷值處于一種可控范圍,從而達到理想的練習效果。高等教育階段是身體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快的階段,對于運動能力的提高也是個絕佳時期,幫助學生提高機體的代謝程度,也是增強學生心血管機能的關鍵階段。
2.2 健全心理素質
網球屬于隔網對抗項目,在競賽中對運動員意志品質是一種極大的考驗,根據比賽的級別和強度,學生很容易出現緊張狀態,此時教練員不在身邊,這時就要求參賽選手能夠進行心理暗示,克服緊張情緒,快速調整心態,加強自信心,找回比賽狀態。在教學中,采用教學比賽的方式來激發學習積極性,以競爭的形式保持一定興奮狀態,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設法幫助學生協調比賽中不良情緒以提高比賽的自信心,可以調整呼吸來減輕緊張焦慮的情緒。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在糾正學生技術動作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自信心,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競技能力的作用。在網球教學中努力做到讓學生形成自我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
2.3 改善智力結構
網球運動具有機動性的特征,對選手要求具有頗高的智力水平。網球選手每次擊球都參與了智力活動,運動員需考慮來球的質量、特點等,采用較有爭對性的回擊方式。在雙方的拉鋸中,不僅是體能和技能的比拼,更是思維和智力的對抗。雙方選手在每一回合較量中,不僅是速度、力量和技術的較量,更是智力的對壘。選手最終贏得比賽是靠過人的智力和勇氣,并不是單純依靠蠻力。經常參加網球鍛煉和比賽,使大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開發,提高大學課程的學習效率,使其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有一定的出色表現。
2.4 完善自我人格
網球歷史久遠,誕生于法國宮廷之中,是一項注重禮節文化的貴族活動,至今仍是被公認的紳士運動。經歷數百年的成長變化,不斷完善了其組織管理和比賽規則體系。球場禮儀也算是網球文化的一部分,被觀眾普遍遵守,對于不恪守比賽和觀賽禮儀的舉動,均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從運動員發球到一分結束整個活球期內需安靜的觀看運動員的出色表現,打完后方能給運動員精彩擊球表示喝彩。在比賽過程中,對手打出好球時運動員也會真誠地做出肯定手勢以表贊美。比賽結束后無論輸贏都應該相互握手以表敬意和安慰,在失分時不應做出過激行為。業余比賽中多采用信任制,比賽雙方相互裁定,此時比賽雙方應該做到彼此誠實、相互信任,準確無誤地做出判決,此舉展現了友誼與比賽同等重要的競賽精神。教師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將網球禮儀文化與自我的品行修養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讓學生真正領會到網球運動的豐富文化內涵。在網球運動中磨練意志、健全人格,在球場以外的活動價值觀也能主動的與網球文化相結合,完善自我品德修養和行動標準,豐富自己的情感。
2.5 推進個體社會化
學生個體在大學期間心理上出現斷層期,脫離父母,試圖走出家庭,獨自面對社會,是個體社會化形成的關鍵時期。網球運動存在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大學生通過網球比賽,在球場上隔網相對,以網球為載體進行著心理和技戰術的無聲溝通。在球場下,通過球場上建立起來的友誼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升社會認知能力,有效推動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在雙打比賽中突顯合作關系,在同隊友進行防守、進攻及技戰術的密切配合中,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提升彼此溝通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以組為單元進行合作學習,同學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幫扶,幫助學生構建合作化學習的理念和建立合作共贏的社會化概念。同時,以組為單元開展友誼賽,努力構建公正合理、和諧競爭的教學氛圍,積極推動學生之間的感情與訊息溝通,一起享受比賽的樂趣。
網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均衡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社會各界應積極有序地推動網球運動在大學的普及和發展,幫助學生了解網球運動的功能價值以及對其自身成長的好處,逐步提升大學生對網球的認知和喜愛程度,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球運動中來。高校體育健康課程應注重大學生運動能力的養成,完善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普及預防損傷的保健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通過網球運動培養學生的心態自我調節能力。把網球教學和健康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讓網球運動更近一步地促進大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的全面發展,使大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多變的社會文化生活。
[ 1 ]楊芳,雷少華.對網球運動的社會文化審視[ J ].體育與科學,2005(2):71-73.
[ 2 ]陳翼建,練光祥. 高校網球選修課教學中的健康教育探討[ J ].體育科學研究,2007(1):80-82.
G845
A
1674-151X(2016)10-10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54
投稿日期:2016-09-09
鄒超(1989—),碩士。研究方向:一般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