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葦河北工業大學
三遷之教—淺談擇校現象
張澤葦
河北工業大學
擇校問題近幾年來一直是我國教育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隨著我國教育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擇校現象應運而生。中小學的擇校現象與我國規定的義務教育原則相悖,與免試就近入學相抵觸。關于擇校的選擇一直被認為是引發教育不平等的教育現象,我國也多以限制擇校行為為主,但擇校現象依舊存在。通過調查發現,家長、孩子和老師對于擇校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
依據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但是,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等種種原因,農村和城市的義務教育存在較大差距;由于學校之間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存在差距,優質教育資源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產生了擇校問題。
當前治理擇校問題的一系列均衡發展的舉措,如學校標準化建設、教師與校長輪崗、不分重點與非重點學校等,早在2006年新《義務教育法》頒布的前后就成為國家力推的政策;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頒布以后教育部提出通過“資源均衡配置”、“規范招生秩序”、“薄弱學校建設”、“擴充優質資源”等“十招”對擇校開展綜合治理。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央又強調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入學”[1]。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通知》明確提出了多校劃片政策,并在24個城市展開了試點。而在具體城鄉的擇校意愿與行動如何仍值得研究。
“在我國現有的發展水平下,擇校現象的出現是必然的,它是我國現有的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結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擇校現象的產生,是政治、經濟、教育等諸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果,具有客觀性和不可避免性。”[2]
擇校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熱點問題,許多人對此提出對策如組建教育集團[3]、鼓勵師資流動[4]等,并對各種政策的實施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對于擇校問題的態度也大不相同,支持有之,反對有之,眾說紛紜。但對于城鄉的擇校方面可能存在的差距并沒有過多涉及,農村地區的擇校問題得到的關注也相對較少。應該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擇校問題所帶來的種種不利影響,引導人們對中小學校擇校問題形成正確、客觀的認識。
通過實地調查和網上調查,以及對家長的訪談,深入了解孩子的上學經歷、學校選擇、學習狀況、學校情況、教育政策看法等情況,我們可以從中分析:
(1)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待擇校問題的態度不完全相同。近一半的教師同意擇校,也有幾乎一半的教師反對擇校;無論城鎮與農村,近80%的學生和家長都同意擇校。因此在該問題上,城鎮和農村的差異不大,只是老師和家長對待這個問題的觀點有些不同,導致該不同的因素應該時看問題的角度有差異。老師更傾向于站在教育發展角度看擇校,而家長則傾向于從孩子將接受的教育資源情況考慮。
(2)城鎮家長和農村家長在擇校時選擇公立還是私立的觀點不同。無論城鎮與農村,家長在擇校時往往更傾向于公立學校。說明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學費問題、公共設施等較私立要好。但比較而言,城鎮家長在擇校時更加傾向于公立學校,農村家長比城鎮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的機率要高。
(3)教師在面臨擇校給學校帶來的影響這一問題時,普遍認為擇校給學校帶來的不利影響多于有利影響。在教師眼中,擇校會弊大于利,不論是對學校還是對教育均是如此。
(4)老師,家長,學生在擇校考慮因素上存在差異。老師認為學校的環境、學生的適應程度應該最先被考慮,其次才應該考慮學校的升學率。學生在進行排序時,農村和城鎮學生的排列順序前三位均為依次為升學率、設施齊全、學校師資。然后再考慮環境與適應程度。家長在進行排序時,農村家長與城鎮家長均將升學率排在第一位。這些說明,在擇校時學校的升學率、設施、師資極為被家長和學生看中。反而對于教師所看重的孩子的適應程度有所忽視。這其實是學生與家長應當注意的一點,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
(5)若當地的教育水平相對不好時,城鎮家長較農村家長更加傾向于讓孩子去外地上學;城鎮和農村的學生也均傾向于去外地上學,但城鎮學生要多一些。說明教育水平是家長和學生較為看中的一點,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希望學校的教育水平能提升上去。但城鎮學生和家長執行力更強一些。
(6)在不愿意擇校的家長中,城鎮和農村家長不擇校的原因不同。有100%的城鎮家長認為不擇校的原因是:當前政策下的學校是自己最滿意的。而有67%的農村家長是因為當前政策的不允許而不選擇擇校。說明城鎮與農村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水平有所不同。農村家長擇校的意愿不被執行的可能性更高。許多家長因為困難和不重視而放棄擇校。
(1)從教育工作者,學校角度而言擇校的弊大于利,而從學生、家長角度而言擇校利大于弊。
(2)城鎮與農村的相同之處:在擇校意愿上,均更傾向于擇校;在擇校時,均更關注學校的升學率,而對于孩子的適應程度關注較少;均傾向于選擇公立學校;均愿意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去外地上學。
(3)城鎮與農村的不同之處:擇校時,農村學生家長比城鎮學生家長更可能選擇私立學校;比之農村,城鎮學生更可能去外地上學,家長更愿意讓孩子為了求學而走的更遠;在擇校行動上,農村有意愿而不行動的可能性大于城鎮。
[1]董輝.給擇校熱“降溫”:從“內部治理”到“社會治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2):49-62
[2]郝俊麗.中小學學生擇校的社會學分析.碩士論文
[3]周西西.“小升初”擇校現象折射的教育公平問題研究[J].社科學論,2016,(2):146-147
[4]劉慧穎,王玉光.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2016,33(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