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云南古代幾位女詩人的詩歌詩作特點"/>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橋春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74100)
“落梅片片融殘雷,不改清奇一段香1”
——淺析云南古代幾位女詩人的詩歌詩作特點
李橋春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674100)
如果我們長時間看那些“詩言志”的豪邁情懷,特別是抒發那些懷才不遇,表彰明君、忠臣之類的詩歌,許多人都會有厭倦之感。這時翻開女詩人們的作品來看的話,雖然有拘泥于狹小的個人情懷,但總給人清新、自然的的余味。現就《滇南詩略》2(后面簡稱《詩略》)中幾位云南女詩人及作品進分析,探討明清時期云南閨閣詩的特點。
云南古代;女詩人閨閣詩;《滇南詩略》
云南明清時期女詩人與其他地方女詩人一樣,都長期受制于封建禮教和男權社會,但生存環境可能更加艱辛,清代詩評家這樣說道“滇中婦女多多勤織紝,讀書識字者絕少……3”因而云南古代女詩人更加稀少和可貴,她們的詩風更加質樸和具有民族特色。
古人曾說“最是無情帝王家”4,許多人都只曾注意到帝王家的風光,而忽略了他們的不幸,特別是帝王家的女眷,史書往往用三綱五常的標準進行簡單而直接地評價,幸而她們中的人用詩記錄和反映了她們內心的憂郁和對命運地抗爭。生活在元末的大理段氏段功家的三位女性就用詩寫下對身不由已的無助和對命運無常的無奈。
無題一
高氏 ( 平章段功妻)
風卷殘云,九霄冉冉逐,龍池無偶,水云一片綠。
寂寞依平章,春雨紛紛促,蜀錦半開,鴛鴦獨宿。
好語:我將軍只恐樂極生悲,冤魂苦!
本詩在和下一首在《滇南詩略》并沒有介紹高氏的生平,只是介紹了詩人的姓及夫家是誰,及詩創作的背景,“元至正十二年段功繼為總管。明玉(1331-1366,元末大夏政權的建立者)珍寇云南,梁王奔威楚,諸部悉亂,公進兵于呂閣敗玉珍關灘”后又兩次擊敗了明玉珍,于是梁王就把小女兒嫁給段功,“夫人高氏愛賦此樂府寄公以促其歸”,此詩的情感及辭意一目了然,要說其中的突出之處,那就是最后一句,“好語:我將軍只恐樂極生悲,冤魂苦!”近似怨婦的咒罵中,突出了貴族女性的脆弱性,“無夫”將成為無根之萍的悲劇性。
無題二
阿蓋 元梁王女適段平章段功
吾家住在雁門深,一片間云到滇海。心系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語照三載,欲隨明月到蒼山,誤我一生踏裹踩。(錦被名也)
吐嚕(可惜也),吐嚕段阿奴。施宗施秀(阿蓋聞便哭言作暝燭下,講與阿奴云南施宗施秀煙花殞身。今日果然阿奴雖死,奴不負信黃泉)同奴歹(我也)。云片波鱗不見人,押不蘆花顏色改。(不蘆花北方起死回生草也)
肉屏獨坐(肉屏駱駝背也),細思量,西山鐵立風瀟灑。(鐵立松林也)
這首同樣沒有題目,阿蓋(云南對最女孩子的稱呼)寫的背景是段功擊敗了明玉珍“梁王德其公”于是“以女阿蓋妻之公”,但是梁王并沒有完全相信段功,反而“圖段功”,阿蓋告訴段功其父的企圖“且出孔雀膽示之勸通西歸”但是“段功不聽”,不久段功就被元梁王殺了,阿蓋也“愁憤作詩卒死”。關于他們的誰對誰錯,史學家自由評價,但阿蓋的是不幸的,對其父她是一個政治利益的籌碼,那對她丈夫段功何嘗也不是一個犧牲品呢?詞內出現了“踏裹踩、吐嚕、施宗施秀、押、不蘆花、肉屏”這些充滿少數民族特色詞匯,(當時的抄錄者也在后面作了注釋,就是括號內的文字),這些詞匯細細品味起來,覺得特別的能反映他們那無窮無盡的不滿與哀怨,和中原地區的公主、郡主、侯門千金的感受是一樣的“為何生在帝王家”。
