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誠 (湘南學院 423000)
陶瓷產業情景下的陶瓷設計教學思考
周 誠 (湘南學院 423000)
文章根據我國陶瓷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對我國陶瓷設計教學進行分析。同時,根據社會需求變化和市場經濟發展對陶瓷設計人才培養要求的提高,從陶瓷產品的自主研發設計、陶瓷設計人才創新意識培養等方面具體分析如何在陶瓷產業發展情勢下更好地進行陶瓷設計教學。
陶瓷產業;陶瓷設計;教學思考
中國是陶瓷的重要生產國,也是世界上陶瓷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為世界性陶瓷產業發展貢獻出了重要的力量。在改革開放發展以來,我國陶瓷工業在經濟的發展下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陶瓷工業出現了高消耗、高污染、多資源依賴的發展趨勢,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產能過剩、礦產資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陶瓷產業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及時調整好自己的發展道路,實現產業科學、創新發展,實現陶瓷設計教學和社會發展對陶瓷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成為相關專業人員,包括陶瓷設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陶瓷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陶瓷的生產總量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在近幾年,工業大規模的發展,受中國制造模式的發展影響,我國陶瓷行業在國內市場發展也占據了一定的地位,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這種工業化大規模的發展從長遠上看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現在:第一,陶瓷企業一味地追求大生產,打低廉價格戰,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陶瓷企業的發展勁頭,使得整個陶瓷企業的總體水平下降;第二,陶瓷企業產品缺乏設計意識,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適應消費者不斷提高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品味追求,導致企業生產出來的陶瓷產品不能充分適應消費需求。
(一)產業分布不均衡,產區發展不協調
陶瓷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點,一般集中在廣東、江西、山東等城市,這些地區發展陶瓷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支持,能夠為人們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為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一些地區的陶瓷企業存在過度集中的問題,在陶瓷企業不斷擴張和生產線不斷擴充的情況下,陶瓷生產總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出現了產生過剩的問題,供需關系失衡。
(二)環境污染嚴重,能耗消耗過大
陶瓷產業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耗,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對環境帶來了危害,特別是在一些密集度高、經濟發達的地區,陶瓷行業對空氣、土地環境污染更為嚴重。很多地方對不可再生資源進行了過度的開采,帶來大量能源消耗的同時也制約了我國陶瓷行業的發展。
(三)缺乏領導型型的陶瓷品牌企業
我國現階段的陶瓷企業數量眾多,但大多數的企業發展時間較短,且大多數的企業發展處于原始積累階段。陶瓷企業單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陶瓷品牌。另外,陶瓷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國外先進國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缺乏高素質陶瓷設計人才
我國陶瓷行業發展最大問題在于缺乏創新,而創新的實現需要人才的支持。但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現階段只有景德鎮陶瓷大學、佛山科技學校等幾個學院開設了陶瓷設計專業,但該專業的學生每年畢業生人數也不足百人。這些學院不管在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在陶瓷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均處于一種初級階段。
我國專業化的陶瓷學院僅有景德鎮陶瓷大學,其他1000多所高校中有十分之一的學校開設了陶瓷藝術專業。但是這些學院開設陶瓷藝術專業面臨的普遍問題是:第一,陶瓷專業學生對陶瓷行業、陶瓷工作和未來發展認識不夠,甚至表現出了對陶瓷藝術專業缺乏興趣;第二,陶瓷藝術教育體系延續了前蘇聯的陶瓷藝術教育風格,忽視了對學生陶瓷設計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第三,高校陶瓷專業實際訓練條件不理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校企合作發展;第四,陶瓷專業設立的時間較短,缺乏對陶瓷藝術發展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
(一)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作為陶瓷設計的基礎和起點
陶瓷產品發展著重突顯了裝飾功能,為此,陶瓷設計教學首先需要明確陶瓷產品設計的重要意義。陶瓷行業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從歷史發展中汲取陶瓷設計的靈感和創新點。高校陶瓷設計教學發展要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陶瓷設計的基礎,在陶瓷教學中充分彰顯中國傳統文化。
(二)陶瓷產品設計教學要遵循四化的發展趨勢
1.時裝化
受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發展影響,陶瓷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產品生產的周期性縮短,出現了很多種類的新產品。陶瓷產品和時裝一樣出現了每年的流行樣式。為此,高校陶瓷設計教學需要緊跟時代發展需要,在陶瓷設計教學素材中融入更多的時代因素,注重對陶瓷產品時尚元素的教學講解。這就要求陶瓷藝術設計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陶瓷企業要不斷研發更多的新產品來為陶瓷藝術設計教學發展服務。
2.個性化
陶瓷產品設計發展迎來了個性化發展時代,為此,陶瓷產品設計教學需要注重對陶瓷產品個性化生產的關注,通過對個性化產品的研究激發學生陶瓷產品設計的創造力。
3.藝術化
陶瓷產品設計變得越來越精美,在陶瓷生產力提高、設計理念更新、文化內涵豐富的基礎上,陶瓷產品成為凝聚了更多精力和心血的藝術品。為此,陶瓷藝術設計手法和設計技巧教學要達到一種藝術化的呈現效果。
4.多功能化
陶瓷產品的設計逐漸突破傳統的耐用性和裝飾范圍,實現了多功能的發展,更多的功能開發理念融入到陶瓷開發設計中。為此,陶瓷設計教學要注重向學生進行陶瓷產品設計多功能化的引導, 實現陶瓷產品設計的多元發展。
(三)政府部門要完善陶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陶瓷產品的設計如果得到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設計者和設計教學將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應用價值,設計者的設計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進行陶瓷設計的積極性。為此,需要政府部門完善陶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強法律法規對陶瓷知識產權的維護,為陶瓷設計教學打造良好的環境支持。
陶瓷設計行業在我國所有行業中具有一定的潛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陶瓷行業的綜合發展配套能力得到了相應程度的提升。但是,陶瓷產品的開發研究處于一種較為落后的地位,想要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出陶瓷產業發展的潛力,需要政府、企業和各個院校在發展陶瓷產業的同時注重陶瓷設計人才培養問題。
參考文獻:
[1]郭鐵軍.陶瓷雕塑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J].雕塑,2014(01).
[2]陳雄軍.當前陶瓷產業情景下陶瓷設計教學思考[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03).
[3]王慧.工作室教學模式下高職陶瓷產品設計課程改革探索[J].藝術教育,2014(12).
周誠,女,1979.07,湖南郴州,單位:湘南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