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飛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中心小學溪南校區
充分利用學生前概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朱培飛
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中心小學溪南校區
前概念是指學生在系統地學習科學知識之前,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或長期的經驗,在頭腦中已經對該知識點形成的看法和觀點。這些概念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科學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基于z學生的認知進行探究,才能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的知識體系,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前概念;課堂;教學
前概念廣泛地存在于學生的思維中。雖然前概念可能是片面的、錯誤的,但學生是在前概念的基礎上消化、吸收新的知識,所以前概念有其存在的意義和用處。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面臨的難題是:廣大教師應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生的前概念來轉化知識?教師要借助什么樣的工具或資源[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學生的前概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變得十分有探究意義。
1.1生活性
學生的前概念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經歷,這些概念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例如認為近視眼鏡的鏡片可以放大觀察的物體;蟋蟀的耳朵和人的耳朵一樣,都長在頭部;把玻璃當做是由晶體集合而成的;空氣摸不到,不是物質等等。但這些錯誤的觀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前概念具有生活性。
1.2差異性
不同的人在認識同一個對象客體時,會得出不同的看法[2]。
學生的前概念來源于他的日常生活經歷,由于學生生活環境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智力的差異等,造成學生形成的前概念也不盡相同。
1.3頑固性
學生的前概念是在自己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形成的,并且其中的一些前概念也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學生不會輕易修正自己的前概念,有很強的頑固性。
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已經形成一定的前概念,通過調查分析學生前概念的形成原因如下:
2.1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造成學生前概念的形成
學生在十多年的生活中,或受周圍人的影響,或因環境的干擾,早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例如學生知道水、人體能導電,不能用濕手去碰觸開關;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認為地球是圓的等等。如果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原有概念,就很難使學生突破錯誤認知的干擾,建立正確的概念。
2.2原有知識干擾造成的負向遷移
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如果與其原有的知識有些相似卻不同時,往往會把原有的知識運用到當前的學習情景中,造成知識的負遷移,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如蝙蝠能夠飛行,和鳥類表面特征相似,從而干擾學生產生蝙蝠不是哺乳動物的認知。這些負遷移常常影響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正確的認知,造成其科學概念的混淆。
2.3大眾傳媒影響學生前概念的形成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學生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大眾傳媒中。然而大眾傳媒傳播的某些信息可能是錯誤的,但學生還不能區分媒體與現實生活的差距,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從而形成錯誤的前概念。
前概念廣泛地存在于所有學生的頭腦中,教師應有策略地利用學生的前概念,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知識體系。
3.1做好課前調查,確定教學基礎
學生的前概念由來已久,且各不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因此,教師有必要在課前,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或預期達成的教學目標,采取預習、調查、談話等方法,了解學生已有的前概念,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確定合理的教學基礎,設計適宜的教學環節。
3.2深入挖掘正確的前概念
學生的某些前概念是正確的,這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正確的前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原有概念進行深入改造,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例如,學生能說出老虎鉗能省力,但說不清為什么能省力。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用力點、阻力點、支點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真正建立科學的杠桿知識框架。
3.3創設情景,激發認知沖突,轉變錯誤前概念
有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前概念受到與此沖突的新知識的影響,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引起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對原有概念做出必要的轉變,實現由前概念到科學概念的轉變[3]。”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情景。環環相扣的問題,意料之外的結果,更容易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才能成功轉變學生的錯誤前概念。
3.4倡導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如果不加強個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個體對事物的見解很容易陷入‘冒人摸象’的片面性悲劇之中[4]。”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進行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5]。
3.5充分利用科學實驗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探究不能脫離實驗獨立發展。教師可設計切實、有效的實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當實驗現象與學生原有概念不一致時,學生就會產生認知沖突,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從而使學生自己意識到前概念的不足,做出恰當的修正,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
總之,學生是發展的個體,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形成一定的前概念。調查表明,學生的知識經驗、個體差異、思維方式等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教師只有做好充足的調查,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并積極利用正確的前概念,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才能有效地轉變錯誤的前概念,提高教學效果。
[1]安德烈焦爾當,裴新寧,著.杭零譯.高文審校.變構模型――學習研究的新路徑[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95-96.
[2]廈正江.論知識的性質與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學報[J].2000年,02期
[3]羅文莉.關注學生的前概念促進核心概念的建立.首都市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研修叢書中學生物卷[M].北京出版社
[4]李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教育研究,2002(2):83-88
[5]柯怡.論合作學習的應用.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7, 142-144
朱培飛,(1989-),女,浙江溫州人,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中心小學溪南校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