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塵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517000)
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決定了我國動畫的興衰
李默塵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 517000)
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決定了中國動畫的興衰,越來越多的動畫作品丟失我國民族文化,只是從狹隘的經濟利益出發,盲目的模仿和跟風,這樣必然受到短暫的經濟效益之后惡果的反噬。我國動畫作品的創作要正視目前的弊病,努力改變目前的現狀,讓中國的動畫作品創作回到正道上來。
動畫作品;文化內涵;未來;興衰
自我國動畫興起以來,行業專家、藝術家、從業者最為關注就是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但是縱觀當今各種媒介傳播的動畫作品普遍缺乏“文化內涵”;是不是我國的動畫已經在走下坡路,所謂的“動畫熱”,或許是我國動畫一種輝煌的假象,其實我國動畫作品的創作時刻都存在著危機。
我們的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問題是一個值得業界關注的大事,其弊端已初見端倪,更有甚者說已經非常嚴重,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事實也是如此:大多動畫作品已經失去傳播文化正能量,有的作品甚至到了粗俗的地步,有些獲獎作品也不例外。粗制爛造的動畫作品,內容空洞無物,動畫作品創作者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
也許大家覺得這是危言聳聽:我們現在很多的動畫電視劇的收視率和動畫電影的賣座率不是很高嗎?是不是說的太離譜了。我在這里說的是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姑且不談其商業經濟,文化在我國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是一個非常深奧、非常大的話題。會不會把話題扯的太大了吧!可能有人會說到底什么是文化?其實學術界對文化的界定也有頗多爭議。但大的觀點是一致的。我在這里談到主要是指與動畫作品相關的中華民族文化層面。在動畫作品中“文化內涵”可以說是動畫作品創作的最為基礎的出發點。一言以蔽之,沒有“文化內涵”的動畫作品,注定要被歷史淘汰。
從我國動畫目前的現狀來看,各大媒介播放的動畫作品“文化內涵”的缺乏顯而易見。首先是動畫作品的制作公司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不被注重。他們可能會說時代在進步,數字技術如何的發達,那只是一些只追求經濟效益的動畫作品制作公司的借口而已。就說現在,電腦的普及應用,我們動畫造型設計、分鏡頭上、場景設計現在都無需在紙上繪制了。現在的動畫相關專業的學生,造型基礎已經遠遠不及沒有電腦時代的水平,幾乎到了離開電腦就無法進行動畫作品的設計。幾十年前我國的水墨動畫作品幾乎是畫家們畫出來,現在,這些也用不著畫家去干了,因為電腦的動畫設計軟件可以解決制作的所有問題,人們需要的效果在軟件里都可以設計出來。
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的缺乏,如今最普遍的現象是各大高校的動畫專業學生、行業從業者文化內涵都有待提升。是不是我國從事動畫設計人員的文化素質不高,還是從業人員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但是從我國目前動畫相關企業對動畫設計人員需求來看,動畫設計人員還是非常缺乏的,高層次的人才就更加缺乏。
當今動畫從業人員大多是80后、90后,對中國傳統文化相對陌生,再過美日動畫對他們影響至深,在動畫作品創作中一味膚淺地照搬,從而導致我國動畫缺乏具有我國特色的“文化內涵”。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那些只追求經濟效益的動畫企業,作品“文化內涵”缺乏,卻能在各大電視臺播出。環顧周邊的現實,很不樂觀,我們的青少年看著這樣動畫片成長,深受其害。我國有少年兒童幾億,幾乎沒有不喜歡看動畫片的,少年兒童的世界是未知的世界,看到什么就會學什么。好的有文化內涵的動畫作品會引導孩子們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不好的低級趣味的作品會誤導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
從我國動畫興起之初就緊密的和我國傳統文化聯系在一起,我們有必要對我國當今的動畫作品創作進行反思,反思的結果是我們動畫作品的創作不能脫離我們民族的文化:我們要在吸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并努力與國際接軌。接軌有沒有便捷可行的辦法?這時候,眾多動畫制作公司開始打著與國際接軌的旗號,開始照搬、模仿美日動畫,大批量生產了一些動畫作品,其中高質量的作品微乎其微。進入動畫作品創作的數字化時代,我國文化在動畫作品中的應用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行,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美日動畫產業這么發達,我國動畫興起這么多年了,還這么落后?受美日動畫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一些動畫創作人員者對我國民族文化進行反思。但是結果并不理想,不管是題材上還是內容上仍然沒有超越20世紀60年代的動畫作品創作。那些拿西方文化來生搬硬套我國文化,往往是不倫不類,致使我國的動畫作品更加不中不西。
從現在的動畫作品來看,我國動畫可謂危機與機遇并存,我國民族文化以被西方強勢文化占領陣地的危險性很大。首先我國動畫作品大多缺乏民族性的創作;其次年輕人對我國獨有文化的了解遠不如年長者;再次美日動漫文化的潛移默化,深深影響我國的青少年;最后是大多的企業對我國民族文化不去挖掘,一味追求短期經濟效應,這也是我們最擔憂的。
從動畫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如果僅僅只靠動畫類高校培養的動畫專業學生和有志于從事動畫行業人員的呼吁,我國動畫的發展必然會停止不前。在動畫作品中加強“文化內涵”的滲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就能解決的,這是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同樣,從我國目前的動畫作品創作的環境來看,不可能一下子使我國創作的動畫作品都具有民族特色,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動畫作品創作上的民族文化的繼承任務遠未完成;雖然已有一些動畫作品在“文化內涵”上繼承了我國民族文化,且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在動畫作品民族文化的繼承上,真正意義上的動畫作品的批評還沒有形成,與其他形成時間較長的文化藝術門類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在動畫作品批評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們如果只關注動畫作品創作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感受到的只能是對我國動畫的失望。藝術的批評只會讓我國的動畫作品更具有“文化內涵”,走的更高、更遠。動畫作品在繼承民族文化的成功,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的。例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票房的逆襲增長靠的是口口相傳,是口碑和硬實力,它也讓我們知道我們國產動畫也是可以做好的,我們也對我們自己的動畫電影充滿了信心。整個影片并沒有照搬美日動畫,而是活學活用了美日動畫的一些藝術表現手法,不但畫面能夠超英趕美,敘事也是有張有弛,可以說是我國國產動畫里程碑的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成功,我們姑且不論能走多遠。但是它已經說明,我國的動畫作品正在逐漸重視民族文化的繼承,我國動畫文化藝術的環境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小而言之是動畫的發展,大而言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已在逐漸注重作品的“文化內涵”。
我們現在動畫作品的創作,既要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加強“文化內涵”,又要勇于面對現實走出困境。新的時期,新的希望。國家政策也在大力推進我國民族文化的振興,動畫創業者應該感到幸運,因為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決定了我國動畫的興衰,所以我們要大力加強動畫作品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