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紀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510225)
藝術專業學生跨境學習成果評價標準研究
司紀中(仲愷農業工程學院510225)
近年來跨境學習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迅速發展,如何對跨境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判,以保證跨境教育健康的發展,在國內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跨境學習的背景與現狀分析,總結跨境學習成果的評判原則和建立跨境學習成果評價機制,旨在更好的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藝術專業;跨境學習;研究成果
本論文為廣東省教育院課題《藝術專業學生在臺灣學習成果評判標準研究--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為例》成果之一 項目編號:GDJY-2014-C-b061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出國學習以成為常態,高校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學習形式如2+2、3+1、交換生等,家長和學生也熱衷于到這種學習方式,認為學生在國外可以開闊視野能學到真本領。學習成果的評價是國內外都很重視的一個話題,我國在1985年頒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注重教學成果的評價體系的研究,至今已有30年的時間,而跨境學習的成果評價標準的研究一直較為欠缺。
2013年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與臺灣醒吾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靜宜大學等臺灣多所高校簽訂交換生活動,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每學期都派學生到臺灣醒吾科技大學為期半年的學習活動,隨著兩岸學習交流活動的增多,國內越來越多的學生到臺灣學習,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體系下,跨境學習究竟給學生帶來哪些轉變,如何評價他們的學習成果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本文通過深入調研,在對跨境學生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用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跨境學習成果評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對教育研究來說是一個難題。對評判學生跨境學習成果質量的標準是比較復雜的,不能簡單以學生分數的高低進行直接評判。藝術生跨境學習成果評價標準與其他領域相比有自己的特點,容易受到老師個人的審美標準、價值判斷、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且學生的學習成果多以作業的形式展示,其表達思想的轉變和創作角度的變化學生自身的提高很難有統一的標準衡量,具有以下特點:
1.評價過程太武斷
多數高校對跨境學習成果的評價過程太武斷,很多高校的現行做法是學生匯報評價,利用學生匯報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其作品直徑評價,在缺少對其全面深入的了解下,依據作品直接評價的做法過于武斷。
2.評價組織不科學
國內大部分高校,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定時,往往會聘請本專業的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判,但是他們不能站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高度評價學生的作品,以教師個人審美標準為準則下的成果評判,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
3.評價指標不合理
很多高校對跨境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中出現不合理的問題,一是缺少專業性評價機制,文科理科不分,導致誰有權威誰說了算,或者采用統一的標準。由于不同學科的差異性,導致評價缺乏科學性,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困惑或者出現厭學情緒。二是藝術類學生成果評價特點不突出,學生的評價體系仍然以現有的學科標準為準則,沒有針對跨境學生設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
1.多元化的評判原則
現行的學生成果評價以老師成績評定為主要方式,這種單項的評價,往往忽視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使得評定標準過于片面。學生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學習、熏陶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從思想上的轉變到藝術作品形式的變化是重內到外的一個過程,這種思想的變化很難在作品中明確的表現出來,對于以作品評價學生的成果的方式是不全面的。因此,在對藝術生跨境學習成果評判時,要拓寬評價的主客體,引入院系評價、單位企業評價、第三方機構評價等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成果評判體系,有利于得出正確的結果,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科學合理的評判原則
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的需要建立在客觀、系統、規范、全面的反映評價結果,因此要方案的建立必須具有科學合理、可行性,避免生搬硬套的情況出現。學生成果的評定要求學生的資料來源真實可靠、客觀公正,確保每一個指標都合理、準確。
3.動態化的評判原則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受到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和教學理念等各方面的影響,課程作業作為學習成果評定的標準比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改變。因此,藝術生學習成果評定標準的建立必須符合教學發展的規律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相結合。建立動態學習成果評價機制,一方面增強對學生評價的準確性,取得真實的結果;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發展,學生在藝術作品的創作思想與表現形式更加成熟,會對學生做出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除在課程中的成果評價外,在課程結束的一年后通過設計問卷、電話采訪、網上郵件等方式展開調查,著重對學習成果的后續發展實施評價。
4.差異化的評判原則
學生成果評價體系應體現藝術專業特點,實現學生成果作品與評價指標的合理銜接,注重反映藝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突顯藝術專業的特點與內涵。對作品風格中反映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觀念進行評判,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評價考核。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尊重不同參與者的思想觀點,協調價值標準的分歧,找出存在的問題。
1.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
加強跨境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判的總體設計,建立嚴格的成績評判制度管理體系,建設以省級高校為核心的評價組織,引進第三方的評級機構,加強評價人員隊伍的建設。建設一個良好的評價環境,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合理的管理機制,推動高校重視學生成果評價的工作,加強學校政策的引導作用。缺乏規范的機制,評價的成果就得不到保障,組織起來難以實現。基于學生學習過程的特殊性和學習成果的多樣性,針對不同課程、不同師生群體、不同學習環節開發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努力求使得評估工作創造性地開展。
2.開展學生成果評價試點
建議學校選擇部分專業隊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判進行試點研究,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探索高效的評價方法。將學生成果評定與高校科研相結合,是推動教學改革促進高校創新,提供持久的動力為學校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方法。在學習成果的評判工作中,要依據自身的特點優勢和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
3.設立專業化的評價結構與評價人員
在學校教學部門成立專業的學生成果評價機構。學生成果的評價工作不是純粹的事務性工作,而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不懂得學習規律、不具備評估學習成果的專業知識、缺乏教學經驗的兼職員是不能勝任的,因此要選拔專業性評價人員充實到評價機構的隊伍上。該機構對于學生學科設置、課程開發、教材編寫等進行評價與及時反饋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使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成為推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力量。
4.建立學習成果反饋制度
學習成果反饋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教師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學生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并判斷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好的達到學習目標,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使教學效果更有效。有利于幫助學生有效的學習,如何調整和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并積極適應教育教學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自學能力。
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探索跨境藝術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研究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推動藝術教育改革進一步的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因此,深入研究跨境藝術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對提升高校藝術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史秋衡,吳雪,王愛萍等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研究[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利明等著,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理論、評價體系與評價技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3]林海燕,藝術類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9).