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光 王會京 王紅霞 (邢臺學院 054000)
基于新型城鎮化的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謝宇光 王會京 王紅霞 (邢臺學院 054000)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逐漸趨向城鎮化,近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率也正在逐年提升,使城鄉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革。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中,還用環境質量下降、用地嚴重失控和生態破壞等問題,所以城鎮化發展也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以此來解決城鎮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本文分析了提出了我國目前城鎮化中存在的問題和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新型城鎮化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對策。
新型城鎮化;生態環境;對策
邢臺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基于新型城鎮化的生態環境保護研究》。課題批準號:XTSKFZ2014011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北方霧霾城市的生態型景觀優化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HB15YS015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區域生態水資源保護與景觀效益研究——以邢臺為例》,項目批準號:HB15YS014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在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生態環境保護也越來越重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當改變傳統的建設發展模式,秉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觀念,在發展城鎮化建設時,不僅要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還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保證能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構建文明生態環境。
1.空氣污染
近年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迅速發展,其中最大的環境問題就是空氣污染。由于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天空氣體中的工業廢氣、汽車尾氣越來越多,導致全國多個地區出現陰霾、霧霾的現象,并且霧霾天數也不斷的在增長,各地區的PM2.5指數也越來越高。城鎮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和群眾生活排放出大量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氣體與其他污染物發生反應,形成了各種光化污染。
2.噪音污染
由于城鎮道路容易出現擁堵的現象,高峰期間的交通比較繁忙,極其容易產生交通噪音;還有各類城鎮工業在生產過程中,設備和機器高速運轉而產生的工業噪音;在城鎮中還有各種建筑施工現場,施工現場的各種建筑機械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建筑噪音;還有城鎮中的各個人口密度較大的地點,例如娛樂場所、商業交易等地點,都會產生較大的生活噪音。據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城鎮居民都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不但對人們的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還會使人們出現失眠、心律不齊、記憶力減退等現象,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缺乏綠地
在城市高度人工化系統當中,生態價值最高的就是園林綠地。目前我國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功能也逐漸增多,人們也充分認識到了園林綠地生態效應的重要性。它不但是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還是組成城市生態系統的基礎部分。在我國的城鎮當中有一定的綠地,不僅能夠美化市容市貌和城市景觀,還能有效的減輕城市環境污染,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綠色植物不但可以平衡氧氣和二氧化碳,吸收過濾有毒有害的氣體,吸引粉塵,還可以使氣候得到有效的改善,最大程度的美化城市環境。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比較注重經濟行為,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地方政府也只注重經濟效益,導致居民的生活質量無法得到滿足,城鎮中的綠地面積少之又少。
1.資金不足
在進行城鎮化建設時,地方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實際情況中,大部分地方政府對于城鎮化建設的重視力度不足,沒有完全發揮自身的作用,阻礙了城鎮化的持續穩定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城鎮化建設中的重要基礎,而地方政府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體,當地財政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但由于財政分權制度,城鎮來的資金很難投入到小城鎮當中。相比城市來說,城鎮的科技、資金和人員都比較落后,但在城市化進程當中,城鎮發揮著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秉持著傳統老舊的意識,嚴格根據上級下達的文件要求來進行改革,缺乏對于改革創新的主動性,所需資金也只能依靠國家撥款或向上級申請,無法作為紐帶連接城市和城鎮,無法滿足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由于地方政府的資金不足,在城鎮化建設中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地方政府也沒有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能。農民和開發商也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增加自身收入而犧牲環境和資源。
2.缺乏相關法律法規
1989年我國出臺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近幾年來環境保護法體系在不斷的進行完善,但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我國建國初期,立法的技術水平較低,缺乏相關經驗,沒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環境保護,導致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制度不夠全面。并且建國初期我國比較注重經濟發展,一直秉持“先發展、后治理”的觀念,導致我國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多。雖然在出現了環境問題時,我國政府會及時制定應急方案以供使用,但應急方案缺乏長遠性,無法長期發揮作用。
3.缺乏科學技術
人類利用自然的主要力量就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人類擁有的巨大財富。但相比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的農業科技水平較為落后,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作用也較小。我國農業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沒有充分發揮出科技支撐和引領的作用。各種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成果較少,重大創新成果也較少,農業機械裝備和園藝產品的主要來源還是進口。我國的科學技術缺乏長期的科技投入機制,農業科學的研究投入不夠平衡,無法適應科技創新的發展。在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因此無法得到解決,逐漸越來越嚴重。
1.改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相比發達國家仍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所以要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保證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能夠與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式接軌,還要對經濟市場的發展規律進行考慮,最大程度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要將政府的管理作用完全發揮出來。要注重對傳統產業的改革創新,轉換傳統產業的產業機構,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加強強現代化產業建設。加大對現代服務行業的支持力度,從而促進環境保護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對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改變。要對城鎮的消費潛力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拉動內需,促進城鎮的可持續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國民素質,做到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2.健全生態環境制度
生態環境制度體系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前提。只有完善的
生態環境制度體系才能真正制約企業的生產,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建立健全的生態環境制度政策,不僅能夠推動生態環境的建設,還能加大地方政府對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監管力度。對于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狀況要進行及時的了解,定期公布相關的環境質量,同時對于水資源的保護也要加大力度,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應用環境監測,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要健全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對污染較大、能源消耗較大的產業進行嚴格的監管控制,提高對企業生產的要求,這樣才能在促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真正保護生態環境。
3.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在城鎮化建設當中,有許多的生態環境問題都是因為人們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而引起的。所以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當中,幫助人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采用報紙、電影、互聯網等數字媒體來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了解,并帶領他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必須要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使人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秉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
4.走新型城鎮化建設道路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人們應該認識到推進城鎮化的建設并非一日之功,要打破“人為造城”的傳統觀念,充分尊重城鎮化發展的一般規律,以此為基礎來推進城鎮化建設做到產城互動、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生態宜居。特別是要對小城鎮、小城市和大中城市的發展進行協調,在建設城鎮化的道路中推進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的協調發展。要對新型城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充分遵循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循環經濟的發展路線,建設循環節約型社會。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的城鎮化建設中的生態環境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只有找出這些問題,仔細分析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提出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生態環境制度體系的構建,幫助人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才能真正保證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穩定發展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
[1]黃皓寧,徐晨.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法律變革和創新的思考[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5).
[2]黃端.中國城鎮化水平被嚴重低估應引起高度重視[J].發展研究,2013(10).
[3]周其仁.“政府主導的中國城鎮化”呼之欲出[J].農村工作通訊,2013(02).
[4]劉培林.智慧城市有助城市結構優化[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