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 協 (南京藝術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210013)
倡導工匠精神,重溫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得失
奚 協 (南京藝術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210013)
我國當下大力倡導的“工匠精神”,是旨在將傳統手工藝中蘊藏的精益求精植入現代人的觀念中,更好的發展現代企業。而英國“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倡導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密切合作,注重繼承和發揚本國手工藝的優良傳統,以及追求實用藝術的道德價值,這一切在今天看來還是值得借鑒的。因此,我國現代設計的發展,同樣應當倡導繼承和發揚我國手工藝的優良傳統,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設計再提升到中國智造的新格局。
工匠精神;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精益求精
李克強總理2016年3月6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當今要在新時代經濟發展格局之下,大力將工匠精神發揚光大。對工匠精神的倡導,實際是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工匠精神”不僅要樹立對商品的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還體現了對中國現代設計提出了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從中國生產,到中國制造,再升華成中國智造。
古語曰:玉不琢,不成器。細思“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商品精雕細琢,一種對商品的責任意識。其內涵一是突出了工匠對商品注重每個細節,追求商品的完美和極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其二,一絲不茍,嚴謹作風,確保每一個商品的質量,追求信譽保證。第三,具有耐心和堅持精神,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不斷進步。第四,卓越的專業和敬業特質,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卓越商品,最優質的筆者認為,中國歷來崇尚工匠精神,我國當下正在經濟建設領域中大力倡導的“工匠精神”,是旨在將傳統手工藝中蘊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現代企業。而我國傳統手工藝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突出的顯然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赝澜缭O計史發展歷程中,英國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應當說完美地詮釋了這種精神。
“藝術與手工藝運動”距今已一百多年。對這一運動及其領導者莫里斯的評價,在學術界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一運動是“開倒車”,有的甚至譏諷莫里斯是“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倒底如何評價這一運動,包括對莫里斯的評價至今仍然是一個學術界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尤其是我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轉型的過程中,現代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反思,對于設計藝術正確地吸取歷史經驗很有借鑒意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正確地評價“藝術與手工藝運動”,首先要看一看它做了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
源于19世紀下半期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奠定了英國成為現代設計的搖籃。這一運動倡導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密切合作,注重繼承和發揚本國手工藝的優良傳統。從莫里斯和他的追隨者們在實用藝術領域內所進行的大量的藝術實踐,任何一個不帶偏見的人,都可以感覺到這一運動的意義,絕不是因為他們提倡復興手工藝就可以用“開倒車”將它全盤否定。事實上,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演變,再環視一下當今世界設計領域的現實狀況,對“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得失,是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以莫里斯為代表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懷著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特有的社會使命感,放下作家、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的架子,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長期被人輕視的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實用藝術領域,這本身就是劃時代的轉變。因為,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起,長期被人看作工匠的畫家、雕塑家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達·芬奇就明確要求藝術家同時成為科學家和人道主義者,決不能淪為工匠。畫家、雕塑家、建筑師與從事實用藝術的手工藝人開始分家。繪畫、雕塑、建筑歸入“純藝術”范疇,實用藝術被排斥在藝術的范圍之外。到了19世紀,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的分野越來越大。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越來越遠。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畫家和學生,對實用藝術是不屑一顧的。但是,工業革命后,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機器生產的大批廉價的產品,不是裝飾過度,就是庸俗不堪。具有良好的藝術教養的莫里斯,敏感的意識到美學標準的失落和藝術的社會基礎正在發生動搖,以致于發出了“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藝術,那藝術跟我們究竟有什么關系”的感嘆。正是莫里斯和他的追隨者們的身體力行,“一個普通人的住屋再度成為建筑師設計思想的有價值的對象,一把椅子或一個花瓶再度成為藝術家馳騁想象力的用武之地?!?正是這些重要的藝術實踐,“強調了設計的必要性,成為整個世界設計運動的出發點。在這一方面,被公認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2。
其次,“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提倡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密切合作,當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工業革命結束了長達千年的手工業時代,當工業化高歌猛進發展之時,手工業和手工藝開始衰落以至逐漸被人遺忘。但是,手工業中的不少手工藝是歷代工匠智慧的結晶,是一種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莫里斯在19世紀70年代就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應該成為鑄造一個民族進步與希望的神圣紀念碑”3。難能可貴的是,莫里斯將他的這一思想貫串在他一生的設計藝術實踐之中。因此,“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設計,比較注重產品的形式、內容和技藝之間的統一,追求產品功能與形式的統一。
第三,“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提倡一種“人造,人享,并且能夠使制造者和享用者同樂”4的實用藝術,追求實用藝術的道德價值。這一運動的領袖人物莫里斯以及其他一些藝術家自認為是社會主義者,并積極參與工人運動。
第四,莫里斯和他領導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主張回到歐洲中世紀工匠們的技術與藝術集于一身的自然狀態,提倡把藝術家變成工匠,工匠變成藝術家。在工業化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之時,為了改變機器生產帶來的產品質量庸俗低劣、手工藝日益衰落以至行將消亡的局面,提倡廢棄機器生產,復興手工業生產和中世紀行會,確實存在看不清時代發展的方向,給人以“開倒車”的口實。然而,從今天的眼光,尤其是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來看,面對時代的變遷,留住傳統的手工技藝,確是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由聯合國教科文倡導并組織的保護包括傳統手工藝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重要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能過多的責備和苛求莫里斯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正如我國設計史學者指出的,今天人們已越來越意識到莫里斯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確實有它的偏激之處,但其中“自有某種‘高瞻遠矚’之所在。5”當然,綜觀莫里斯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的藝術實踐,也是存在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他們關心社會進步,但在他們早期的主張中卻又無視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機器生產,甚至排斥、譴責機器生產為“罪惡”;他們關心普通勞動者的疾苦,批評社會的不公,但他們設計和經營的產品,如彩繪玻璃、壁掛、地毯、刺繡、彩繪瓷磚、家具和室內裝飾用品,由于是手工制作,與廉價的機器產品相比,顯得十分昂貴,只能為富有的中產階級和教堂等場所享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群眾是無力擁有的。但是,莫里斯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給人的啟示卻是深刻的。因為,面對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留住手工技藝越來越成為學術界深切關注的問題。手工技藝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問題,值得人們深層次的思索和探討。越來越回想其一百多年前莫里斯窮畢生之心血領導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我國是具有悠久的手工藝優良傳統的國家。我國的傳統手工藝不僅門類眾多,遺產豐富,極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從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開始,就重視實用與審美相結合,因材施藝,精益求精,巧奪天工,是我國傳統手工藝最為突出的優良傳統。我國正在經濟建設領域中大力倡導的“工匠精神”,正是我國傳統手工藝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現代設計的發展,同樣應當倡導繼承和發揚我國手工藝的優良傳統。
注釋:
1.(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納著,王申詁譯.《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4-5.
2.(日)勝見勝著,吳靜芳譯.《設計運動一百年》.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38.
3.李岡原.《英國:公民責任與文物古跡保護》轉引自《光明日報》2013年5月2日.
4.(美)弗雷德?S?克雷納,克里斯汀?J?馬米亞著,李建群等譯者.《加德納藝術通史》.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1):737.
5.許平,《歷史的一面鏡子——論莫里斯》,載許平著,《造物之門》.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123.
江蘇省研究生創新工程計劃《英國現代設計的三次變革與國家形象的重塑》(課題編號:CXZZ11_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