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明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文化館視覺藝術部 312000)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群文美術創作的幾點思考
吳光明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文化館視覺藝術部 312000)
社會需要傳統美術創新,而傳統美術自身更需要創新。傳統美術的保護不能是密封式的,而是積極地、開放的,只有創新才能找到在新時代生存下去的根本。現代設計藝術把人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覺世界,改變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群文美術創作與現代藝術有著很深的淵源,無論造型手法還是創作思維都有相似之處,同時現代群文美術創作傳承了傳統藝術的相關元素,主要包括視覺元素、文化元素、創作元素等。群文美術創作與現代藝術的融合既可以做到對傳統美術經典元素的傳承,又可以發展我國現代藝術的民族特色,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
傳統與現代;群眾文化;創新
群文美術創作是一種以群眾為主體,群眾自己掌握和應用美術的手段,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來表現群眾自己思想、情感和生活的藝術形式。群文美術創作最大特點是其內容貼近群眾生活,表現手法不拘一格,繪畫語言通俗易懂,在創作中群文美術就應該堅持自己的這些優點,結合時代的特征,發掘和傳承傳統文化中的亮點,創作出具有地域色彩的優秀群文作品。可在現實中,由于受群文美術工作者自身業務能力,生活積累以及文化修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組織輔導的群文美術作品往往很難準確把握群眾美術的精髓,致使創作特色不夠鮮明,水平流于平庸。下面我就如何在創作中把握群文美術創作的幾個特征,以及在創作中的作用,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群文美術創作來源于群眾,貼近于生活,是人類精神文化生活最直接的表述,是構建地域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自古以來,群文美術崇尚自然、和諧的審美思想,抒發群眾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構成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這些古典傳統美術是歷代群文美術創新的重要基礎。村落、社區是群眾生活的固定區域,不同的村落、社區具有不同的村落社區文化,以村落風俗、自然景觀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更是能體現當地的文化風格和民族風情。
古來就有以村落文化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最為典型的就是《清明上河圖》了。張澤瑞的這幅作品向人們展示了宋代人們的生活,作者通過散點透視法的攝取景象將眾多的人物都融入畫中。在畫中共815個人物,且衣著不同形態各異,淋漓盡致的給后人完整的呈現了宋代景象;紹興明代大寫意水墨畫家徐渭,他開創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獨特畫風,成為四百多年來的中國繪畫的主流品種,古越紹興文化歷史悠久,畫壇俊彥輩出,在中國繪畫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些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為當代群文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
在新時期,傳統美術走在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這就是所謂的轉型,進一步來說是更加全面的轉型,其實質是傳統美術賴以生存的社會和環境的轉型,是存在性質還有應用方式的轉型,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長遠的發掘創造傳統美術中最本質的傳承元素和精髓,并且進行創新和創造實現延續。基于此,我們應該重新傳統美術的生存狀況,進而找到合適的概念和形式。現代美術已經成為當下流行的藝術形式,和傳統的美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深入探究傳統美術和現代美術的聯系才能對傳統美術的轉型發揮出關鍵性的作用。
現代美術包含著很多的種類并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比如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下的數字藝術、多媒體藝術、圖像藝術等等。然而不同的藝術都是以文化作為內涵,用科技作為依托,以傳統美術為根基創作發展的。所以說,現代美術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發展、藝術審美和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了。我們在探討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問題中看到他們之間的聯系并且為其建立溝通,可以為傳統美術的發展和生存有幫助,所以也具有很大的研究意義了。
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傳統繪畫方式的改變,群眾美術創作的繁榮昌盛,進而成為群眾業余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們可以以一些成功的事例看一下,被譽為“書畫之鄉”“花樣設計之都”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許多百姓都積極的參與書畫創作和花樣設計,而且許多作品都被群眾所喜愛和收藏,他們使生活成為藝術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時尚。柯橋是國際現代紡織之都,現代紡織美術將傳統手工創意繪畫藝術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創作出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黃倩慧的《迷彩之風》、嚴蓓蓓《水波》等作品獲國際面料花樣設計大賽高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藝術與科技結合,通過數碼相機以及電腦技術與電腦連接,使之更加快捷和精彩的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美術與現代相融合也表現在其大眾性的基礎上,群眾文化美術創作也就是針對普通人們,傳統的美術就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創造而得的,從而被魯迅稱為“勞動者的藝術”,其主要實質是反映大眾的本質情感,反映生活的大眾文化。而現代的美術藝術的核心就是服務大眾,為了改變大眾的生活而進一步設計和創作。所以說傳統和現代的融合對于群眾文化具有滋養的作用和效果。
再者來說,傳統美術和現代藝術本質上都是造物文化,二者的時代、哲學思想基礎還有社會背景都不相同但是二者在文化系統中發揮的本質功能和屬性是相通的,現代美術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美術的基礎,應該在二者共通的前提先加以融合發展,這是現代美術的發展必然,也是群眾文化美術創作的契機和創新點。
現代美術與傳統美術有著深刻的淵源,傳統美術的最佳傳承途徑就是與現代美術相結合,一方面從傳統美術中汲取營養,另一方面,將對民族精神的情感完全的吸收和表達,將傳統美術發揚光大,在國際上占得一席之地。一個優秀的群文美術創作是地域性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特征的融合,地域傳統文化是群文美術創作的出發點和個性,時代性決定了作品的優秀與成敗與否,只有合理的把握和運用傳統和現代的關系,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群文美術作品。
[1]項建富,徐國萍.新傳媒時代民間美術的教育與傳承[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C].2010.
[2]賴小軍.試談如何做好群眾文化美術創作和輔導工作[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8):202.
[3]胡凡勝.試論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J].科技信息,2010(7):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