下面這二首是段功和高氏的女兒羌奴寫的,她有姓,有名,可是一個都沒留下,只留了小名羌奴,估計這小名也不會有什么好的含義。但是在《滇南詩略》中比上面有個很大的進步有了詩名,并且注出了原由:羌奴怨梁王之害其父,志復仇,將適建昌阿黎氏,以繡旗遺寶曰:我自束發聞母稱父冤恨,非男子不能報仇,此旗所以為志也。今歸夫家收拾東兵飛檄西洱,汝急應兵會,因作詩二首。對照一看,有易安居士的豪氣,只可惜生為女兒身,沒有機會馳騁戰場,只能寫詩托憤。
詩怨
其一
珊瑚勾我出香閨,滿目潸然淚濕衣。
水鑒銀臺前長大,金枝玉葉不芳菲。
飛鳥兔走頻來往,桂馥梅香豈暫移。
惆悵同胞未忍別,應知含恨點蒼低。
其二
何彼秾秾花自紅,歸車獨別洱河東。
鴻臺燕苑難經目,風刺霜刀易寒胸。
云舊山高連水遠,月新春疊與秋重。
淚珠恰似通杏雨,千里關河幾處遠。
這二首的基調都是那種女兒出嫁思念家次、思念親人,對前方沒有把握的憂愁,但結合前面的注釋我們也能體會到她由于是女兒身,那種大仇未得報的哀痛(這比起憤怒更絕望),“惆悵同胞未忍別,應知含恨點蒼低”,“鴻臺燕苑難經目,風刺霜刀易寒胸”也就是這種心情的描述。
“游子、思婦”是中國詩歌的主題之一。生離死別是情人、親人間最大的痛苦,“黯然銷魂者唯別離而已”5這在現代社會都用深刻的體會,更不用說在古代由于交通技術、信息科技不發達的社會。在《滇南詩略》中收錄的女詩人和作品不多,其中思君之作就是以下二首,都是表達對外出丈夫的思戀和擔憂。
王氏,永昌人,既現在的寶山,在《《滇南詩略》》和《永昌縣志》中都沒有記載具體名稱,只是說是長史萬綸的妻子,并且著有《月梅軒》詩集,現在已經找不到。在《詩略》中只收錄了她一首,并在詩后小注:先官翰林待招故云然。
夫在都候選有感
翰林喬木與天齊,盡是江南好烏樓。
無有塞鴉無處宿,飛來飛去只空啼。
詩中用詞質樸,所用的意象也非常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喬木、塞鴉”把對遠方丈夫的思念寫得很直接,同時也有一種隱隱約約地擔憂,擔憂在江南的富庶之地的丈夫會忘記“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6當初的誓言,讓自己成為一只“塞鴉”,變成無“無處宿”,最后成了“飛來飛去只空啼”的凄慘景象,總的說起來比中原女詩多了點直白,少了一點點的自信。
趙玉真,蒙化人,也就是現在云南大理州的巍山縣人。康熙、乾隆、光緒等時期的《蒙化縣志》也沒有過多的說明,《詩略》中只說了她的姓名和收錄了她的一首詩《志痛》,相關背景也無進一步說明。
志痛
豈忍別君子,死生難自決。累君唯寡母,含情不能說。
這首詩應是寫在與丈夫的分別之際,其中的不舍、無奈及對未來的確定之情油然可見,但無論如何說什么,怎做什么都不可能改變要分別的結果,原因很簡單就是“生死難自決”,這種身不由己的感覺自有歷經者才能體會。詩人明知自己是對方最大的寄托,卻反過來說是自己和孩子連累了夫君,容忍、謙虛的品質悠然可見;說了不能改變結果,那與其不說徒增雙方的傷懷,但是“情”卻不由自主的“含”在臉上,只不過“不能”由口“說”了,這種看似胡言亂語、言不由衷的表達方式,卻也道出了生離死別時的真實情感。
