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灝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 450000)
由宋代陶瓷鳥食罐初探宋代籠鳥文化
王翔灝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 450000)
鳥食罐是盛放鳥食的器具,是極少能反映宋代養鳥情況的實物。本文通過對各窯口產品的分析比較,探討宋代社會各階層養鳥情況及反映出的籠鳥文化。
宋代;鳥食罐;籠鳥文化
宋代商業繁榮,娛樂業非常發達,養鳥活動有極大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收集的宋代的所有鳥食罐標本進行分析比較,對此時的籠鳥文化進行初步的探討。
趙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混戰的局面,城市經濟空前繁榮,新興市民階層的形成并不斷壯大。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們在精神上也渴望得到快樂,追求世俗生活的享樂方式,此時的娛樂生活極為多樣。
在兩宋,京師風俗是各地效仿的對象,自北宋中期,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遍布于全國的各大城鎮,養鳥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流行,這一點可以從宋代眾多窯口都曾燒制鳥食罐的事實得到印證,至今在開封、杭州、揚州等城市還隨處可見手托鳥籠的遛鳥人。北宋滅亡后,趙宋政權南遷,定都臨安,北方移民迅速南遷,對南方的風俗和娛樂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富庶的商人、地主、士大夫紛紛聚居,奢靡之風更勝北宋。
1.宮廷情況
北宋前期,宮廷飼有鷹犬,但統治者并不熱衷,太宗、真宗還多次罷免四方進貢珍禽異獸,后宮嬪妃們主要豢養鸚鵡。至徽宗時,才興盛起來,修建艮岳時,徽宗更是搜羅諸方珍禽,并找專人馴養。
南宋帝王熱衷養鳥,《古杭雜記》載:“高宗好養鴿,躬自飛放。”高宗還曾在宮中養了一百多只鸚鵡。《東京夢華錄》曾記:“集英殿山樓上,教坊樂人,效百禽鳴,內外肅然,止聞半空和鳴,若鸞鳳翔集。”南宋時期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內上壽活動中,也有學飛禽鳴叫節目的記載。
2.民間情況
北宋馴養鷹鶻極為流行,出現了專業的馴養人和理論書籍,“教蟲蟻1”成為風尚。宋人調教蟲蟻可分三種:一種多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賈,目的是排遣心緒,給生活增加情趣。一種是發揮蟲蟻的自然屬性為人們服務。馴養鵓鴿在宋代漸成風氣,連當時的高麗人都非常鐘情鴿子傳書遞信的能力。還一種人養鳥則純粹是為了賺錢、出賣或賭博。伎藝人在寬闊的場所表演“老鴉下棋,蠟嘴舞齋郎,鵪鶉弩”,蓄養鵪鶉、山雀等好斗禽鳥,使之相斗供人取樂、賭博,還應景出現了專陪有錢人調教蟲蟻的“閑人”。
北宋“鷹店”躋身在“最是鋪席要鬧”之所,動輒以“十萬錢”出售;中州人“將孔雀貯之金屋”;《東京夢華錄》中將買蟲蟻行與金銀行、珠珍行、雇婢妮行、文字行等多為顯貴、富商、文人服務的行市并列,養鳥人還多集中在上層社會。南宋養鳥更加平民化,多部文獻都提到“調教蟲蟻”,市民無論高低都趨之若鶩。臨安的霍山行祠廟東大校場內舉辦的“賭賽叫”的鳥鳴競賽和“賽諸般花蟲蟻”的選美比賽。臨安行市中有出售“蟲蟻籠、蟲蟻食、諸般蟲蟻、鵓鴿鈴”的鋪面,有“修飛禽籠、醫飛禽”的手藝人,證明當時普通市民養鳥逗鳥、喜聞喜學禽鳴的普遍嗜好和流行風尚。
1.宋代鳥食罐的形制
鳥食罐的制作以鳥為本,它們的大小、器形取決于鳥的體形、喙的結構及食性。宋代在沿用前朝雞心式、罐式、杯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其它類型。
