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弘真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200237)
嶺南現代住宅園林的整體觀和設計創作
孫弘真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200237)
嶺南住宅建筑景觀作為現代園林藝術的一個分支,其設計手法、工藝以及藝術造詣在當代飛速發展,帶有古典風格建筑的社區景觀如何繼承好嶺南獨特的園林風格,處理好傳統和現代的關系,滿足現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對現代住宅建筑景觀設計來說任重而道遠,本文通過對嶺南園林的分形研究,從地理、人文、社會環境因素深入分析,以求探尋住宅建筑景觀的設計新思路。
居住景觀;嶺南古典園林;環境;人文;社會;造園手法
即便嶺南園林經歷了不同的時代,但都能與各個時代具體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很好融合在一起,園林空間可以說是咫尺納“天地”,豐富多彩的空間組織、結構體系、構造技術、設備系統等協同構造成園林景觀的整體,看似相似實則變化萬千,營造出和諧統一的美感。這為現代居住景觀的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在住宅區的景觀設計建造中可采用“芥子納須臾”的設計手法,但要注重整體性。
1.與地域環境的相似性
嶺南園林風格的形成與地域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從氣候層面來看,嶺南的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造就其植物種類豐富;從地形上看,丘陵、臺地,谷底、盆地、山地交錯,水網密布是嶺南地區的一大特征,古代園林藝術家們格物致知,將自然特征融入到植物文化和“水石景”,以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豎向設計中。
這種從地域條件和傳統設計中抽取形式系統和設計法則,或使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以達到與地域環境相融合的設計風格的設計方法依舊值得應用在現代居住建筑景觀中。
首先,現代居住建筑景觀依舊與地域環境保持著相似性,但這種相似性不僅僅是古典園林中私家園林內部空間與地理環境的相似,還需與周圍建筑、城市空間保持一定的和諧,這樣才能達到建筑區域和整個城市規劃維度相似。
2.與人文環境的相似性
嶺南文化是吸收外來文化最強、糅合多元文化最成功的區域文化。文化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對其園林文化產生了一定影響。
首先,嶺南園林中開敞的景觀空間和親水建筑,以及外來文化的建筑裝飾、造園手法(進口套色玻璃、鐵藝等工藝手法)、植物(菩提樹、檸檬、鳳樹等外來樹種)等,相互搭配,呈現出一種多種藝術和諧融合的感受,這是受到嶺南文化中兼容性的影響,即將自然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第二,嶺南園林中植物配置既具觀賞性又具有食用性還可用作商業生產;這與嶺南文化中講究實效、崇商崇利有關,這也是兼容性的另一種體現,即將務實性和商業性相結合。
除此以外嶺南文化中還體現著靈活性以及創新性和攝奇性、世俗性,譬如追求玄奇斗巧的庭院疊山;多為娛樂、社交、雅聚所服務的建筑和景觀;奢華的用料;精湛的工藝等。
園林景觀的審美屬性包含著人文適應性,主要是反映在通過景觀布局、風格造型、空間組合和細部處理等景觀形象要素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哲理、設計思維、文化精神和審美情趣。嶺南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與園林風格具有相似性,既有實用主義傾向,又具有絢麗多姿的藝術表現。
3.社會環境因素的相似性
社會因素是從時間維度上探討園林使用者的歷史差異。
嶺南自古就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商口,因而形成了“義利合一“的價值觀,并且,嶺南人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度很高,頻繁的文化交流使他們能很好的吸收文化精華。嶺南的粵商較為富有,為彰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園林的功能更注重娛樂和社交,如南岳王御苑的曲水流觴和劃船蕩漿和南漢離宮苑圃的成周漫游。
綜合三個因素與嶺南園林建造的的相似性,可以映射到當代住宅區的園林景觀,從生態觀的角度出發,順應自然地貌,與地域環境融匯成一個整體,尊重現已形成的城市和地段,盡可能不破壞其布局和肌理,調控好社區園林景觀與建筑和自然的關系,在體形、體量、空間布局、園林形式甚至材料和色彩等方面運用與地區相適應的技術條件和手段,再結合功能,整合、優化最終創造出一個傳統和現代相糅合的、滿足社區功能的、符合大眾審美的居住景觀。
嶺南古典園林中的庭園是在效法自然中追求意境,營造“壺中天地”的園林空間,現代住宅建筑區的園林景觀與私家園林在意義上異曲同工,但現代住宅區的景觀可支配空間要比私家園林大很多,所以,嶺南古典園林中空間尺度的限制現在基本可以不用過多考慮,但居住區的庭園景觀仍舊需要根據場地面積分為大庭園和小庭園。
大庭園類似于中心綠地的公共景觀區,在景觀的處理上可以借鑒以下幾點:
1.保持視野的開闊性,利用開擴的水面增加空間感,提供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并能改善環境,降低氣溫。
2.尺度上要與小區環境相協調,空間大小關系適中,理水要素之間主次分明,可以根據大庭園的地形設置分級淺水池,根據潛在人流量選取理水位置,還要考慮到人的親水程度,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
3.利用居住區選址的自然布局,建設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釣魚區、大型會所等公共園林休閑配套設施,滿足社區居民的娛樂需求和社交需求。
4.在大庭園里增設醫療。學校、超市、郵局等生活服務設施。將配套設施和居住區劃分開來,形成一個開放式的規劃結構,兩者互不干擾又相互連通。
小庭園即為傳統園林中組團級園林,與現代居住區小型園林景觀的概念相似,在景觀處理上可以參照嶺南傳統造園手法:
1.將植物、裝飾、“山石景”、理水等依照主題配置,用“微雕法”和“透雕法”來進行中介設計,可以參照番禹余蔭山房玲瓏水榭南軸線的透雕設計:圍墻—夾墻竹—圍墻—草叢—花臺(臘梅)—草叢—園道—花基—(盆栽)—水池—木通花水窗十個層次。 營造移步換景、內外滲透的園林體驗。
2.不同形態的水景應對應不同人群、不同時間的需求,度身設計。
3.植物配置上徐突出“草鋪底、喬遮陰、花藤灌木橋點綴”的嶺南綠化特色,選用觀賞性和食用性的植物,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4.小庭園的中介設計除了“透雕法”和“微雕法”之外還可以用植物來劃分空間,引導視線,打造“虛”、“實”的園林之美,如兒童游樂區可用植物加以圍合,既美化空間環境,還能降低噪音,凈化空氣,休閑娛樂區可種植遮陰植物,配以果木、花卉,增加社交娛樂,提高生活樂趣。
5.根據氣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進行植物配置,需考慮的是嶺南氣候炎熱多雨,濕氣散發慢,居住區內的景觀綠植不宜密植,應以小喬木為主,稀疏種植灌木,避免通風不暢和蚊蟲滋生。
通過空間和時間維度分析嶺南園林探求影響嶺南園林設計的因素以及對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參考價值。嶺南現代住宅園林設計繼承嶺南古典園林的精髓,結合時代特色,充分滿足人的需求和愿望,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是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需要不斷摸索的方向。
[1]梁明捷.嶺南與北方、江南園林植物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4(04):193-196.
[2]杜宏武,王國光.嶺南建筑學派的整體觀與整體設計方法初探[J].南方建筑,2014(1):94-98.
[3]徐瑛,黃頎.《談嶺南居住建筑的營造》.中華民居,2015(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