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娟江西省德興市黃柏中心小學
圖形與幾何在教學中的思考
汪有娟
江西省德興市黃柏中心小學
1、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
“圖形與幾何”的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內容的選取也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通過提供現實場景,選取生活現象,呈現實物模型等,以“身邊的生活數學”來拓寬學習的背景。促使學生主動地將數學與他們的生活架起橋梁,拓寬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感性認識。
2、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朝夕即成的。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數學知識的體驗,這些豐富的空間知識的現實原型,對學生學習空間與幾何這一領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圖形與幾何”教學應緊密聯系起學生已有的活動和生活經驗,把學生的個人的經驗、知識和現實生活作為課堂中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3、體現“做數學”的理性精神
“圖形與幾何”的學習,重在讓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空間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從實際的生活背景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掌握觀察、操作、推理、類比、歸納、總結出基本方法,提高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注重“空間與圖形”的實踐應用,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起來的,可以通過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突出“圖形與幾何”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圖形與幾何”在實際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了解圖形的特點,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了解七巧板的運用的歷史材料,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奧妙,如運用軸對稱圖形來進行一些簡單圖案的創作與設計,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有利于學生初步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的抽象思維需要具體形象思維與生活經驗的支撐,把“圖形與幾何”的學習變成蘊含趣味的、充滿想象的和富有推理的活動過程,讓學生認識一個多姿多彩的圖形世界。
1、回歸生活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學生的空間知識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學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原型去啟發學生觀察與思考、想象與推理、歸納與總結。將他們的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豐富圖形世界。
2、豐富經驗
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對于圖形的變化或變換的現象,有著豐富的體驗。這些豐富多彩的現實背景為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經驗。讓學生確認并掌握圖形的性質,有助于建立、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幾何觀念。
“圖形與幾何”教學,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以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嘗試、去想像、去推理、去驗證、去思考,有了這樣一系列的過程,學生才能逐漸把圖形與幾何的概念、圖形與幾何的本質掌握。
1、強化感知
數學表象以感知為基礎。然而感知,對學生來說,是將客觀事物通過用眼看、用手觸等在人腦中直接反映出來,它是認識的最初階段。感知就是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的情境,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在課堂或生活中提供寬松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去感知,把自己的感覺和發現記錄下來,說給身邊的同學,聽說給老師聽,說給家長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體驗到圖形的特點,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豐富表象
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當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以后,應該通過辨別比較、操作活動,變式教學、大膽猜想、誘發想象等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深刻的數學表象,這些都是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成效的一個重要策略。
3、自主探究
學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當成發現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只有經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更為全面地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學生所獲得的認知體驗才更豐富、更深刻,這樣才能不斷地獲取類比和歸納的經驗,使學生能夠形成和鞏固空間觀念。
4、合作學習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通過學生的各種有效學習合作,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不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相互學習、共同交流的過程中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只有在大家分享看法、共同探討、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才能更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空間觀念才會不斷的生成和發展,并得以提升,充分的體現了大家的共同感受對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意義,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解決問題
問題的解決是每一個數學課程的目標,是學生發現、探索、實現數學“再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頭腦中把這些圖形的表象逐步形成。我們應該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取我們需要的素材,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促進學生的空間觀念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