唐氏,在《滇南詩略》中沒有記載她具體的名,只是說她是晉寧人唐大來之女,長大后嫁給了傅忠壯公胞侄景明,可是她很不幸,傳于世外,其余的都在萬歷年間的戰亂中燒毀了。
唐氏的父親在相關記載李不多,但是傅忠壯公,也就是傅宗龍,他是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銅梁知縣,調巴縣,入為戶部主事7。久之,授御史,還出任過川、黔、陜西等地的總督,在遼寧一帶和清軍作戰過,后戰士昆明的戰說中,朝廷謚號忠壯公。傅家在明代可算是云南的名門。由此可知唐氏的才華了。
夜閨
寒閨深寂寞,何事恨厭厭。夜語蟲鳴壁,秋光月上簾。
未酬金屋愿,常避玉樓嫌。寧忽妝臺畔,窺人試曉匳。
《夜閨》這首把封建禮教吃人的兇相寫得淋漓盡致,把在封建社會中三綱五常中對女性季度的壓抑也發揮到了極致。詩中通過“未酬金屋愿,常避玉樓嫌”刻畫了一個少女(年十九就守寡)如何戰戰兢兢生活在禮教之下,如何度日如年,而“寧忽妝臺畔,窺人試曉匳”則揭露了所謂“金屋、玉樓”之下非人性的壓抑,及那彌漫于大屋中那衰朽的眼神下青春的凋謝。詩中充滿了對青春流逝的無助及對命運不公的控訴。
舟行
欸乃波光動,汀花來岸幽。云來山有態,風定水無愁。
素磧煙虹斷,芳沙雷鷺浮。笛聲響天際,何處是瀛洲。
與上首相比這首中的顏色、情感則輕松了許多,但最后用“笛聲響天際,何處是瀛洲”道出了那種惆悵之情仍然是連綿不斷。
春日偶成
庭際花陰亂送芳,蜂須蝶翅趁春狂。
落梅片片融殘雷,不改清奇一段香。
詩中用自然里的“花、峰、蝶”都可以享受春天給予的恩賜,而“生為萬物之靈”的人去在歡樂的季節中卻感到了“亂”字,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最大的悲哀;人精心建筑起來的“庭”卻成了人自身最大的牢籠;但追求人性之美,逃脫桎梏也是人最難得的品質。詩中“落梅片片融殘雷,不改清奇一段香”一語雙關既明了志,又“寫出自己身份”,確實是點睛之筆。
在眾多的詩歌和詩人中,閨閣詩和女詩人顯得很特別,他們無論從內容、人數及風格上明顯與男詩人的有著很大的區別,有人曾這樣評價“閨閣詩詞則多有一種封閉式的情感(說畸形變態大概有些傷人),因為過去閨閣詞是不能外傳的,只能孤芳自賞,因之難免境界、心緒為之窄小或壓抑”8如果究其原因,大概一方面是女性特有的細膩、含蓄,另一方面可能是長期受到封建社會禮教的影響而造成,但總的說來女詩人和閨閣詩的出現,豐富了詩人群體的結構,擴大了詩歌的寫作范圍,值得人們重視。
注釋:
1.明?唐氏《春日偶成》出自《滇南詩略》卷十三.
2.《業書集成?集部》第150冊《滇南詩略》.
3.清?袁文典、袁文揆《滇南詩略》卷十三.
4.唐?白居易《后宮》.
5.南朝?江淹《別賦》.
6.西漢?卓文君《白頭吟》.
7.博客?關翼輔《別了,具有六百年歷史的傅家營!》.
8.呂紅梅《閨閣詩詞及其他》,中國僑網.
[1]張夢新,吳肇莉.《云南詩歌總集的開山之作——論<滇南詩略>的編撰體例》.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10月第11卷第5期.
[2]荼志高.《<滇南詩略>目錄及小傳作者訂誤》.畫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3年12月第20卷第4期.
李橋春,碩士研究生、講師,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