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雋劼 陳建國 (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 530007)
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
——“廊”的運用
趙雋劼 陳建國 (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 530007)
廊的運用,增添空間中的視覺藝術享受,是中國古典園林中一道獨特的景觀。大多數園林景觀文獻中對于廊的研究較少。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中“廊”發展、運用的眾多文獻分析,敘述“廊”在空間上給使用者帶來的實用功能與藝術享受。
中國古典園林;廊
1.文獻綜述的目的及意義
我國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廊無論是作為連接建筑群的過渡空間還是作為建筑的本身,都伴隨整個建筑史、園林史的成長。造園中廊的多變性、靈活性,使之在園林中充當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眾多的國內外文獻中,談及園林造園手法的都會或多或少涉及到廊的運用。但是,目前還沒有出現廊的專著以及廊在運用上的理法研究。本次文獻綜述希望能通過眾多文獻的邏輯陳列,探究出廊在園林造園方面的規則。
在現當代的園林設計中,廊的運用有時獨立存在成為景觀小品。縱觀眾多現代廊的運用不難發現,不是形式千篇一律就是破壞視覺美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種生搬硬套的照抄方式其實是割斷了廊本身與我國傳統文化之間一脈相承的關系,孤立而自我的看待廊的作用。園廊的運用有著適合我國本土傳統文化與園林藝術的優良經驗,對于園林設計或者建筑設計有著借鑒作用。
2.涉及范圍及基本概念
《辭海》中解釋廊是屋檐下的過道及其延伸成獨立的有屋蓋的過道。《園冶》中將廊解釋為“廡出一步”廡指的是廳堂屋檐周圍的走廊。由此可見,在現代漢語中,檐廊與獨立廊都屬于“廊”的概念范圍。本文按《園冶》中廊的范疇,只涉及獨立的廊。文章的側重是造園手法,即在建造目的和視覺效果上具有園林功能和特色的廊,本文簡稱園廊。另外,本文中的文獻以時間順序對廊經行研究,不涉及東西方園廊的對比。
1.廊的概念發展
中國的文字符號是整個中國文化長河的載體,有著延續性和傳承性。象形字隨著文化的傳承和更迭豐富著本身的內容和含義。漢字“廊”中的“郎”表示讀音,“廣”則表示意義,形象。“廣”字的本義是靠近山崖而作成的房子,如:“開廊架崖廣。”(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象屋墻屋頂,其含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
古漢語中“廊”是建筑物的名稱。“廊”的定義可以指代“屋、墻以及連接兩個空間的廊”《說文新附》解釋為“東西序”其實指的是廊是具有輔助性以及從屬性的建筑物。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解釋為“屋垂謂之宇,宇下謂之廡,步檐謂之廊”明代計成的《園冶》“廊者,廡出一步也”這里充分說明了檐廊與獨立廊的區別。現代漢語對廊的解釋,傳承、總結了古代對廊的解釋并且結合現代建筑的特點,對廊的定義進行豐富和修改。《現代漢語詞典》“廊子,屋檐下的過道或獨立有頂的過道”《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國代建筑中有頂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
綜合古代與現代漢語詞義來看,廊的概念是指有屋蓋的道路,是以建筑形式呈現的道路,同時也是有著道路功能的建筑形式。
2.廊的相關研究及現狀
廊的形態多變在園林建筑群乃至整個園林景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尚存于世的關于廊的園林實例和遺址主要是明清兩代遺留,其他時期的廊甚至是園林建筑絕大多數只存在于歷史文獻中。
(1)廊的起源與發展
在現有的遺址和文獻中最早出現的獨立廊位于河南偃師二里頭的西毫的宮殿遺址。西毫是商朝都城皇宮的所在地,在進一萬平方米的夯土臺上有回廊環繞。廊頂覆蓋茅草,廊柱采用樹枝的形式。
秦漢時期,國家的統一和勞動力的發展,開始建造龐大的宮苑建筑群。廊在此時已經廣泛出現在建筑組群當中,起著聯系各個建筑單體的作用。秦咸陽宮殿遺址出現大量的回廊環繞,并且由回廊把不同使用功能內的建筑組合在一起。
隋唐時期,建筑組群的規模更加大,有著完整的次序。同時唐代后逐漸形成“回廊制度”。其主要形式為在大型的建筑群中,回廊式的庭院把建筑群中主要的殿閣用廊圍合起來,廊就成為既圍又通的阻隔空間的建筑。執政中心為了追求宏偉的氣魄,主體宮殿常常與周圍次要、低矮建筑用廊相連,更有使廊懸架在建筑間的情況。從唐代華清宮復原圖中,廊將整個山體中的建筑圍合、聯系起來。
宋元時期的建筑趨向多進院格局,建筑組群布局中兩座大殿之間,用廊連線,形成“工”字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平江府城圖》中官僚居住的建筑群使用廊連接成為工字平面。
明清時期,大多數現存的古代建筑群都發于這個時期。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還是寺觀園林都屬于全盛時期。私家園林蔚然成風,《蘇州府志》中記載了明代園林有271出,清代有130多處。保存至今的有: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怡園等。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影響下,廊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拙政園中的小飛虹、北京頤和園疊落爬山廊、怡園的復廊等形式。
(2)廊的研究現狀
專著文獻中廊的研究以園林史的部分章節內容存在,在目前的論文文獻中廊的研究涉及園林史、公共場所可坐空間、風景園林建筑、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境表現、園林建筑中的歷史文化蘊含等方面。
形態研究方面,將廊分為平面類型、剖面類型、尺度類型、端點處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吳瑯和華曉寧在《躡山落水自蜿蜒——蘇州園林中廊的形態和作用》中講這種形態細分為平面類型的:直廊、折廊和曲廊。之中不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的稱之為游廊;與地形結合的類型分為:平地建廊、爬上廊、水廊;廊的剖立面類型分為:單面空廊、雙面空廊和兩側均封閉的走廊;尺度分類上將寬高比例大的分為有較強導向性的廊,寬高比例小的雙面空廊分為可以產生空間界定感。
意境與空間劃分研究方面,因廊的曲、直使游覽者產生園景無限的錯覺。如蘇州怡園平廊的位置,引導游園人按設計者意圖行于園中同時也是對游園之人行為的抑制。園主推崇自然,但是因園廊的劃分,將原來的自然景觀凝聚其精華。形式輕松卻精神是高度統一,有著“師法自然、道法自然”的人文景觀。
廊在當下建筑中只剩下單一的使用功能,屬于聯系空間的附屬建筑物。單一的使用功能造成的就是古典園林的審美缺失,人文景觀的缺失。在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中建筑師王澍在中國美術學院的校舍外墻上運用了連廊。起到裝飾立面作用的同時為校舍使用者提供觀景和思考的空間,繼承了一定的造園手法。這種特例還只是在相關院校中的嘗試,并沒有形成廣泛普及的空間審美。
廊在園林中的運用是靈活多變的,富有中國傳統的人文特征的。目前我國的建筑理論受到西方建筑理論系統的影響又因文化的自信缺失導致目前的建筑、景觀等設計實力往往無法相對完整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廊因其建筑群中的從屬地位,常常被忽視研究。園廊是虛實空間的重要連接部分,更是園林中的“瑰寶”,這塊“瑰寶”應終被眾人所發現。
[1][明]計成.園冶[M].城市建設出版社,1956.
[2]童雋.江南園林志[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趙雋劼,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