宋代鳥食罐從使用方面可分以下類型:粒料罐、蛋米罐、粉料罐、濕料罐、菜罐。從外形上看,粒料罐和蛋米罐在使用時并沒有明顯的區分,應該可以互用,粒料罐有時還可以當水罐使用。
宋代鳥食罐尺寸都很小,結合史料,可知宋人籠養的鳥種有小型鸚鵡、各種雀類、畫眉、繡眼、鷯哥、黃鶯、相思鳥等。此時人們已經非常熟悉鳥類習性,在吃食方面相當講究,根據它們的食性特點,使用不同的食罐,還加工各種精飼料給它們補充營養,給換羽期的鳥兒及雛鳥特殊的照顧。
2.鳥食罐的系柄
系柄是固定食罐的小固件,北方系柄粗大,結實耐用卻不美觀,南方系柄和少數定窯、磁州窯的精細產品的圓系柄非常精巧,使用時將系柄透過籠條空隙,用條狀工具穿過系柄,將之卡在鳥籠壁上,食罐略微傾斜,更方便鳥兒啄食。菜罐底部多有凹槽和圓孔,可以卡在籠底。
此時鳥籠中開始配對罐,與后世配置差別不大,一個做食罐,一個做水罐。北方和青白瓷專為食罐懸空卡在鳥籠而設計的系柄,推想食罐旁定有供鳥棲息吃食的棲木。河南愜師宋墓和寧夏涇河源宋代磚室墓磚雕中出現的鳥籠與現在饅頭形的圓頂籠很相似,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載:“詹成者,南宋朝匠人,雕刻精巧無比,常見所造鳥籠,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雕宮室人物、山水花鳥,纖巧悉備……”其“四面花板”的鳥籠與現今飼養畫眉、芙蓉鳥、繡眼、黃雀的方形籠相似。各種形制的鳥籠反映宋代對養鳥器物的講究絲毫不亞于現代,已根據鳥兒的筑巢習性設計不同的鳥籠和配置食罐,有了非常完備養鳥配套器具。
3.宋代生產鳥食罐的窯口
宋代既有定窯、耀州窯等生產的精美產品,也有里杜湖窯、婺州窯、汀溪窯相對粗陋的產品,反映中、下層市民正逐漸加入養鳥行列,是養鳥平民化的前奏。
南宋鳥食罐數量和種類最多,制作也更為精美。南宋臨安奢侈之風甚盛,普通市民不見得只能使用粗陋的產品。隨著龍泉窯進入成熟階段,大量出現鳥食罐、香薰、滴硯等產品。青白瓷系在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早中期生產過較多的鳥食罐,以景德鎮的產品最為突出。
宋室南逃建立政權后仍不忘享樂,古銀錠湖窯址第八期堆積層中出土的“官窯形”產品與汝官窯器相似,同時出土的鳥食罐應該是宮廷用瓷。南宋官窯是專為皇室制瓷的窯口,郊壇下官窯后期鳥食罐品種有六角、八角、扁圓形和橄欖型。
鳥食罐基本都是在各窯口發展至最成熟的時期才出現,規模較大的窯口基本都生產過。隨著北宋中期社會的發展,各窯口開始生產鳥食罐。隨著戰亂,在南宋后期逐漸減少。北宋鳥食罐的產量和品種均不及南宋,南宋蓄養籠鳥更為盛行。精美食罐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統治階層、官僚貴族、文人雅士的專利,也會吸引愛鳥的普通市民使用。
宋代傳世鳥食罐卻很少,且以精細產品居多,市民養鳥之興盛在食罐本身體現不多,可能有以下原因:(1)雖然養鳥群體增加,但鳥食罐生產遠不如其它日用品豐富;(2)鳥食罐畢竟只是盛放鳥食的器具,器形很小且變化不多,不會太受重視;(3)一些富有審美情趣的雅致產品也許能得以流傳,而那些制作粗礪的產品則大多隨著時間流逝而被丟棄,很少能留存至今。
注釋:
1.蟲蟻是開封方言,飛禽走獸、昆蟲鱗介的總稱.
[1沈怡萱.歷代鳥食罐鑒藏[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7).
[2]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2006(12).
[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景德鎮湖田窯址:1988-1999年考古發掘報告(上下)[M].文物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